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計劃中,擊敗了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誰?

河苦


在希特勒的計劃中,擊敗了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誰?其實目標是很明確的,一定是先英後美,唯一的疑問只是時間問題了。


為什麼希特勒一定會去攻擊英美?

其實只要搞清楚二戰德國的敗因就會很明白這個問題了。桃花石雜談之前強調過很多次,二戰在本質上是一次資源戰爭,特別是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戰爭。無論是德國投入重兵去攻擊斯大林格勒,還是日本明知獲勝希望渺茫仍然發動太平洋戰爭,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搶奪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在這裡給大家說一個小背景,斯大林格勒緊挨著高加索油田,而東南亞的印尼當時是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所以德日的這兩次戰略決策,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爭奪石油,而他們的失敗也都是因為還是沒能解決能源問題。德國是因為搶奪油田失敗,最終陷入能源絕境,而日本則是因為東南亞離本土過於遙遠,通過海路向本土運送石油的途徑後期在丟失制海權的情況下被美國癱瘓。

斯大林格勒的地理位置,南面一點就是油氣田密佈的高加索地區

那麼德國為什麼缺油呢?一方面是因為它本土不產油,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沒能從蘇聯成功奪得油田,而第三方面就是因為它在二戰一開始就受到了英國的海洋封鎖與制裁,後來美國參戰之後也加入其中。所以如果德國擊敗了蘇聯,首先石油對它來說就不再是問題,德國將獲得蘇聯豐厚的石油儲備,但這並不意味著德國就不再面臨生存危機了。

擊敗蘇聯之後,納粹不會放過英國,英美也不會放過德國

因為德國在當時仍然代表著一種和美英完全不同的價值觀,而且它如果真的戰勝了蘇聯,憑藉它本身超強的科技實力,在解決了能源這個掣肘問題之後,會迅速成為歐亞大陸無敵的超級大國。這樣德國就可能成為比二戰之後的蘇聯對美英更大的威脅,所以美英會更加變本加厲地制裁和封鎖德國。這樣即使德國自己想逃避,也是逃不過去的。所以美英一定會想方設法地通過自己的空中優勢,對德國掌握的石油基地和石油產地進行攻擊。而德國則會為了保護這些地區與美英對抗,雙方的戰爭根本就不會停止,反而會在蘇聯失敗之後迅速升級。

德國何時會攻擊英美?

至於這個問題,恐怕就不那麼容易回答了。因為德國之所以最後放棄不列顛之戰,就是因為其海空軍實力和英國相差過大。所以即使德國擊敗了蘇聯,其海空軍實力弱於英國更弱於美國的狀態也沒法一下子改變。所以德國必然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同時加緊強化其海空軍實力。但英美又不可能坐視德國平靜地發展,利用蘇聯境內豐富的石油儲備一點點超過自己。

(假想圖:如果蘇聯被打敗,大致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德國和英美接著打是必然的

所以這時的結果恐怕不會是德國想打誰,而是它能否真正應對美英迅速到來的攻擊,並在攻擊中將蘇聯境內的能源體系快速整合進本國的工業體系,在戰爭狀態下實現快速的發展,並最終具有再次入侵英國的實力。(歡迎關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桃花石雜談)而考慮到德國當時強大的科技實力,再加上蘇聯超級廣闊的國土以及巨量的能源儲備,德國是很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沒有變數,首先的一點就是德國是以怎樣的代價擊敗蘇聯的,假如雙方確實都兩敗俱傷,而且德國最後勝利時本國的人力資源(兵員)和經濟體系也都遭受到重創,那它也不可能抵禦的了英美的聯合攻擊的,很可能會形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而如果德國在保存了自己相當實力的情況下獲勝,那麼上一段裡的局面又會出現。

在納粹的種族理論下,其控制區不同民族的關係也會成為大問題


另外一個變數就是德國在打敗蘇聯之後如何處理境內巨量的斯拉夫人和中亞民族,因為當時蘇聯人口已經達到1.7億左右,對於如此巨量的人口,德國肯定沒法像對幾百萬猶太人那樣全部關進集中營的。但在德國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之下,斯拉夫人和德國人之間的矛盾恐怕也很難緩解,而如果處理不當,在蘇聯被打敗之後再發生反德的內亂,德國的能源保障仍會受到威脅。


因此總體來說,德國如果能夠擊敗蘇聯,後面的目標是英國和美國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不確定的只是德國是否有能力攻擊英美,還是會在英美的攻擊中很快失敗,這是要視德蘇戰爭的具體結局而定的。但最後還是要強調一點,德國在二戰中其實戰勝蘇聯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它在能源方面的短板過於明顯,所以即使它在軍事上能夠擊敗蘇聯,奪取高加索油田,但蘇聯在撤退之前也一定會把各種基礎設施完全破壞,德國也很難在短期內恢復這些油田的產能,它還是會很快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所以在現實中德國獲勝是很難實現的。


