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稜軍刺”真的是被聯合國禁止使用的嗎?

銅仁那些事


如果三稜軍刺因為殘忍被禁止,那麼誰來告訴我能打爛你整個腹腔的重機槍為什麼不被禁止?能讓你腦袋開花的突擊步槍為什麼不被禁止?能讓你連變成一堆人體組織的炮彈為什麼不被禁止?在熱兵器面前冷兵器有資格說自己殘忍?

三稜軍刺被禁止這就是個謠言,說到底這種刺刀就是因為落後所以被淘汰,沒有那麼多神乎其神的理由。

我們先看下這個謠言闡述被所謂被聯合國“禁止”的理由:

1.三稜軍刺的三個稜是設計用來放血的2.三稜軍刺刺進去根本沒法縫,只能等血流光死去3.三稜軍刺淬了毒,即便不死傷口也沒法癒合,最後還是死去所以,三稜軍刺因為過於殘忍被聯合國直接禁止

這個謠言列出的理由直接侮辱了近代熱兵器發展和近代醫學發展,既然聯合國禁止了,那麼請問聯合國在哪個文件表明禁止三稜軍刺繼續使用了?就連凝固汽油彈這種讓人生不如死的武器都沒有完全被禁,一個小小的三稜軍刺讓聯合國出面禁止?這不是侮辱大家智商嗎。下圖這個燃燒彈能燒的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三稜軍刺算啥

我們就看看為什麼三稜軍刺要做成所謂“三稜模樣”。其實三個稜的設計初衷就是因為材料問題,一方面是材料質量不高,另一方面是在建國初期那段時間鋼材產量還是比較緊缺的,所以三稜這種有點類似“加強筋”的結構就是為了遷就材料質量和產量,僅此而已。壓根就不是什麼為了給人放血,一個刺殺動作僅持續三四秒鐘,就算刺刀裝了水泵也不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放掉讓人致死的血。這東西殺傷力大完全是因為刺的那個動作需要短時間爆發,但是這個刺殺的力量就算你前面裝一個十字花螺絲刀都能捅死人。看過中南海保鏢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裡面有三稜軍刺,但是那不是56式三稜刺,而是莫辛納甘三稜刺。下圖就是莫辛納甘刺刀

再就是所謂“淬毒”,這個理由我相信學機械專業的或者有機械行業工業經驗的朋友應該一眼就能戳穿。在機械行業有個詞叫“淬火”,所謂淬火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材料熱處理方式,他的作用就是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你看看古代電視劇那些把刀放進火力燒一下然後鍛打再放到水裡冷卻,這就算是一種比較簡易的“淬火”。壓根就不是什麼把毒滲到三稜刺裡面!最多就是在表面處理的時候加入砷以提高耐磨性,而砷受到當時工業的問題並不能清理乾淨,所以與空氣氧化形成砷的氧化物而已,但是這點氧化物不至於讓你毒死。自己腦補一下萬一哪個戰士不小心劃到手了,難道就被毒死了??要是因為被刺中導致傷口不易癒合那麼是因為軍刺上有不乾淨的東西導致傷口感染,而不是什麼中毒了。

那個不能縫合我還想再說一下,下圖為幾種突擊步槍射入體內造成的空腔效應,如果三稜軍刺沒法縫合那麼就是在侮辱近代醫學的發展和軍醫的智商。你看看那些車禍造成開放性損傷和臟器損傷的哪個不比三稜軍刺刺進去傷口要厲害的多,甚至還有鋼筋直接貫穿整個身體的,難道這些人都是縫不了等死嗎?如果這個出血量大的話,那麼被槍械擊中造成臟器大出血的怎麼算,被地雷炸掉一條腿的怎麼算?

