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還有必要修家譜嗎?

程少少


雖然很早就存在族譜,但是族譜整正普及到庶民卻是在明中葉以後,也就是說,在明代中期以前,並不是所有的宗族都可以修撰族譜。

明嘉靖以後,因為大禮議,宗法倫理庶民化,民間修撰家譜始興,尤其是在清代民國時期,大量族譜開始出現,一些宗族每隔三十年甚至更短,重修一次族譜。為什麼要撰修族譜呢?最直接的作用是明世系,在傳統聚居的社會,彼此之間見面通過姓名就能知道彼此的輩分、派別。其次才是其他附加的作用,比如族譜中刊載家規、家訓,用以教化族人,或者說通過不入譜等作為對不法族人的懲罰。

上圖藏家譜

現代社會,上述族譜的部分作用在現在依然有效,通過族譜依然可以反映同族人之間的親疏關係,族譜中的部分家規、家訓在現代依然值得弘揚,比如倡導族人尊老愛幼、教育族人勤奮好學、勸導族人向善等等。再者,族譜也是一種重要的史書,在某些方面,同地方誌等史料同樣重要,這也值得我們倡導。所以,依然倡導修譜。


楚邾


在這個問題上我就不談什麼傳統文化,什麼家承家訓這些眾人皆知的大道理了,我只想說今早上,對,2018年3月3日早上,就是在今早上,我堂妹抱著一歲的小侄女跟我們在一起吃飯,我問小孩叫什麼名字,她一說出來,嚇了我一跳,競然跟我們曾祖父的名字一模一樣,連,姓,字,音都相同,(說明一下,堂妹是招贅在家,所以小孩的姓也跟我們一樣),我當時就告訴她,小侄女的名字必須改,因為翻(反,返)祖了,何況小侄女的名字怎麼跟曾祖父的相同,她說她跟算命先生取的,自己還查了很多書在起了這個名字,我說這也叫欺祖,跟祖人名字相同好嗎?她囁嚅地說認不得家譜,我說你不會問我,我家是有四百年的家譜,家訓的。好了不說了,小小的一個例子己說明了問題。


田地之間一農人


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族譜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可靠依據;是記載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籍;是祖輩留與後世子孫的寶貴財富;是歷代修譜族人的心血和汗水;是傳承祖訓教育後代的重要教材;因此,必須全面繼承和大力弘揚族譜文化。

家譜的重要性前面已經說清楚了,那麼,人最想知道的是哪兒來的問題,家譜就是記載你的來處,也是後世子孫查找祖先的依據。

每個家庭都會要孩子,給孩子起名是孩子出生後的大事,如果沒有家譜,起了跟祖上一樣的名字,後來知道了,這就是大不敬,也讓自己尷尬。祖先名字必須避諱,不能重祖先的名字,尤其是班輩不能錯亂。


兵天兵地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過:"族譜記述著中華民族由宗族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它是中國人在國的大範圍外延中,佔據著牢不可分的,內集的核心之一;家國情懷,便由此而來;它在漢族族群裡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在後來的民族融合裡,逐漸使各民族開始記寫族譜。可以說家譜族譜與國史,方誌一起,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歷史文獻。又如,當今還在續寫的山東曲阜孔府族譜,就已成為華夏第一大家譜了。族譜,它濃縮了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傳承著教子孫,鞭後世,促團結,牢根基,揚文化,倡清廉,斥腐敗的多種人生訓句;集修身,齊家,治國三大理念,止惡揚善,可起"春秋作,亂臣賊子懼"的警世作用。於今時代所倡導的主流思想與文化並無二致,理應發揚光大之!

家譜,又稱族譜,家乖,祖譜,宗譜等。最早的家譜由官府修撰,其後逐漸歸於家族中德高望重者編寫;隨著內客不斷地豐富和擴展,功用也適應時代的變化而增加和充實了。家譜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它對於形成地域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與時代應相映成輝,作為以"家"為理念的中國人的另一本教科書。


悟空131054570


其實關於修家譜的問題,我想過不止一次兩次了。我們家裡人不少,可是沒有一個家譜,我曾經問過我爸,能不能修個家譜,不過我爸在家排老二,而老大家是閨女,沒兒子,寫家譜不好開始╰😱╯。

中國自古以來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構成的家族關係,家譜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檔案。

放到現代社會來說,大家很多人都是背井離鄉的出來找工作,落到哪裡哪裡就是家,對故鄉的歸屬感差,對家族的歸屬感不強烈,所以對修不修訂家譜感覺不強烈。這個東西不是必須的,不好說有沒有必要!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8341


