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中國從古自今一直是禮儀之邦,早在西周剛剛建國的時候,周公旦便已經制定了相關禮制及法度,用以約束眾人。我們國家的古代是十分強大的,是當之無愧的強國,接受四方朝賀,各國爭相交好,其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我們知道我國內部並非是一個朝代,國家的統治者不斷更迭,朝代也不同。那麼他們應該如何稱呼我們的國家呢?

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古代距離中國比較近的國家還能知道點中國的事情,朝代更迭也是知道的,可是那些比較遠的國家怎麼辦呢?好不容易來一次,下次來指不定都改朝換代了。那麼如何稱呼便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古代,交通不便,就連科技也不是那麼的發達,除了唐朝影響力大一點,再就是斷絕了中國與外界聯繫的契丹比較知名了,所以也有很多人將中國稱為契丹。

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鄰國都比較瞭解中國國內的情況,所以可以像國內人一樣正確稱呼我們的朝代,但是那些比較遠的國家就不行了。就像是印度,印度也是一個十分獨立的文明國度,他們國家的佛教也是在中國大範圍的傳播,很多的印度高僧都曾經來到過中國,並且有些人甚至都是在中國圓寂的。當然了,他們交流的都是梵文,稱呼中國為“支那”。

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玄奘在前去印度的時候,當時的印度國王便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玄奘是否來自摩訶至那國。玄奘回答那是以前王朝的稱呼,現在被稱為大唐。我們的印象之中,“支那”並不是一個好的稱呼,因為在上個世紀,日本人百年稱呼我國為“支那”,這是一個侮辱性的詞彙。

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唐朝在我國古代算是一個十分開放的國家了,與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有所往來,在唐朝的各大通商口岸,來自各國的商隊十分之多。唐朝最鼎盛的時候,很多的國家都派遣了大量使臣前來唐朝感受大唐的繁華景象。他們不懼長途跋涉,不畏艱難險阻,不遠萬里來到我們的國土。之後便在我們國家待上一段時間,等到回國之後將在唐朝的所見所聞介紹給自己國家的人,當時的人們都用“唐”來稱呼我們的國家。

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契丹一族崛起之後,佔據了我國北方的大部分領土,勢力範圍很大,在當時的外國人看來,契丹便是中原王朝的代表。說來契丹成為中國的代名詞還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便是馬可波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書中將中國等東方國家過於誇大,稱其遍地都是黃金,引得歐洲人無限嚮往,地理大發現也隨之展開,之後的契丹便一直都是中國的代名詞。

一個歐洲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在現在仍舊有不少人將中國成為契丹,這都離不開馬可波羅的宣傳。大多數的歐洲人對中國的瓷器影響很是深刻,所以有了china為中國的稱呼,但是用契丹代表整個華夏民族明顯欠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