最後說下為什麼三稜刺被淘汰,

其實原因很簡單:功能單一。近些年來我國的工業水平上升的很快,其實已經不必純粹遷就材料產量和質量了。而且現代戰爭中隨著自動化武器的普及和彈藥後勤的強大保障,雙方面對面近距離直接刺殺的幾乎幾乎不可能看見了,但是反而在作戰和行軍中更需要一把萬能工具,比如破壞、切割、砍、削等功能,所以只能刺殺的三稜刺已經不適用於現代戰爭了,淘汰是必然的。81式、87式、95式刺刀都改為劍狀和匕首狀刺刀,以突出多用途化

所以說,三稜軍刺壓根就不是什麼因為聯合國因為太殘忍和我國出於人道主義才禁止的,就算禁止前面也有一大堆熱兵器在那裡排號,哪輪上三稜刺。這都是網絡段子手看了幾篇武俠小說在這吸引眼球罷了。至於百度那些文章,只能說呵呵,自己都沒去核實先編個能把眼球掉出來的標題再說,


雛菊西瓜Peterpan


首先要說明的是,三稜軍刺並不是被聯合國禁止使用。

我國的56式三稜刺刀,是我國在上個世紀的時候製造的一款用於作戰後清理戰場的刺刀,可以在戰場上處理裝死的敵人。在所有的刺刀中,56式軍刺造成的傷口是最難癒合的!

這把軍刺使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硬度在60HRC以上,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呈稜型,三面有製作血槽,經過熱處理,刀身熱處理時加有砷(完整的軍刺成品是無毒的),以達到防鏽及延長刀體壽命的目的。

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三稜軍刺曾經是我軍非常喜歡使用的一款武器,那為什麼我軍現在不裝備了呢?因為只要被這款軍刺刺中之後,傷口就會因為進入空氣形成血沫,據說只要被刺入8cm就一定會死亡,我軍是一個人道主義部隊,所以就主動淘汰了這款武器。

這款軍刺雖然中國解放軍不使用了,但是至今依然活躍在非洲戰場上,因為他生產非常簡單,而且成本也很低廉,很適合那些沒錢的小國家使用。


海外零零七


這可以說是著名的謠言了,三稜刺刀從未被任何組織列為禁用武器,其退出使用主要還是因為不好用不實用,還是不如常見的刺刀用途多,因此自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三稜刺刀一直以來是一種被神話的武器,最有名的莫過於被其刺傷後,形成的創傷面積太大難以縫合,根本無法救治。但是連槍傷,炸傷等形成的大面積傷口都能處理,更何況一個小小的刺刀呢。還有就是三稜刺刀淬毒,被刺傷後無法救治,這同樣是子虛烏有的東西,軍用武器幾乎是不會淬毒的,更不用說刺刀這種東西了。

三稜刺刀的特點就在於其只能刺,但是不能劈砍,用途非常有限,很多時候士兵還是需要帶一把刀具作為備用。不過三稜刺刀的好處就是容易生產,畢竟生產質量過硬的刺刀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但是三稜刺刀更像是一個柱體,因此強度更有保障,製造也更為方便。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三稜刺刀在後來不再發展,比如有一部分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使用的就是常規刺刀,而不再是三稜刺刀。在後來,我軍也徹底放棄使用多用途刺刀了,比如如今的95式步槍使用的就是多用途刺刀,還能作為匕首使用,攜帶和使用更加方便。


戰壕


我當兵時候在新兵連用過56衝鋒,下連用81和95。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僅代表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三稜刺刀確實很有名、很厲害,但是沒有網上說的那麼邪乎。先說造型,圓錐型是考慮到實際應用中56最適合的格鬥動作-徒步刺。說白了就是隻能當茅用,用過的人都知道56是攥不住的,不適合劈砍的大動作,後來81改進了不少。三邊空槽設計減輕重量還能保持韌度,附帶放血屬性,所以很多人稱之為血槽。為什麼不設計成兩槽或者空心,你看看81刺刀就明白了。放血傷害程度取決於紮在哪,用個小刀片割腕也能血流成河,你用刺刀紮在屁股上也就那麼點兒事。傳言說三稜傷口無法縫合,也是有點誇張,確實比一般刀傷難縫合,但你再難縫合有手雷炸的開放傷難縫合嗎?刺刀帶毒這事也有點忽悠人,刺刀保養的時候會塗抹專用的槍械保養劑。成分跟汽車用的潤滑劑防鏽油差不多。你想想給你身上扎個眼再抹點自行車鏈條上的黃油,能不感染嗎!

