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35歲應該掙夠多少錢?

王三斧


關於這個世紀難題,隨機問了幾個30左右的朋友們:到底 要有多少錢,才有安全感、不那麼焦慮捏?

有些人的回答很贊同,說:

當然最好有一份資產,靠它所得的收入,能佔每月花銷的一半以上。

其實大部分人到中年,都已經接近職場天花板。我們都知道,人到中年,職場的上升空間是有限的。

這個時候,與其抱著「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不如清醒地意識到「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年輕人省錢很容易,對自己刻薄點,少出去玩一玩。但人到中年,花在老人、小孩身上的錢,都是剛性支出,必須得花的。

中年人的財務焦慮,基本上都是收支不合理,支出大於或者遠遠大於收入。

因為只靠工資,很難應對家庭支出,前段時間刷屏的《我月薪3萬,還支撐不了孩子的一個暑假》刷屏,其實這種文章傳播的如此廣,大抵是源自於中年人對自己的財務上的焦慮心理。只有足夠的財產性收入,也就是理財或者投資所獲得的收入,才能更好地支撐起一個家、保持更好的生活舒適度。

二.

暫不考慮通貨膨脹的話,舉了下面一個栗子。

如果一個在一線城市家庭,有老有小,每月開銷2萬。其中要有1萬,是來自理財所得的話。一年就是12萬。

假設你每年投資啊理財啊收益率在8%左右。那就意味著,你到中年期時,要擁有150萬的可投資產。

好吧,不得不說這個世界對中年人不太友善哦。

每天起床,睜眼都是一堆依靠自己的人,而自己缺乏依靠。

150萬好攢嗎?

很多人都沒有直觀感受,我做個簡單的現金流演示。假設工作20年,從22歲到42歲,我制定了四個5年計劃。

第一個5年,每年存下2萬。

第二個5年,每年存下3萬。

第三個5年,每年存下4萬。

第四個5年,每年存下5萬。

如果每年你的理財收益是8%,在複利的原則下,大約剛好用20年時間攢下150萬。

以上面的現金流計算為例,大家可以琢磨下。對自己而言,這樣的存錢力度是否輕鬆。

在這裡強調一下哈,因為一個家庭有夫妻兩方,所以上面的攢錢計劃,可以視作雙方共同的計劃。嗯,這就是結婚的好處啦...大家一起合夥努力奔向富足美好!

但是!並不是很多人都能保證規律存錢,現實中大家的狀況各不一樣,也有很多制約。

可能你年輕時存錢少,年紀大了的時候,一把存了很多。 尤其很多人年輕時,要買房買車,更加難存錢。

但是大眼金只是提醒下,除了養老規劃,很多人也需要合理的中年規劃。

畢竟,中年是承上啟下的階段。

當你擁有的越多,在花錢時才會越有底氣,生活舒適度也會更高。


YCU記者團


人到35歲應該掙夠多少錢?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意思,

我想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是我,我覺得在三四線城市有車有房有款100萬就算成功了。



但我自己還有達到這個目標(只實現了其中的某一部份),現在也正好在這個年齡,現在的處境和心情,可以用毛不易的《像我這樣的人》中的歌詞來形容。




人與人之間真的不能比,35的年齡,也就是80後,國內成功的80後多如牛毛。放眼全世界,那就更牛了,唉不說了,努力搬磚去。


攝影PS教學666


說來慚愧,今年正好35歲,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光棍一根,依舊迷茫,不知所措!

如今也明白,順其自然不過是藉口罷了,無能的表現。萬般皆有命,半點不由人。或許在理,人不能和命抗爭,我信了,現在我真的信了,但還有一點不甘心,就是我信命但還沒有徹底的認命。僅存的一點點自信心還在蠕動,也只能用蠕動來形容下,因為不想永遠做一隻蛆,也渴望有破繭成蝶的一天,但現在到底是蟄伏還是……該怎麼形容呢

思緒突然有些亂,先到這



仙豆兒音樂


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確切的答案,每個地方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俗話說三十而立,人過了三十後掙了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時候要有一定的成就,保證以後能有穩定的收入,事業上不會有過大的波動,能慢慢的往上發展,保證生活品質不會下降,畢竟這個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再去折騰,穩定是最重要的。回到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我覺的也有一個標準吧,那就是有一套房子,有穩定的收入且在上升期,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這樣就差不多了。


金氏娛樂


你大街上溜一圈,從你身邊經過一半以上人都是負債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