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火炕上的炕蓆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現在有些地區不多見了?

情牽伊人夢780


過去農村火炕上的炕蓆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現在不多見了?

看到“炕蓆”,難免勾起小時候的許多回憶。我們這一代,就是在火炕的炕蓆上打著滾兒長大的,對於火炕和炕蓆,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說起炕蓆的用處,那可多了去了。

火炕應該是我們北方農村的專利吧,那時候,家家戶戶的火炕上都鋪有炕蓆。有的家庭是高粱杆外皮編成的,有的家裡鋪的炕蓆是蘆葦皮編成的。相比較而言,蘆葦編制的炕蓆比起高粱杆編的炕蓆美觀、耐用。有時候,從炕蓆上,就能夠看出這家人家的家庭條件,因為蘆葦質地的炕蓆比高粱杆的貴。

北方農村的火炕都是用土墼盤的,炕面抹的也是泥,所以在火炕上鋪上炕蓆,首先的好處就是衛生。平日裡鋪蓋卷都是捲起來,放在火炕的一頭。那時候,那裡捨得鋪炕單啊,小孩子們就是直接坐在炕蓆上,鋪上炕單,還不一會兒就糟蹋碎了啊。農村人那時候打赤腳的多,即使腳上有點泥土,也能順著炕蓆的縫隙,掉到炕蓆下。

炕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冬暖夏涼。因為夏天炕上鋪著炕蓆,可以隔熱。而冬日裡,北方的農村都燒火炕,這樣炕面上鋪有炕蓆,被火炕烘得熱烘烘的,躺上去很是舒服。再說了,炕面上鋪上炕蓆,還可以阻止熱量散失呢,也能起到保溫的作用。

炕蓆的另外一個好處,也許只有小孩子們知道,那就是“蹭癢癢”。小時候,小孩子夏天都赤身躺在炕蓆上,如果後背癢了,自己夠不著,就在炕蓆上來回蹭,還真解癢。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你可以閉上眼,想象一下在炕蓆上蹭癢癢的那種滑稽的畫面。

一般來說,農村人那時候快過年的時候,要到臘月集上“揭”2領炕蓆回家的,東西兩間的炕上的炕蓆換下來,過年的時候新蹭蹭的。換下來的炕蓆一般都不值得用了,因為一冬的燒火,使得靠近土灶的那端的炕蓆,都被火炕烤的有點焦黃了。這換下來的炕蓆也不能丟的,還可以用它來蓋柴火垛,可以在下雨的時候,柴火少挨淋呢。

如今,隨著生活的提高,農村的火炕上的炕蓆也換成了人造革,人造革平整,柔軟,也耐用。慢慢替代了原來的炕蓆,但是,在炕蓆上打滾兒嬉鬧的畫面,卻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裡。


建行漸遠


過去農村過炕上的炕蓆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現在有些地區不多見了?

炕蓆就是以前覆蓋在土炕表面的那層覆蓋物。材質較為多樣化,高粱稈的、蘆葦的,還有那種人造類似塑料材質的。主要的作用就是與炕面隔絕的。



以前的土炕都是用黏土混合稻草之後砌成的,炕面較為粗糙,並且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炕面有些地方開裂而變得不平,本身這種炕面就是較為坑坑包包的,鋪上炕蓆之後坐著會舒服一些。


除了能夠彌補炕面不平的不足之外,對於炕蓆來說還有隔涼、隔潮的功能。尤其是夏季,總下雨,燒炕次數少,不可避免的會返潮。而鋪上炕蓆之後能減少潮氣對人體的侵害,特別是那種人造的類似塑料皮革的那種。

雖然說炕蓆的好處很多,但是也需要注意安全。經常會有燒炕燒的太狠了炕蓆都給燙焦的情況發生。現在由於製作土炕的材質有了很大的改變,炕面也變的平整的許多,很多人都是鋪一層那種非常薄的人造皮革類的或者塑料類的東西了,而且有一些還比較厚,坐著非常的舒服。以往的高粱稈、蘆葦材質的炕蓆就修煉淡出人們的視野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問過去農村火炕上的炕蓆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現在少見了?

炕蓆應該是北方鋪墊在炕上的一種手工製品,看了前面北方朋友的回答,我發現北方農村裡的這個炕蓆很有意思,用途挺多的。

而我們南方人不睡炕,因為天氣不是太冷。這個炕蓆到了我們南方就演變成涼蓆了,涼蓆用土話說也叫滑席,主要在夏天的時候用。


雖然說我們南方不冷也不是很熱,但在夏天總有幾天是熱的,那麼這時涼蓆派上用場了。

涼蓆為什麼叫滑席呢?其主要特點是表面光滑,手感好,睡在上面涼快。而且材質輕,方便捲曲好保管。

我們這裡的涼蓆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有的是用河邊蒲草織的,有的是用稻草,麥杆等織的,做得都非常的考究,邊緣還有民族風圖案。

這個涼蓆最方便的就是可以當床使,我們這裡叫“蹋地鋪”。在夏天時,家裡來客人沒床睡,樓板一掃,涼蓆一抖,丟個枕頭,弄個涼被就可以睡一宿。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山區農村在夏天的時候避暑,撕點松毛撒土掌房頂上,涼蓆一抖,既涼快又可以數星星,我們小時候最喜歡了。

我們這裡,以前農村裡還用一種草蓆作床墊,而這種草蓆我們這裡叫“席子稿卷”,主要有兩種材質做的。一種用稻草,一種用棕樹的毛。



這兩種席子上面不可以直接睡,要鋪上灰氈,棉絮和床單才可以睡。農村裡大多數是睡木板床的多,這裡席子的主要作用是使床柔軟,不硬和保暖。

現在為什麼這些東西都不見了,很少用用了呢?是因為現在人睡的床大多數是彈性很好又柔軟的床墊,熱了有空調,電風扇。冷了有暖氣,電熱毯,所以涼蓆,炕蓆都成了古董,直接淘汰掉囉!