看到這個問題,我猛然覺得思緒幽遠。

首先,家譜的作用是很大的。從文化學層面看,家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以血緣親為內核的農業文明的核心載體。我們常講國家二字,泛泛地講,治國靠上天之子即天子,治家則靠家族維繫,而家譜則最能強化家族內部的凝聚力,有序性以及家族成員的存在意識,家族事務全權處理者一一族長的不可替代性及權利威性。從歷史的長河看,以家譜為代表的家族觀念,固然在價值呈現上具有多元性,但在每個家方知成員基於在家族中自我存在感之上的言行自律,在家族成員共同營造較為有序而和諧的生存環境方面,無疑是舉足輕重的。當然也有借家族勢力欺負家族成員或他族成員的事發生,但從歷史觀的層面看,其不是主流。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中,畢竟是以引水思源,思先敬祖,萌恩血親為旨要的。而家譜正是強化血親觀念的重要一環。故而,結合家譜在文化認知和生存環境塑造方面的價值,反觀我們自己現在所面對的一切,修家譜或具有“家譜意識”,無疑是重要的。

其次,從現實層面看,面對修不修家譜這一問題,我們就不能不關注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個方面:我們現在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之變,即二千多年的社會里主要通過以孝順為內核的人倫教化達到社會的有序化,而現在社會,從絕大多數人的自覺實賤上看,是通過以權錢為內核的經濟效能來達到社會的有序化,血親觀面對權錢觀時所表現出的蒼白無力,使得家族觀念淡化甚至崩潰,這使得家譜的存在具有了不合時宜的尷尬。

第二方面是,社會整體出現的人們對自我存在感的迷茫。有錢的無錢的,有權的無權的,年幼的年老的,男性的女性的往往都表現出無端的孤獨,無名的躁動,無奈的亢奮,有的甚至為瑣碎之事吵鬧,大打出手,甚至終結生命,這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和理由,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家”出問題了,而要解決家的問題,修家譜以使家有序,將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嘗試。

第三方面是,現在的社會上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家庭居多,特別是在城裡,這樣看來修家譜有無必要似乎是個問題,其實我認為這是一個偽問題,對獨生子女進行”根”文化教育其實是非常必要的,甚而至於還略帶幾分緊迫的色彩。我曾經和一個十八歲的學生交流,他因為厭學而自閉,在交流中我問他對父母與祖父母的看法時,他的回答使我驚訝,因為,他認為父母就是落伍和無能的代名詞,而祖父母就是無用的代名詞。但當我問他對父母,祖父母曾經的榮耀瞭解多少時,特別是對他們在十八歲時的生活了解多少時,他則一臉茫然。我們說通過這一事例,我們固然能感人受到家庭成員缺乏交流的可怕,而更重要的是孩子無從知道先輩榮光,理解先輩曾經的努力與付出,這與西方文化相比,我們許多家庭其實常常以學習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對先輩人生態度及人生經歷的知情權,以及從先輩哪兒獲取自信與尊嚴的權力,要改變這一切,修家譜特別是與孩子一切修家譜不失為明智之選。

人海茫茫,知我者幾人,修家譜可以承前,可以啟後,何樂而不為!


闢玉


家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當代都有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在古代,家譜是宗族禮教的法規,有約束族人,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記錄著家族的繁衍,承載著社會的變遷,是歷史的有益補充。

對於題主的問題“當今社會還有必要修家譜嗎?”我認為不但有必要而且非常必要。原因恰恰是題主所說的當代通訊發達了。古代,受交通條件所限,一個家族幾百年的活動範圍有可能不過幾個、十幾個村莊,過幾十年、上百年不修譜,人們憑口耳相傳仍能知道誰是誰的後代,誰是誰的什麼人,有的只是親疏遠近,而不會見面不相識,甚至亂了輩份。而現在交通十分發達,人的遷徏頻率十分頻繁,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流轉多個地方,甚至移民國外。萬一換了號碼,便斷了聯繫。加之人們家族觀念淡化,便成為“無家無根之人”了。

試問,你現在能說出你曾祖的名字嗎?你知道家族的輩份字嗎?你的名子還是按家譜取的嗎?如果回答不上來,趕快去找家中老人問問自己家族的歷史,趕快去查一查自己的家譜。由此看來,當代更需要修譜!

暫且聊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都市邊緣241


家譜具有辯世系,明倫理,別親疏的功能,在法律不能調整的地方,可以通過家規,家訓來調整,因此對構建和諧社會大有稗益。通過尋根問祖,加強交流,共建民族團結,家庭家族是社會的基石,只要基石穩了,社會就更加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