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血緣關係中的九族、六親、三族

知識點:血緣關係中的九族、六親、三族

封建社會里,早就有“滿門抄斬,後滅九族”的說法。其中的“滅九族”是封建社會中的株連制度,即一人犯了大罪,要株連其九代親屬。那麼,“九族” 指什麼呢?

族,表示親屬關係。“九族”之說最早見於《書·堯典》:“以親九族。”九族所指,歷來說法不一,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

(1) 從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稱之謂九族,具體的來說這指的 是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孫、曾孫、玄孫共九代。史載燕王朱棣(明成祖)率兵入京師,奪得大權後命方孝孺替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不聽,被殺害。當時受株連而遇害的達847人,就是滅九族的。滅九族時,對已死去的要劈棺鞭屍。

(2) 指異姓親族,即父族四(自己本族四代),母族三(母親同族三代),妻族二(妻子同族二代),這樣合起來共九族。

知識點:血緣關係中的九族、六親、三族

“六親”

現在的“六親”泛指親屬,而歷史上的“六親”則有特定的內容,其代表性 的說法有三種:

(1)《左傳》說: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 及姻亞。

(2)《老子》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3)《漢書》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因為在以上三種說法中,血緣關係紇婚姻關係最為親近的是第三種, 所以人們多贊同這種說法。

知識點:血緣關係中的九族、六親、三族

“三族”

(1)“三族”指父、子、孫。

(2)“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

(3)“三族”指父母、兄弟、夫妻。

總之,無論“九族”“三族”還是“六親”,都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血親關 系中較為密切的一些人的合稱,隨著情況、時代的變化,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我們在學習中可區別對待,靈活多變地根據語境理解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