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個頂樑柱

家裡有個頂樑柱

一般地說,一個家庭的發展是和國家的發展一致的,國泰民才安,這是大潮流。但對一個具體的家庭個體來說,往往都有個對這個家庭的運轉和發展起支撐和主導作用的人,我們平常就說他(她)是這家的頂樑柱。

家裡有個頂樑柱

家裡有個頂樑柱

李維善

對東平湖村的老李家來說,李維善就是標準的頂樑柱。李維善家裡兄弟三個,他是老大。他的祖父由於受生活壓迫過大,受到刺激,精神出了問題。一發作起來,掄起钁頭就把家裡的東西砸個稀爛。父親呢,是個羅鍋,相當於天生的殘疾,幹不了重體力活。

家裡有個頂樑柱

家裡有個頂樑柱

東平湖村街景

在李維善的童年記憶中,祖孫三代擠在一個小破院裡,用“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家眼看著就要過不下去了!”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別說什麼政治地位,連起碼的做人的尊嚴都沒有,人前人後抬不起頭來,在別人的眼裡是“踩成泥了”!

家裡有個頂樑柱

香椿樹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想完整的上完學是不可能的了,李維善在村裡上了幾天的學,將就著認識自己的名字就綴了學,12就參加了隊裡的農業生產。別看他人小,心氣可不小,在生產隊裡幹活,從來不落別人後面,並且比別人幹得巧,同樣的活,在他手裡,會出花出彩。加上維善為人梗直,不虛言詐語,但做事敢擔當,從來都一個唾沫一個丁,頗有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味道,老少爺們都很本服,慢慢地就由一般社員,做到了青年突擊隊長,1971年整黨過程中,突擊入了黨, 20虛歲就當上了村支書。

家裡有個頂樑柱

那個時候的東平湖村,還屬於界湖公社,但整體工作在全公社倒數,人心不齊,班子戰鬥力不強,村集體經濟發展不上去,黨支部晚上開會點煤油燈,油錢都得到處借錢,村裡給養任務完不成,產量上去,在營裡管理區開會,次次被點名批評,外欠貸款6千多元,在當年這可是個大數。

家裡有個頂樑柱

界湖公社部隊幹部合影

如何把村裡的經濟帶上去,成了這位年輕書記首要解決的問題。正好縣棉麻公司正在推廣種植紅麻,這種經濟作物喜歡澇,而東平湖村地勢低窪,種植一般農作物長得一般,李維善積極聯繫棉麻公司,在村裡試種。紅麻產量高,剝下皮來曬乾了,棉麻公司一斤收購價是兩毛五六,一畝地能收入300多塊錢,比種一般作物見錢多了。這樣連種了8年,村裡可算有錢了,買了臺12馬力的柴油機,幹什麼呢,成立磨坊,省得東平湖的社員還跑到外村磨面,費時費力不說,錢還讓外村人賺去了。

家裡有個頂樑柱

家裡有個頂樑柱

村裡的老磨坊

村裡拿出兩個人手,幹起磨坊,能拉麵,又拉糠,賺錢很穩當。1977年,又花兩千多塊買上了12馬力的拖拉機,帶方向盤的,既能拉貨,還能耕地。過了一年多,全村5個生產隊每隊都買上了拖拉機,幹活可麻利了。東平湖村趕了上來,村集體收入一年達到12萬多,社員心氣也上來了,做什麼也有勁了。1978年,東平湖人全村通電,這在全縣村莊這個層面上,是很領先的。有了電,生活改善不說,還能帶動加工業的發展,村民喜歡的了不得,李維善的威信就這麼樹立起來。

家裡有個頂樑柱

村小學

李維善剛乾書記的時候,村裡連間辦公室都沒有,開個會到處打游擊,不是找個樹底,就是到牛圈,寒磣得很。有了辦公室後,他馬上著手建學校。他上學少,文化也不多,這始終是他的一件心事,決不能讓村裡的娃娃們再和他這樣,在他主持下,在村中心蓋了12間校舍,套起院子,這樣東平湖村小學校的基礎設施水平一下子提到全公社頭裡。

家裡有個頂樑柱

老房子

由於李維善工作能力強,把東平湖從一個落後的村莊,打造成全公社數一數二的先進村,公社黨委領導王開順書記對他很信任,也很賞識和認可,委任他為營裡管理區七個村黨總支的副書記,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個管理區工作整體落後,想讓他複製東平湖翻身的經驗,在這個崗位上,他做得也很好。

家裡有個頂樑柱

家裡有個頂樑柱

幸福家庭

1978年,全縣掀起學大寨熱潮,組織大隊人馬大戰長虹嶺,界湖公社有兩個比較突出、極有戰鬥力的農建兵團,兩個帶頭人,一個是葛莊的書記滿玉成,有魅力,更有號召力;另一個就是李維善。兩個兵團在這場戰役中,打出了界湖公社的威風和名氣,後來滿玉成成長為優秀的正縣級領導幹部,而李維善一直在農村基層發揮著作用,這也是文化水平的限制。

家裡有個頂樑柱

一生的光榮

到了1980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裡各個村莊大多數分的地單幹了,由於東平湖村發展的好,村裡人還有留戀,直到1981年才把地分了,分得比較晚。市場經濟之後,李維善帶頭髮展起來顆粒廠,經濟效益非常好,在他帶動下,村裡發展起10多家同類企業。

家裡有個頂樑柱

在毛主席紀念堂前

幹了28年的村支書後,李維善從這個崗位上退下來,應該說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他成為一個很優秀的基層村幹部,獲得了黨委、政府的認可,也得到全村人尊重,也讓他整個家庭、家庭得到了尊重。他不但善於治村,更善於治家,這麼多年來,他們老弟兄三個這一大窩人口,後面又有了十多個子侄兄弟,一直沒分家,什麼活一起葛夥著幹,保持長期的團結不容易。最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心氣強、好上進,務實、紮實幹活,不虛言詐語的作風,通過言傳身教,傳承到孩子們身上,這是最寶貴的家庭文化基因。後來一茬年輕人,有在體制內工作的,也有經商做企業的,不論事業大小,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績,獲得大家的認可。

家裡有個頂樑柱

老兄弟仨

家裡有個頂樑柱

全家福

東平湖李家的發展史,是我縣眾多家庭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事蹟很普通,但也教育我們,一個人立身處世,一定要有責任感,有榮譽感,有擔當意識,展示出正能量,才會讓自己站直了,讓你身後的家庭感到榮耀。

家裡有個頂樑柱

子與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