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翻白眼的?鼻祖表示給你個眼神兒自己體會

翻白眼是最能表現輕蔑鄙視的行為,每當碰到那些奇葩的事情,我們總會下意識的挑起眉毛,兩眼一翻賞給對面一個大大的白眼。

把翻白眼發揚光大的人叫阮籍,是鼎鼎大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阮籍長的英俊卻不娘炮,性情豪邁氣勢狂傲。酒到酣處常常仰天長嘯直衝雲霄,《世說新語》中記載,阮籍的嘯聲幾百步開外都能讓人聽到。

喝醉酒之後也不避諱,直接倒在老闆娘身旁側臥而睡。當時人人都說阮籍不守禮法,是一個痴狂的傢伙。阮籍毫不在意,碰到那些循規守矩的俗人,直接就是一個白眼,我不直說你懂就好。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翻白眼的?鼻祖表示給你個眼神兒自己體會

那些守禮的士大夫,都很排擠阮籍這樣特立獨行的人。有一個叫鍾會的人,經常向阮籍請教天下大事,想從他的話裡抓到把柄陷害他。

戰國名家鬼谷子在書中提到: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門戶不緊的人,很容易被人趁虛而入。阮籍深知禍從口出,對鍾會這樣企圖釣魚坑殺他的人,要麼白眼相對,要麼乾脆喝到酩酊大醉,讓鍾會無功而返。當時的權臣司馬昭非常賞識阮籍說他,發言玄遠,口不減否人物, 可謂至慎乎。

正是有了司馬昭的賞識和維護,狂傲的阮籍才能在到處樹敵的情況下,依舊逍遙度日。照理說阮籍應該對司馬昭感恩戴德,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翻白眼的?鼻祖表示給你個眼神兒自己體會

當時曹魏皇室積弱,司馬集團把持朝政大肆屠殺異己,竹林七賢的嵇康,就因一曲《廣陵散》 命喪刑場。在那個時代世家都像是活在夾縫裡,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阮籍眼裡,司馬昭就是一個欺負孤兒寡母的小人。阮籍不僅沒有藉助司馬昭的賞識去為自己爭取榮華富貴,反而主動請願去當"東平相 "、"步兵校尉 "之類的小官。就連司馬昭主動提親,阮籍也沒有動搖。

為了避免自己的女兒嫁給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阮籍拼命喝酒一連醉了六十天,提親的人每次來都只能看到一個來自醉鬼的白眼,司馬昭只好放棄這門親事。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翻白眼的?鼻祖表示給你個眼神兒自己體會

阮籍並不是一個無意仕途的人,早期他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躊躇滿志的希望建立一番事業。可當他讀懂了世界的殘酷之後,只能無奈的翻起白眼。

司馬家表面上廣納賢才,實際上卻對世家嚴密控制,試圖將言論掌控自己手裡,讓所有人成為自己的口舌。阮籍超越不了現實,也無法對抗權傾一世的司馬家族,只好整日沉醉用放蕩不羈的形骸,掩飾那個漸行漸遠的靈魂。逃避固然可恥,但在那個夾縫生存的年代的確有用。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或許是阮籍最貼切的寫照。阮籍曾在楚漢相爭的遺址上,仰天長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阮籍也曾在率意獨駕,車跡所窮,則慟哭而返。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翻白眼的?鼻祖表示給你個眼神兒自己體會

阮籍的詩歌頗有幾分莊子的遺風,阮籍的五言《詠懷》中有六處提到"逍遙",四言《詠懷》中兩處提到"逍遙"。阮籍羨慕莊子式的生活,在詩中多處化用逍遙之意,還苦心孤詣的寫下《達莊論》與《大人先生傳》兩部玄論之作,希望藉助求仙來擺脫世俗的煩惱。

阮籍的思想浪漫而自由,可他的雙腳卻深深的紮根在現實的泥濘之中。阮籍這一生,始終徘徊在高潔與世俗之間,空有濟世之志無計可施,歸隱亦無處可去,阮籍這一輩子,翻過無數次白眼,是給別人的,或許也是給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