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品珍為什麼驅逐唐繼堯?

於無聲處34


答案很簡單,唐繼堯想要當西南王,顧品珍想來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還是要說滇軍在唐繼堯時期的內部分裂,今天縱橫就來講講這段歷史。

唐繼堯想要稱霸西南,顧品珍利用反唐勢力對唐繼堯的不滿發動驅逐唐繼堯事變

滇軍在民國初年很厲害,主要是清末時期雲南一直是南疆重鎮,清朝一向重視領土,因此對雲南很看重,當時清政府打算編練36鎮新軍,雲南就打算編兩個,可見重視程度。

武昌起義後,雲南在蔡鍔的率領下,先後進行反清鬥爭以及反袁護國戰爭,使滇軍名聲很響,然而天妒英才,蔡鍔英年早逝,給了唐繼堯一個絕佳的機會,相比於其他人,唐繼堯的機會簡直是不要太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唐繼堯當然是想看的更遠。

唐繼堯想要稱霸西南,最開始看上的地方就是四川,四川人口眾多,卻四分五裂,當時還沒有形成川軍,因此1917年唐繼堯在靖國戰役中出兵四川,和意圖染指四川,駐川滇軍第一軍的軍長就是顧品珍。

四川的滇軍是歸唐繼堯領導的,這個是母庸質疑的,但是我們也知道,軍閥時期並沒有嚴格的組織制度,基本上都是靠親信和嫡系來掌管軍隊,唐繼堯以為顧品珍信得過,實際上顧品珍不認為唐繼堯做的對。

1921年駐川滇軍被已經逐漸崛起的川軍打敗後,撤離四川,隨後顧品珍就發動了倒唐運動。

顧品珍驅逐唐繼堯的原因

首先,顧品珍以及他的駐川滇軍實際上都是雲南人,從1917年入川之後就一直駐紮在四川,當時人鄉土觀念比較重,因此一直強烈要求回雲南,當時唐繼堯不允許,唐繼堯想要圖謀四川,這些兵都撤回來了,他拿什麼佔領四川,他不止是要這些人現在駐四川,以後可能會長期駐紮,這是駐川滇軍和唐繼堯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主要是當時四川軍閥混戰,駐川滇軍的日子並不好過,實際上顧品珍對唐繼堯對外擴張的軍閥主義作風也很不滿意,甚至指責唐繼堯“不知蜀道之難”;

其次,除了顧品珍以及駐川滇軍外,滇軍內部很多人多唐繼堯都不滿,當時唐繼堯派鄧泰中到四川監視顧品珍等川軍將領的行動,哪知這個鄧泰中本身就看不上唐繼堯窮兵黷武的政策,因此慫恿駐川滇軍反唐。實際上,很多滇軍將領都反對唐繼堯一味的對外擴張;

當然,以顧品珍和一些反唐滇軍將領是很難打敗唐繼堯的,事實上,顧品珍是取得了四川一些軍閥的支持,屬於裡應外合,當時顧品珍敢發電脫離唐繼堯,背後最大的靠山就是與熊克武達成合作,得到了熊克武的支持。

當然,顧品珍沒有徹底的驅逐唐繼堯,畢竟唐繼堯在滇軍內部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儘管唐繼堯出走,滇軍內部的一些將領也支持唐繼堯,1922年唐繼堯返回雲南,顧品珍在阻擊唐繼堯的過程中被包圍,舉槍自殺,顧品珍的部隊就瓦解了。


史論縱橫


唐繼堯是個人物,而且在北洋政府時期還算得上是個大人物,因為自辛亥革命之後,國家就處於軍閥割據狀態,而當時西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大人物便是雲南的蔡松坡,甚至袁世凱都對蔡鍔是刮目相看,但是蔡鍔一生為革命奮鬥,結果卻英年早逝,這個時候不得不說,蔡鍔的過早去世確實給唐繼堯帶來了機會。



在蔡鍔去世後,西南軍閥群龍無首,而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小弟唐繼堯卻開始做大,早年跟著蔡鍔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戰爭,並且充當著領袖的角色,可謂是撈足了政治資本,這也給唐繼堯帶來了野心,而有一個人便看不慣唐繼堯,他便是顧品珍。因為唐繼堯當時想要當“西南王”,結果這個願望卻沒有實現,因為在川滇戰爭中滇軍不但失利,而且當時駐川滇一軍的軍長顧品珍便反對他這種窮兵黔武的做法。



而這顧品珍呢,也是當年追隨蔡松坡將軍鬧革命的一位人物,他先是在川滇戰爭中給唐繼堯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帶著人馬返回,後又聯合眾人,逼迫唐繼堯下野,而顧品珍掌握了滇軍大權。而他雖然驅逐唐繼堯成功了,但卻沒有保持下去,結果日後唐繼堯捲土重來,而顧品珍也因為這件事情,最終丟失了性命。



而這唐繼堯呢,又野心勃勃的把目光投向廣西,並且在士兵數量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結果被“李白”二人率領的桂軍打的落花流水,最終慘敗,也終止了他稱霸西南的夢想。

縱觀這唐繼堯一輩子,他也沒有實現他當“西南王”的夢想,日後在返回雲南老巢時,他的一些心腹手下又造他的反,其中便有此後的龍雲,而唐繼堯被逼無奈,最終下野,同年病死,結束了其飽受爭議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