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壽星:唐山市樂亭縣大相各莊鄉後榆村吳張氏

來源:樂亭縣民政局、樂亭文化研究會主編《樂亭百歲壽星》(2016年輯印)/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百歲壽星:唐山市樂亭縣大相各莊鄉後榆村吳張氏

位於清河沿的大相各莊鄉後榆村,晨起,村民們聽到放哀樂,說村裡老壽星吳張氏去世了,村幹部及村民們紛紛來為這位百歲壽星送行。老太太經歷百年風風雨雨,平靜地走完了人生旅程。村民們都說老太太一輩子不容易,是個善良忠厚儉樸的大好人哪!

吳張氏1915年2月生於大相各莊鄉翟各莊村一個貧困家庭。母親生下兄妹4個,因家境貧寒,童年時代沒上過私塾,父親在東北打長工,母親帶兄妹4人相依為命,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因生活的逼迫,12歲就給東村李家地主打短工,小小年紀幹活很多,還得受氣捱打。自己都不記得哭多少次了,但總算勉強餬口。1935年經人介紹嫁到本鄉後榆林村吳雲生家,當時5元錢辦理了婚事。吳家更是生活窘迫,加之添人進口,雖然是大喜事,但在吳家是雪上加霜,家裡3代人住著5間破草房,隨著歲月的流逝,孩子相繼出生,家裡的生活每況愈下,迫使丈夫去外打工,繁重的家務活和養育子女的重擔就落在她一個人身上。每日裡做雜活,做飯照看孩子,晚上趁孩子們睡覺,又得開始紡紗織布,還為人做鞋,有時做到雞打鳴。哪怕是一分錢,在他眼裡都是救命錢。

“1960年季節青黃不接,村裡吳雲順家揭不開鍋,沒糧吃,吳雲生家大嬸聽到後,立即為她家送去了玉米薯幹。”東村98歲的吳恩林介紹說,“我雲生家大嬸子一輩子好事幹多了,敢說話,還公正。記得1961年下大澇雨,東頭窪地遭災,我家的地和李家地緊靠,我家地在西頭,李家地在東頭。因我和李家以前有點小矛盾。李家地水排出去了,他把靠我這邊打了一道擋水的埝。不讓水往東流,我們發生了爭執。還好吳雲生家大嬸看莊稼走到地裡,立即說,李大哥,你不對呀!水理應往東流,你擋埝了,西邊的水往哪裡流哇!溝在東邊呢,還是別這樣,兩家往好裡處。經勸說,最後李

家把埝子推倒了,水自然排出去了。有時村裡娘幾個說閒話,有點小矛盾,都是找我大嬸子來說和。”鄰居高旭珍家大娘說:“吳雲生家大嬸子真好哇,村裡有紅白喜事,大嬸子哪家都到,我們在一塊住了幾十年了沒有紅過臉,相處非常好,有啥事都是和我大嬸子商量。真是個好人吶。”

1948年家鄉解放了,之後,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做主。由於家庭人口多,隨土地改革,吳張氏分了較多田地,生活逐漸得到改善,二兒子吳恩友深情回憶說:“在我媽去世前,老太太還經常唸叨著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家庭條件較好後,媽媽讓我們幾個去學校讀書,母親有嚴格家訓,教子有方。”大兒子吳恩福說:“我媽從小就告誡我們一要懂禮貌尊老愛幼有人情,見人要說話,該叫啥叫啥,說話和氣,二不偷拿別人東西,做人正派,不嫌貧愛富,做好事善事,修好積德。上學要好好學習,遵守紀律,尊重老師。記得我四妹7歲那年放學回來,去吳家玩,看到雞舍裡有3個雞蛋,順手把3個雞蛋裝進兜裡送回家,媽媽問,你這雞蛋從哪裡來的?她如實說了,媽媽大聲訓斥,你趕緊從哪裡拿來的送哪裡去,咱不佔人家的便宜,更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我早就告訴過你們了。三妹上學要買一個新書包,媽媽說不行,雖然家比以前好點了,但能節省還得節省啊,我給你縫一個書包,省那幾角錢吧。三妹不高興,也不敢吭聲,偷偷地抹眼淚,春節臨近我三弟說,快過年了,媽給我買件新衣服吧,媽說,咱們家還不富裕,你們幾個都要新衣服,咱可買不起,媽用自己織的白布到染坊染成黑色藍色的給你們做上,不也是新衣服嗎,弟弟勉強認可了。”

大兒子吳恩福還向我介紹說“光陰似箭,一晃我們長大成人了,我們兄妹幾個相繼結婚出嫁,每逢過年過節,兄妹幾家都前來看望父母。1992年父親突然病逝,這對母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們兄妹幾人每天守護在媽媽的跟前。媽這一輩子不容易,養活咱們兄妹7人,在她老人家80壽辰之時,我們準備為母親慶80大壽,找媽媽商量,媽媽說,我不慶80,你們節省點吧,別忘了以前的苦日子。”

吳張氏老壽星在晚年的生活,還是那樣平和,儉樸,老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在飲食上總是粗細糧搭配,愛吃軟食,稀飯。早晨6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中午休息一、二個小時,作息時間很有規律。自己堅持自己做飯,洗衣服,她說,人閒即老,不管歲數多大,只要還能下地行走,就要多運動。

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5月老壽星病倒在床,兩年裡,兒女幾人輪流照看,從沒有攀比過,人人都想多照顧媽媽幾天。2015年3月,她去世了。鄉親們為我們這個家庭點贊,都說老太太活到百歲不容易啊。村主任吳振輝說,這個家庭是個幸福家庭,和睦家庭,大媽這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的一生,是全村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