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職業化的一點思考(二)

CBA職業化的一點思考(二)

前言:我寫這一系列文章,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希望能站在一個理性的球迷角度談談我對CBA和NBA的認識,不喜勿噴。接上一篇文章:

(3)外援問題:NBA是一個完全市場化和職業化的聯盟,從沒有什麼外援名額和時間等諸多規定,在NBA的生存法則只有一條:強者為王。NBA通過吸引全球優秀的籃球頂尖選手加入,一方面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NBA,獲得豐厚的收入;同時通過全球頂尖選手的加入帶動NBA的整體的籃球水平,從而打動美國籃球的發展。不敢說全世界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都在NBA,但是至少90%的都在。優秀運動員和NBA是雙贏的選擇,運動員可以獲得豐厚的收入,NBA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CBA內,外援的存在完全是阻礙了國內球員的成長,可以看看球員場均得分榜就略知一二。前兩天看到新聞說兩個球隊的外援得分對比是70多比60多分,看完新聞後感覺好心塞。雖然我沒看真正的比賽錄像,但是我想,國內球員長期在這種氛圍中打球,正常的空間能有多少呢?但凡是打過球的都知道,優秀的球員是通過長期的比賽和訓練才能成長的,國內球員大部分人在CBA比賽中要麼就是給外援擋一下防守人,要麼就是站著等外援把球傳過來投籃,要麼就是負責掩護然後衝搶籃板球,長此以往,國內球員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連續幾屆的奧運會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我申明一下,我說的是大部分的情況,國內也不缺乏像丁彥雨航這樣敢打的球員,但是能有幾個呢,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一個人能力的強大能有多大的意義呢?

CBA職業化的一點思考(二)

(4)選秀問題:瞭解NBA的球迷都知道,大部分的NBA球員都是通過選秀進入球隊的,然後一步一步的成長。在選秀之前,每個球隊的球探都會全世界各地去挑選球員,瞭解球員情況,組織試訓等一系列措施,通過公平的方式選拔優秀的球員進入NBA。同時,通過選秀新球員,淘汰能力差的球員,從而保證了NBA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相應的,CBA的選秀讓我感覺真的就是鬧著玩,本來是選拔優秀球員的機會,但是感覺就是走過場,本來國內的籃球優秀人才就不多,選秀制度也跟不上,有潛力的籃球新人也無法通過選秀進入CBA。這個裡面當然有體制和國內球員編制歸屬的問題,但是未來的CBA選秀是否能夠真正實現選秀的功能還有待考察。

(5)轉會問題。NBA的轉會是非常頻繁的,後面有專門的經紀人團隊在負責。球員根據自己的情況會選擇球隊(當然大部分球員沒有選擇球隊的權利),球隊也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符合自己條件的球員,雙方是一個互相選擇的工程。這種一方面可以保證球員和球隊的利益,同時可以避免球員資源的浪費,促進了球隊之間和球員之間的競爭。在CBA中,球員的轉會非常困難,陰陽合同,球員欠薪,球隊和球員撕逼的問題屢見不鮮,甚至CBA中很多球員都是有編制的,球員的轉會牽扯到編制的變動,因此難度可想而知。孫悅應該是可以成為很優秀的球員,但是現在無球可打,拿著CBA球員中的高薪卻白白浪費時間;還有因為轉會離開北京的李根回到五棵松在球員通道內領取總冠軍戒指的奇葩新聞。如果有效的推動CBA球員的正常轉會,合理的引導球迷看待球員轉會,建立正規的球員轉會制度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