三稜刺其實就是一個大錐子。特定的時期造就了他的名氣,如果真的是兩個人互毆,我寧願選擇剁肉的菜刀。


犟犟的犟



56式三稜軍刺,中國造。此刀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熱處理時加有毒素,一旦刺破人體皮膚則傷口很難癒合。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全自動步槍上。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呈灰白色,不反光,可以輕易的刺穿2個成年人的胸膛。國際認證為最毒刺刀,已禁用,只用作禮儀表演。


56式軍刺本來是戰後清理戰場、用來處死未死敵軍和清理戰俘的,《日內瓦公約》禁止屠殺戰俘,所以“戰俘刀”也就不用作清理戰俘了。它的設計是以刺和放血為主,劈、挑、削的功能較弱。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拔出,毫不費力。這是異常實用的殺人利器,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冶煉時出於金屬性質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完整的成品軍刺是無毒的)。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至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56式軍刺的刀口事實上沒有專門的喂毒。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摺疊收起來,一般不拆下來使用。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稜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關於三稜刺,傷口是可以縫合的,三稜刺的優點在於不吸肉和易於導入空氣。我軍列裝的56式三稜刺刀平時是不開刃的,只有臨戰上前線時才開,當年老山前線的解放軍指戰員、藏南的鋼鐵英雄們,用的就是這把利刃。


鑑史明鏡


三稜軍刺沒有被聯合國禁用,關於這種刺刀的誤會挺多的,今天我說說。


聯合國禁止過一些武器,比如:生物類武器,細菌武器,病毒武器。化學武器,各種毒氣,毒劑。地雷類等等。共同特徵是大規模的殺傷武器,刺刀這種冷兵器殺傷小,意義不大。

三稜軍刺是我國生產設計能力低下的產物,鋼材太差,韌性鋼度都不夠,只好結構做粗一些。


當時生產能力也低下,怎麼大量生產刺刀呢,大家也是一頭霧水。好在傳統工業大量使用一種鉗工工具,叫做刮刀。這是每個鉗工都要用的金屬加工工具,有足夠的生產力。

你能分清楚那個是刺刀,那個是刮刀麼?

三菱刺刀不是好的武器,不能砍木頭,割草,不能開罐頭,不能剪鐵絲網,功能太單一,這就是個湊活用的武器。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輕輕一點加個關注


大鵬金翅鳥


沒有的事!三稜軍刺只是錐形刺刀的一種,中國56半、56沖和63式步槍用的就是這個,至今仍活躍在亞非拉的一些戰場上。稜刺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但功能單一,與步槍分離後基本沒有獨立的使用價值,因此在新式槍械上已經見不到蹤影了。

軍用刺刀根據刀身和截面形狀可以分為錐形刺刀和刀/劍形刺刀兩大類。錐形刺刀的截面多數設計成三角形和十字形,其中三角形截面的稱為“三稜刺刀”,十字形的稱為“四稜刺刀”,一般都帶有比較明顯的稜角突起,所以叫做“稜刺”。相鄰兩個稜角之間有的是凹面,有的是平面。凹面設計主要是為了節省材料和增加強度,也可作為血槽。

稜刺的邊角一般都是鈍的,頭部也不是十分尖銳,一般都做成類似扁口螺絲刀的形狀或者直接磨成圓形,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誤傷使用者。同樣的道理,軍刺也不會淬毒,其表面不反光的暗白色是鍍鉻所致。鍍鉻是為了提升硬度、耐磨性和防鏽效果,也是槍炮加工中常見的工藝。

法、俄陸軍曾經長期大量裝備軍用稜刺,例如,法國的林白四稜刺刀一直裝備到1945年。解放軍成建制裝備的第一種軍刺——53式刺刀就是仿自莫辛納甘步騎槍採用的四稜刺刀,而56半採用的三稜軍刺則是仿自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稜刺版本。

現代軍用刺刀的趨勢是多功能化,曾經的稜刺大國蘇聯成為先行者。1959年,AKM配用的新型“多功能刺刀”正式亮相。這種刺刀在短劍式刺刀的基礎上增加了剪鐵絲網和鋸割物體的功能,變成了士兵手中的多功能工具。此設計思路迅速被世界各國接受,隨後誕生了一大批新型多功能軍用刺刀,例如美國的M9刺刀和中國的95式刺刀。


