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快,比流星蘊含的能量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圍城》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圖為小轎車司機丈夫)

01

現在調查出來了:小轎車女司機,她是無辜的受害者。

之前在朋友圈罵女司機的人我全刪了,一個沒留。

她沒有逆行,也不是新手上路。相反她有六年駕齡,也是正常駕駛。

那些無端以惡意揣測別人的人,永遠不配得到善意。

還記得嗎,在事情剛出來時評論的聲音:

“女的就不該開車上路。”“這種人應該判死刑!”

......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早在事情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各家媒體就有了不同的態度,輿論導向也大相徑庭。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從驚魂未定到全網聲討,女司機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險些被撞入河中,已經會讓她對開車有了陰影。

網絡上圍觀者的妄加猜測,辱罵,更是讓她對人性有了懷疑。

看了一個數據,覺得網絡上對女性歧視太大了,心疼女司機。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一個事件,其實只是一面鏡子。

圍觀者多是看到冰山一角,就急於發表感言,折射出的其實是自我的偏見和認知。

有個寓言故事叫“疑鄰偷斧”,是講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便觀察那人:看他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他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一舉一動,簡直就是偷斧子的。但真相是,丟斧子的人,只是把斧子落在了自家的谷堆裡。

02


巨星邁克爾·傑克遜,一生爭論紛紛、譭譽參半,他承受的東西實在太多。

1993年,一名12歲的孩子,指控傑克遜對自己性侵。

“孌童案”爆發,媒體對此大肆渲染,傑克遜名聲事業一落千丈,成了過街老鼠。

2003年,傑克遜又捲入了一起兒童性侵案,全世界都看到了他被手銬銬著,押進了警察局。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雖然案件以無罪釋放而告終,但世俗沒有放過他,他依舊是大家口中的變態、戀童癖。

2009年,年僅50歲的他因鎮靜劑注射過量去世,又被一度被唾罵為“癮君子”。

可當真相浮出水面,所有人都震驚了:

法醫最終裁定,傑克遜的死是他殺,他的私人醫生被判定過失殺人罪,入獄四年。而曾經指控他性侵的小男孩,經受不住內心的譴責,公開了真相:沒有性侵,是父親指使自己,誣陷傑克遜敲詐勒索。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在我看來,過量注射的意外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真正逼他走上絕路的,是媒體的誹謗、榨取,圍觀者的暴戾和輿論的壓力。

知道雷鋒的人,或許都聽過喬安山這個名字:

在火車,一個人見到喬安山便說:“這不是老喬嗎?雷鋒不就是你整死的嗎……”

當年雷鋒因公去世,喬安山忍著喪友的悲痛和誣衊的聲音,決定將雷鋒精神傳遞下去。

但有一次,他為了救人不但未遭表揚,反而被誣陷:對方要求他賠錢。

多年累積的委屈,喬安山終於頂不住了,他跑到雷鋒墓前:

“我真希望我死了,你活著,我現在太遭罪了。”

到了2013年,雷鋒的真實死因的才登報,僅僅是一次意外,喬安山不負主要責任。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在這個世界上,比找尋真相更難的,是證明自己的清白。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一幕令我難忘:

胡萬勾結米粉店老闆,誣陷小六子:“吃了兩碗粉,只給了一碗的錢。”

小六子性情剛烈,氣憤難當,為證清白割腹,將肚子裡的米粉剖出。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別覺得電影太過誇張,因為現實更加殘忍。

2009年,河南農民張海超,在耐磨材料廠打了三年工,而染上“塵肺病”。

企業拒絕為他提供相關資料,他想討公道,卻被誣陷為“想訛錢”。

多方求助無門,張海超不顧醫生阻攔——開胸驗肺,證實了自己的清白。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真正令人心痛的,不是剁指的慘烈,不是剖腹的場面,不是開胸的憤然;

而是在當事人證明了自己清白後,一鬨而散的人群。

他們圍觀的,不是真相,而是熱鬧。

熱鬧過了,他們走了。

“那個被冤枉的人啊,咳,管他呢。”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為什麼很多人抓著女司機的嫌疑不放,不肯相信她的無罪?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會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

像這張圖,看起來,是威廉王子麵露不屑地向誰比了個“中指”。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而實際上,從正面看過去,他只是比了個數字“3”。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 從“偏見揣測”凌駕於“客觀事實”之上開始,真相就不再重要了。

當大學生扶老人被訛10萬元,我們義憤填膺,要討個說法,還他們個清白。

重慶公交事件倖存者:看透事情的雙面性,是人成長的開始


因為我們心裡知道,冤枉好人,比放縱壞人的後果嚴重得多。

可當輿論的風向,蓋過了事實的真相,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尤其是能容得下自己看不慣的。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生而為人,需得擇善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