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恆河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 4 大樂趣:敬仰溼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Varanasi)聖城。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恆河(Ganges River)印地語作 Ganga。梵文天城體:गङ्गा,意為“從天堂來”。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遠古以來一直是印度教徒的聖河。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其大部流程為寬闊、緩慢的水流,流經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儘管地位重要,但其2510km的長度使其無論以世界標準還是亞洲標準衡量都顯得短了一些。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淨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恆河之祭

每隔 12 年,印度教教徒們便輪流在四大聖地舉行大典。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小小的阿拉哈巴德市,人口不過 70 萬,卻要在 6 周內接待 7000 萬朝聖者,對誰來說都是個艱鉅的任務。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前來朝聖的人們紛紛在恆河邊安營紮寨。清晨,人們在臉上點上丹紅,抹上香灰,雙手合十作祈禱狀,扶老攜幼抵達河岸邊。此時的恆河水寒冰徹骨,教眾們卻認為寒冷可以沖刷罪孽,加速輪迴。

男信徒不顧寒冷,幾乎全裸下水;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女人也就穿著貼身衣物。年紀小的孩子哭鬧著不願意下去,母親則用銅壺盛起河水往孩子頭上衝一衝,然後拎著孩子往河裡按。對一些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人生的第一次聖浴,只有勇敢面對,才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印度教徒。

太陽已經從東方完全升了起來,河面上金光燦燦,岸邊則已人山人海。實際上,只要在恆河邊的公路大橋上瞭望一番,就能看到一望無際的帳篷向遠方延伸。

恆河火葬

所有的印度教徒,除了兒童和孕婦,一生的最後歸宿,都應當是恆河火葬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對於印度人,死亡不是墜入無邊的黑暗,而是投向燦爛的光明。所以,對於印度人而言,死亡才是生命的開始。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糟糕的水質

在印度教徒的眼裡,恆河是淨化女神恆迦的化身,而恆河裡的水就是地球上最為聖潔的水,只要經過它的洗浴,人的靈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獲健康生命。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每年都有眾多的朝聖者虔誠而來,在恆河水裡舉行自己的重大宗教儀式。更有甚者在恆河水裡自盡,以期洗去此世的罪孽和冤獄。於是,恆河上有時會漂浮著屍體。人們將屍體打撈起來火化後,會遵死者遺囑將骨灰灑在恆河裡。就這樣年復一年,恆河水受到了嚴重汙染,成了印度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來,乾了這碗恆河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