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雷英

張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雷英

1975年12歲的小雷英憑著會唱幾段樣板戲,前往天津市戲曲學校報考京劇班,主考老師一看就喜歡上了。她悟性好,站在考官面前落落大方,顯示著天然的大器;她嗓音清醇,唱出腔來具有迷人的甜美;她容貌標緻,身材勻稱,將來登上戲臺肯定有人緣。考官們綜合了她所具備的各方面條件,斷定她天生是塊唱戲的材料,因此,沒費任何周折,她被錄取了。

張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雷英

雷英的表演課從一入學就分在青衣組,啟蒙老師是林玉梅,她是天津市京劇團的臺柱子。林老師教雷英學的第一齣戲便是《六號門》裡的胡二妻。林老師教得認真,雷英學得仔細,一時進步很快。

張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雷英

1976年“四人幫”被清除,古裝戲隨之開禁,戲校的專業教學恢復了以傳統戲為主要內容。林玉梅老師發現雷英的嗓音格外脆亮,唱出的聲音甜美圓潤,這種嗓音天賦最適合唱梅派,林老師把雷英的情況向學校領導作了彙報,並且徵求了雷英同意,很快就把雷英的主攻方向從程派改到梅派上來。她用梅派的行腔和方法教雷英學演程派名劇《英臺抗婚》,經過一個階段的教學,雷英果然唱得流暢、自然,聲樂天賦得到很好的發揮。繼之林老師又陸續把梅派《宇宙鋒》《女起解》等一些劇目教會她。

張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雷英

在雷英進入高年級的時候,學校又安排李近秋老師教她學演張派《四郎探母》《春秋配》《大保國·二進宮》等劇,為了重點培養這個劇壇新秀,盡力開拓雷英的戲路,學校還請來尚小云的大弟子孫榮蕙和孟憲老師分別指導她學演《金山寺》《十三妹》《昭君出塞》《梅玉配》《望江亭》等梅、尚、張多種流派劇目。

更讓雷英深感榮幸的是,學校安排她跟楊榮環老師重點加工梅派,楊榮環是20世紀40年代後期拜梅蘭芳先生為師、得過梅先生親傳的著名錶演藝術家,他教雷英學戲,唱腔、唸白、表演全都一招一式地給她作示範,啟發她按照自己的條件適當發揮。1980年即將從戲校畢業的雷英,以楊榮環老師所親授的《霸王別姬》參加天津市青少年演員基本功彙報演出。舞臺上她把虞姬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別具一格,獲得好評如潮。她被公認為戲校的高材生。這次匯演,她獲得優秀表演獎。

雷英扮相端莊秀麗,雍容華貴,嗓音嘹亮甜美,在社會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1987年天津青年京劇團在北京演出的時候,有一些觀眾就是衝著雷英之名前往觀看的。不巧的是,她那陣子聲帶長小結,極少登臺,使觀眾乘興而來抱憾而去。

青年京劇團那次在北京演出期間,雷英利用空閒時間三次到張君秋先生的琴師何順信家裡問藝。何順信先生是張君秋的表弟,與張先生合作幾十年,為張(君秋)派藝術的創建立過汗馬功勞。何先生見雷英學藝心切,態度誠懇,就把張派唱功的行腔規律、發聲技巧、氣口的掌握等耐心教給她,雷英經過何老師的指點,得窺張派藝術的真諦,從而投拜張君秋大師的願望更加迫切。

1986年3月,天津日報社為慶祝張君秋舞臺生活50週年邀集散落全國各地的張派優秀傳人,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連續九天舉辦張派藝術展覽演出,特邀雷英參加,與來自武漢的王婉華,山東的薛亞萍、張萍,北京的蔡英蓮、楊淑蕊、關靜蘭,上海的孫淑珍,天津的張學敏、劉明珠、貴州的張曉虹等眾多張門弟子和名家同臺獻藝。市長李瑞環以此為契機,向他的好友張君秋力薦雷英作他的徒弟。此前,張君秋曾經幾次看過雷英演出,對她各方面專業條件都很滿意,於是慨然應允,於當年3月7日借天津幹部俱樂部舉行了張君秋收雷英為徒儀式,當雷英把手捧的鮮花虔誠地敬獻給師父的那一刻起,她多年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她成為了張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當年她23歲。

1987年秋,天津青年京劇團首次赴香港演出,劇團以其青春朝氣和整齊的行當,贏得當地觀眾高度關注。身為該團裡頭牌旦角的雷英恰在妙齡,天生麗質,她扮演《鳳還巢》裡的程雪娥,一出場便光照舞臺,魅力無限。她在王立軍、楊光合演的《野豬林》裡扮演林娘子,香港媒體稱讚她“使這臺戲更具珠聯璧合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