復興軍事


“三稜軍刺”也就是56沖和63步上使用的刺刀,即刀身呈稜型,有三面樋的軍刺。“三稜軍刺”不是我國首創的,早在排槍時代,老式的燧發槍上就已經出現三稜形狀的刺刀,且其也不是聯合國禁止使用的,而是因其他原因退出軍械舞臺。


傷口不好縫合

大數人認為“三稜軍刺”血槽深,刺出來的傷口是三角形,可以加快放血速度,並且不易縫合。本人相信多數人的這種想法源自於電影《中南海保鏢》的臺詞。可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三稜軍刺”刺出來的是方形窟窿,而絕不會是電影中那麼明顯三稜形,形成的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癒合作用,在最初處置過程中也許會較難,可在野戰醫院的軍醫眼裡,縫合起來並不是很難。





塗有劇毒

此種傳言應出自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交戰中我軍士兵為了保養軍刺,會塗上可能含有重金屬的槍油,且因是在叢林中作戰“三稜軍刺”表面的磷塗層易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加上沾滿了泥土和細菌,在戰地的潮溼悶熱環境下,被刺中的越南士兵傷口往往容易不癒合感染潰爛,再加上越南的醫療水平很差,所以受傷的士兵死亡率很高,於是出現軍刺有劇毒的傳言。




“三稜軍刺”優點

在戰鬥使用方便快捷,“三稜軍刺”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刺進入人體後血液會隨血槽迅速排出,肌肉收縮時因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可以快速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爭取時間在戰場上就意味贏得生命。




“三稜軍刺”缺點

“三稜軍刺”使用功能過於功能單一,缺乏現代刺刀普遍具有的砍、鋸、剪等功能。而適合現代戰爭需求的刺刀,不但要考慮具有的刺刀基本使用功能,還應當考慮格鬥及野外生存的需求,因此“三稜軍刺”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戰爭需求,才改成了81式刺刀,現我軍配備的是95式多用途刺刀。



“三稜軍刺”雖已成為過去式,但其造型用操作便捷性,仍受到廣大軍迷們的喜愛。



孤燈伴閒客


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所使用的附屬裝備刺刀(56式軍刺)什麼時候被聯合國禁止使用了?“聯合國軍控司”的這些官員沒事兒幹了?各種各樣的重武器、輕武器氾濫不管和一個老舊步槍的附屬裝備較什麼勁兒?所謂“聯合國禁止使用56軍刺”這個文件到現在也沒出現過!而這個“梗”的杜撰者群到現在也沒有人來拿出真憑實據。



56式刺刀的生產年代非常久遠,建國都未到10年,當時我軍的步兵作戰思想當中還有“刺刀見紅”這麼一說,就是在於敵貼近混戰的過程中沒法射擊(有可能傷到自己人)幾步之遙的距離刺刀是非常管用的!並且我軍步兵在長期的戰爭當中也總結出來一套“拼刺刀”的戰法,還應用到了現在:射擊、投彈、拼刺、200米戰鬥動作越障、土工作業,仍然步兵的五大基本訓練科目!在當時的條件下我軍雖然在建國後步兵裝備有所提高,但是傳統不能丟,也就在第一代國產製式56式槍族中專門的研製了“三稜軍刺”!以利於與敵最後格鬥當中使用。

現在對於
“三稜軍刺”的各種傳說與恐怖最直觀的認識就是:李連杰主演的香港動作片《中*南*海保鏢》,裡面的皺兆龍扮演的反派去醫院停屍房奪屍的過程中使用了所謂“三稜軍刺”殺人的那一段……可惜香港導演是“軍盲”!鄒兆龍拿的是蘇制“莫辛納甘步槍”的刺刀,而非56式軍刺!

由於電影的傳播和影響力的作用,關於被56式軍刺刺中之後傷口不能縫合……不論扎到任何人體部位,傷者不到20分鐘(或者其他短時間內)就會流血過多而死亡的消息不脛而走……如果說56式軍刺攮到了人體內臟器官搶救不及時死亡是肯定的,但是其他型號的刺刀也能做到,問題是刺中其他位置還不能縫合這個事情顯然是在極大的貶低“戰地外傷救護學”!這也太小看軍醫了吧?連子彈穿過頭顱都人都能就回來,一個刺刀捅的外傷算個什麼?