關注泥糖小丫,話三農,解鄉愁


泥糖小丫


過去農村火炕上的炕蓆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現在不多見了?

睡火炕是我國北方地區的生活習慣。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家家戶戶的火炕上都是鋪著高粱秸編成的炕蓆的。

鋪炕蓆的作用之一是裝飾。因為火炕的是由土坯或磚塊搭成,炕面多是由泥土合上麥草抹成。顯然被褥是不能直接鋪在泥土上的,所以作為裝飾,家家戶戶都在炕上鋪一床炕蓆,而炕蓆的編織也是民間的工藝,鋪一床紅黃相間的炕蓆,確實能起到裝飾作用。

炕蓆最大的作用是整潔衛生。農村人都愛坐炕頭,特別是冬天,吃飯也都在炕上坐著吃,如果直接坐在泥土炕面上,肯定是不衛生的,吃飯掉的飯渣,灑上湯水,都不好收拾。而鋪上一面炕蓆,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炕蓆的特點是平整、透氣、光潔、易於擦拭,小的灰塵順著炕蓆縫隙滲漏在炕面上,大的雜物垃圾直接用條帚一掃就乾乾淨淨。所以,農村炕上用的條帚和炕蓆是絕好的搭配,家家的炕蓆上都會有一把掃炕的條帚。

炕蓆的另一作用是隔熱,冬暖夏涼。炕蓆多是用高粱秸稈、蘆葦秸稈的篾條編制而成,所以屬於草製品。夏天睡在炕蓆上,相當於現在睡在涼蓆上。冬天睡在炕蓆上,又能隔除火炕的熱度和保溫,使溫度更加均勻持久。

那個年代,農村的火炕上演繹了多少故事,生生不息地繁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炕蓆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一種思念,編織炕蓆也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除了火炕上用炕蓆,炕蓆還在生活中另有一些用處。比喻,每到過年供宗譜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揭一領新席釘到正間北窗上做襯子,炕蓆外面再懸掛上宗譜。而廢舊了的炕蓆也給不會隨手丟棄或燒火,一般都是搭在草垛上做苫用,擋住雨水不要直接淋到柴草上。而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農村裡死了孩子會用炕蓆捲起來送到亂葬崗裡。實在貧困的人家,大人去世也買不起棺材,只有一領草蓆捲起埋葬。《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結局也是死後用一個草蓆裹著,十分的淒涼。

總之,炕蓆是北方人民揮之不去的一個情結,是土炕的絕佳搭配。農村人在過年的時候,或者遇有婚嫁喜事的時候,都會揭一領新炕蓆,平添一些喜慶氣氛。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炕蓆逐步淡出我們的視線,現在真的是不多見了,多數只能從電視劇和民俗博物館裡才能見到。原因就是被地板革、化纖地毯等工業材料所取代,淡出人們的生活。其實這些工業製品,雖然比傳統的炕蓆更整潔,也美觀和便於擦拭,但是通透性差,並且有著嚴重的塑料汙染,特別受熱後對人的身體會有著輻射和其他危害。


齊東晏子


炕,也叫大炕,,土炕,熱炕,火炕,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少說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安城還有土炕,炕面都是用胡基,或者預製大泥坯做的,上面敷一層麥草泥,再鋪上席子。席子就是講衛生,隔絕土塵的。鋪的席子,從材料上講,有竹蓆,草蓆,蘆蓆和涼蓆,最好的是蘆蓆和涼蓆,曾經也有人家買不起席子,鋪上麥草或者穀草的。現在也有炕,炕坯都是水泥預製的,炕面都貼上了地磚,瓷片,乾淨衛生,也就淘汰不用席子了。


王偉2361


沒體驗過北方的火炕,炕蓆作用應該是清潔隔熱的作用,這樣上層的鋪蓋能保持乾淨溫度能緩慢釋放出來。現在不多見,那就是被工業產品替代了,比如暖氣空調。如果仍使用炕的話炕蓆改用合成板化纖毯之類的,工業發達的現代很多東西會逐漸被替代。替代產品也會越來越精美適用。這裡面有創新思想。


非命I


炕蓆是過去北方人住家的火炕上鋪的叫席子,有用竹子編的,有用蘆葦編的,還有用高粱杆編的。那時人們生活不富裕,基本都是鋪的席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造革,用牛毛或羊毛擀的氈子,床單逐步代替了炕蓆。


風光油籽1


我們農村老家有!不過很貴,一張150元


懷念戰友的戰友


炕蓆就是鋪在土炕上面,為了保持乾淨用的,只是當時資源比較貧乏,只能用高粱杆,或蘆葦等生物平手工編制處理。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工業資源代替了生態資源。慢慢的炕蓆就被炕戈等代替。所以炕蓆就不多見了。


銳鋒農業


我們那地方用過炕蓆,但都不是火炕。,一般都是木板床,上鋪高梁秸做成的簾,再鋪一層小麥杆做成的草簾,而後鋪上炕蓆,光滑,乾淨。夏天可直接躺上睡覺涼爽,舒服。冬天,加鋪褥子床單毛毯什麼的暖和。現在已不多見,被竹涼蓆,藤席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