一斑窺豹:iPhone雙十一的表現,能讓庫克反思些啥?

一斑窺豹:iPhone雙十一的表現,能讓庫克反思些啥?

日前,根據蘇寧雙十一的悟空手機榜單顯示,單品銷量前6都是蘋果。這其中關鍵的一點原因在於,蘇寧易購在天貓的瘋狂派劵,iPhoneX最低價只要6299元,iPhoneXS最低7589。原價10999的iPhoneXS Max直減1400元,價格降幅甚至超過了10%。

一斑窺豹:iPhone雙十一的表現,能讓庫克反思些啥?

這帶來的結果是,iPhone7P、iPhone8系列、iPhoneX以及iPhoneXR、iPhoneXS等產品全線被瘋搶,據筆者觀察,基本上天貓蘇寧易購全線iPhone買斷貨,iPhoneXS max只剩256G版本,其他iPhone只剩下64G版本。

據筆者在雙十一當天晚上9點左右觀察到的數據顯示,天貓上手機單品當天實時銷量數據,排名前三的手機是榮耀8X、紅米6a、iPhoneX。

一斑窺豹:iPhone雙十一的表現,能讓庫克反思些啥?

到今天,數據又有所變動,如下圖,在排名前五的手機,iPhone佔據兩款,分別是:iPhoneX與iPhoneXR。

一斑窺豹:iPhone雙十一的表現,能讓庫克反思些啥?

但是前兩款國產手機是明顯是低價走量產品,售價分別是1399與599元,尤其是紅米6a,其售價只是iPhone的一個零頭,但三個單品的累計付款人數的數據非常接近,由此可以看出一直被唱衰iPhone只要給予一定的降價優惠,它的銷售潛力非常大。而國產手機只有千元機可以與之比拼銷量,由此可以看出,國產手機在品牌溢價以及在高端市場的產品吸引力與iPhone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一斑窺豹,iPhone降價之後在雙十一的表現,應該讓庫克反思些啥?

一方面,我們知道,在此之前,新iPhone砍單、銷量頹勢的消息不斷,蘋果不久前財報的數據顯示,蘋果2018年第三季度手機銷量增長几乎持平,而新iPhone的高售價讓蘋果的增長勢頭也將受到影響。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基於當前國內經濟條件與整體國民收入水平下,iPhone對於許多國內用戶而言,售價依然偏貴。但是與此同時,iPhone的吸引力並未衰減。從雙十一表現來看,如果iPhone一旦在價格上稍作妥協,或者說它能夠給予到用戶平時拿不到的折扣與優惠,它對於用戶端的吸引力會立馬彰顯無遺。

某種程度上,蘋果當前iPhone越來越高的價格定位,是在給它自己的銷售數據設限。或者說,蘋果當前更加註重利潤表現,試圖去測試一個閥值,即用戶能夠接受新iPhone的最高售價天花板在哪裡。如果iPhone越賣越貴,但它依然能夠保證它的利潤表現是超出預期的,財報數據顯然會更加亮點,那麼它就會進一步提高售價來確保它更高的利潤去迎合資本市場的預期。

所以去年iPhoneX高配版近萬元的售價推出市場之後,但它的銷售數據依然亮眼,這其實給予蘋果一種鼓勵,即它的售價還沒有到天花板,蘋果還有繼續上探價位的空間。某種程度上,iPhone越賣越貴,更多也來自於蘋果自身對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售價的一種預判。

但是從目前來看,越來越高的iPhone售價,也反過來讓用戶對它的創新訴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僅僅是常規升級,卻設置一個更高的價位,這會引發用戶的吐槽與極大的不滿,於是我們看到,這一屆iPhoneXS系列面世之後,業內唱衰、吐槽與不滿比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從它雙十一的價格優惠力度與用戶的搶購表現成正比的關係來看,iPhone依然在用戶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購機群體會從Android陣營找到優質旗艦比如華為Mate20系列作為參照物,如果在價格差距過大的情況下,消費能力稍有不足的用戶群體會偏向於Android,如果價格差距有所縮減,一旦達到1000元~1500元左右的降幅,用戶的心理天平會更多偏向於iPhone。