圖片上就是所謂的“56

式軍刺Y字型傷口”的縫合術,任何一個醫學院外科系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完成,否則根本畢不了業!

現代戰地外科醫學需要應對是:槍傷和彈片的傷害,特別是彈片,黃豆粒大小的東西邊界周圍像刀片那樣的銳利,在炸藥能量釋放下很輕易的就會進入到人體內部,其切割肌肉、軟組織、骨骼的能力根本不是刺刀可以比擬的!從外傷的進口一直到內部形成一條很長的內傷口,對於這條內傷口的處理,甚至傷及的內臟的處理才是“戰地外科”頭疼的事情!與這樣棘手的外傷相比較,刺刀的傷害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對於56式軍刺的另外一個“恐懼”就是說它在熱處理過程中使用了“砷”,砷是什麼東西?就是民間所說的“砒霜”!而這個砷的事情又被演義成:被56式刺刀刺中了之後馬上會中毒,見血封喉……云云。

實際上56式軍刺在熱處理過程使用“砷液”不假,其目的是使刺刀表面滲碳和滲氮,56式軍刺所用的刀具用鋼材叫做:9cr18mov(9鉻18鉬釩),這種鋼在熱處理過程需要滲碳滲氮處理來提高鋼材的表面硬度,這樣處理完的鋼材表面很硬,比如56式軍刺的表面硬度達到了“洛氏硬度”58~60(家裡的一般菜刀為52~54左右)只有硬穿透力才強!但是刺刀的內部鋼材卻相對的柔韌一些,只有這樣刺刀才不容易折斷……其實不但是刺刀,很多機械零件比如“齒輪”也用砷液進行滲碳熱處理,甚至採用毒性更大的“氰鹽”!這些熱處理輔助材料在熱處理高溫的作用下其化學分子結構已經改變了,毒性也會消失掉……要是仍然帶有毒性,那不是坑人嗎?刺刀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磕碰,要是傷及到自己的戰士怎麼辦?或者給汽車變數箱裡面安裝齒輪中毒了……用腦子想想根本就行不通!


通過上面對這兩個所謂56式軍刺所帶來“巨大傷害”謠傳的糾正,就會清楚的知道謠言是不可信的!有些謠言帶有極大汙衊性!其目的和用心是險惡的!而要想不被謠言所惑,眾唯有加強自己的學習和知識的積累!謠言止於智者就是這個道理!
美軍現役M16步槍所使用的M9多功能刺刀,從外形來看,其傷害性要大於56式軍刺,鋒利的刀鋒切割性能非常好,並且一側帶有銼刀和鋸齒,如果這把刺刀扎進人體只需輕輕一攪就會讓五臟六腑“翻一個個兒”!如果要是禁止使用M9軍刺首當其衝!


皇家橡樹1972


事實是:三稜軍刺並沒有被聯合國禁用,而是因為功能單一、不符合戰爭需要而被淘汰了。

聯合國還沒有無聊到專門為了一把冷兵器而出臺禁用條例。所有禁用武器條例中,最細微的也是誘餌雷、達姆彈之類。由於軍刺超低的使用頻率,還不至於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聯合國也沒有理由禁止使用。

單就殺傷力來說,三稜刺的優勢在於長度,一般在50釐米。而劍形刺如美軍M9多功能刺刀,長度僅為30釐米。對於近距離肉搏戰來說,側重刺殺的三稜刺在稍遠距離上會佔據一定優勢。

由於沒有側面開刃,三稜刺只能用於刺殺,無法進行劈砍等戰術動作,在一米以內的貼身戰中,未必佔上風。因為三稜刺在捅出之後,只能收回來再行刺出;而劍形刺在捅出之後還可以順勢下劃或上挑。

因此在實際拼殺中,如果無法利用長度優勢一擊命中,劍形刺就會佔據上風。

隨著自動火力的發展,面對面拼刺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專為刺殺而設計的三稜刺面臨淘汰。多功能使用是現代刺刀發展的基本理念,既能拼刺又能劈砍,平時用作格鬥匕首,關鍵時刻用來剪鐵絲網、充當螺絲刀等功能。

因此三稜刺被淘汰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傷口無法縫合、三稜刺有劇毒等說法也都是謠言,大家理性看待。

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退役是這把傳奇刺刀的最好歸宿!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