這體現了一方面,iPhone過去舊款機型積累的存量換機群體的規模還很大,尤其是iPhone6與iPhone7系列的存量用戶中,有相當大規模的潛在購機群體。

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Android陣營的高端旗艦尤其國產手機的品牌溢價有所提升,用戶對國產手機陣營的中高端手機的認可度比過去更高,因為在2年到3年前,國產中高端旗艦普遍在3000~4000元價位,iPhone在6000元~7000元價位,相差近一倍的價格,但用戶更多倒向了蘋果。

但在今天,iPhone如今近萬元的高配版如果與國產旗艦依然相差近一倍的價格,用戶開始更多考慮Android國產旗艦,並且會給予國產旗艦以更高的口碑美譽度,華為mate20系列的銷售勢頭與業內口碑或許可以印證。但是iPhone超過萬元的高配版如果降價到與國產旗艦高配版價格差距低於一倍,比如在3000元~4000元左右的價格差之時,iPhone的品牌勢能又開始回升再次對用戶造成了吸引力。在合理的售價範圍之內,用戶對iPhone的穩定的系統與軟硬件一體化的優良表現的品牌記憶並未褪色。

筆者認為,在當前的存量換機群體中,多數手機用戶對於新機的需求已經不是剛性換機需求,而是改善性需求。在可替代手機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人們對於改善性需求的價格有一個接受區間,如果這個售價區間超過了多數人的承受範圍,必然會引發用戶的反感與敏感,甚至導致不少果粉倒向Android陣營。

而另一方面,如果在合理的售價範圍內,用戶對iPhone的創新寬容度更高,也就是說,一旦價格在用戶的心理預期之內,即便是常規升級,人們也願意為iPhone的產品的穩定性優良的軟硬件系統表現買單。從這個角度來看,庫克其實更應該謹慎定價,而非僅僅追求高利潤,而罔顧自身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蠶食與壓縮。

蘋果需要意識到,對於iPhone來說,利潤與銷量,雖然前者對於蘋果更重要,但銷量決定了資本市場對蘋果未來的看漲預期與樂觀程度,銷量多寡意味著市場份額的佔比多寡,也決定蘋果軟件生態的用戶規模與增速,銷量降低,市場份額縮減,一個更注重利潤並且表示未來不再公佈iPhone銷量的蘋果,給予資本市場的是一個衰落的信號,所以我們看到蘋果財報後,股價一度跌破200美元,市值重新跌落萬億美元之下。

而一個銷售不斷下滑的手機公司必然會給予競爭對手更多坐大的機會與可能性,畢竟,銷量的擴張與品牌的擴張是一體化的,尤其是高端市場旗艦銷量的漲勢會帶動品牌溢價的提速,而品牌則是無形的最具壁壘的競爭力,這意味著願意放棄部分銷量而更關注利潤表現的蘋果其實是給予了對手更多的品牌增值的機會,也意味著蘋果未來重回巔峰的難度更大。與此同時,用戶規模縮減也會導致它的軟件服務營收的盤子增長降速,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

也許是庫克的商人思維過於著重於眼前的短期利潤表現,但如果從長遠來看,蘋果其實並不必過於著重iPhone硬件上的短期利潤,蘋果應該意識到它有著其他手機廠商所不具備的軟件公司的基因,硬件的利潤營收永遠是有天花板與不確定性的,它更應該著眼從軟件營收層面去獲取更為持續的穩定性的收益,況且它當前的軟件營收規則的增速表現相對良好,但其實這還不是它最好的時刻。

而對於蘋果這種軟硬件一體化的公司而言,硬件的用戶規模也間接決定的軟件服務營收的增長勢頭,蘋果如果在定價上更多關注用戶的改善性需求對售價的接受區間,犧牲短期的利潤表現,贏得更多的出貨與用戶群規模,用它的服務營收的增長規模去支撐一個無處不在的蘋果服務生態,蘋果未來的市值表現與它的軟件服務的想象力還遠未到天花板。

這其實是一道很簡單、邏輯性並不複雜的算術題。可惜的是,商人庫克對利潤的飢渴與急不可耐,可能會讓蘋果未來失去更多,當然,這也會讓國產手機得到更多。如果iPhone延續繼續漲價的勢頭,國產手機將迎來一個更好的黃金時代。但如果蘋果在iPhone定價層面開始反思並作出調整,國產手機或許依然面臨艱難的競爭局面。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