桃花石雜談


第一,德國打蘇聯是被逼的,當時的蘇聯已經把重兵壓到邊境上了,德國不動手,蘇聯也要動手了。所以德國在蘇聯還沒有完成部署前下手,這也是為啥開戰一週時間,蘇聯的主力部隊全被打垮,因為蘇聯的邊境都部署的是主力部隊。按正常部署,邊境一線是非主力部隊,要起緩衝作用,主力部隊要離一線100公里以上,因為按照當時的計算德軍進攻速度一天超不過100公里,這樣一但被攻擊,主力部隊有一天的準備。而實際上蘇聯正準備進攻德國,邊境線上全是主力部隊。

第二,如果德國打敗蘇聯,肯定是轉戰中東現場,不會進入亞洲,亞洲是給日本的。雙方是談好了的,以印度為界,印度以西歸德國,印度以東歸日本。中國肯定在日本的版圖裡了。德國不會為中國做任何事。

第三,沒辦法登陸進攻英國,海軍根本沒辦法保證登陸的需要,只能想的是通過空軍的轟炸讓英國主動投降。

第四,敦刻爾克不是希特勒向英國示好,而是進攻速度太快,後勤跟不上,希特勒怕被埋伏,因為衝在了前面的坦克部隊已經是孤軍深入了,大部隊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所以他叫停部隊前進,等待了三天!

很多人在質疑我的第一個問題的觀點,建議喜歡二戰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兩本比較有名的書《第三帝國興亡史》(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美國)。隨便付上關於蘇聯《大雷雨計劃》的百度簡介。歷史的真相在於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去判斷分析。不要人云介雲。特別是一些官方單方面的評說。推薦的兩本書對二戰中重大的現役都有軍事戰役圖以及解密的文件複印本。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45196389


希特勒的野心大家都很清楚:佔領全世界,實現獨裁統治。因此,希特勒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是誰不難判斷——誰阻擋他統一世界的步伐,誰就是他的下一個敵人。德軍擊敗蘇聯之後,會一路向東,與日本會師於西伯利亞和印度。然後,希特勒組建德日意聯軍,攻擊下一個敵人——美國。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沒有馬上找日本報仇,而是向德國宣戰(要知道德國還沒有進攻美國),說明美國把德國作為最大威脅。因為美國很清楚,一旦英國和蘇聯頂不住垮了,德軍鐵蹄很可能踏上美國本土,那就不是當年白宮被英軍一把火燒掉那麼簡單了,整個美國都會遭到法西斯蹂躪。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還有“日不落帝國”嗎?可惜,英國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元氣大傷。二戰初期,德國閃擊西歐,英國又損失了不少兵力,好不容易動員全國的船隻才把數十萬英國小夥子運回來。所以,英國根本無力再積極主動進攻德國,能夠守住英倫三島就不錯了。德國的大規模轟炸把英國整得夠嗆,如果再大規模進行登陸戰,英國恐怕就要去非洲成立流亡政府了。

除了英國,歐洲陸軍強國——法國已經被德軍佔領,還成立了傀儡政權。歐洲其它國家不是“亡國”,就是中立國不參與戰爭。此時的西歐已經沒有可以制約德國的“強國”了,這也是希特勒把德軍主力調往東線進攻蘇聯的重要原因。只要把蘇聯啃掉,那麼整個歐洲都將是希特勒的“私人物品”。

蘇聯面積太大了,國力也夠強大,所以德國擊敗蘇聯不是那麼容易戰勝,要拿下它得付出重大犧牲。現在,咱們假設蘇聯已經成為“德軍佔領地”,德軍的上百萬兵力就得到了解放,只需要部署幾十萬部隊維護後方治安即可。而且,德國還可以從蘇聯獲得源源不斷的石油補給和糧食補給。這對上千萬人的軍隊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戰略物資。

德軍和日軍會師之後,日軍將獲得德國的武器裝備,換裝德械的日軍,戰鬥力恐怕要上升幾個檔次。二戰時期,德國海軍的噸位和日軍差不多,主要是以潛艇為主,日本則以水面大型艦艇為主。這個時候,德軍可以將潛艇部隊主力調往太平洋,通過“狼群戰術”獵殺盟軍運輸船隻和戰艦。當德日聯軍取得太平洋主動權,就可以登陸美國本土。如果登陸成功,美國就要在西部和德日聯軍打游擊戰了。

這種情況可能嗎?

不可能。

因為美國會源源不斷支援蘇聯和英國,甚至提前出兵歐洲。二戰時期美國未參戰之前,就派遣過戰鬥機飛行員前往英國,調派了大量物資援助蘇聯。所以,希特勒的世界夢,最終還是美國終結了它。

參考文獻:

1.卡雷爾:《焦土:蘇德戰爭》

2.方飛:《不列顛大空戰》

“許述工作室”成員“醉臥沙場”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我換個思路回答這個問題

1、希特勒並不是沒有理性狂人,一個領導德國重新站立起來的工業國家領導人並不是像宣傳的那個樣子是沒有理智的戰爭狂人;

2、在當時的(能引起全球人類消失的戰爭能力這個前提之下)如果當時德國擊敗了蘇聯,那麼,德國也只是消化歐洲蘇聯這個部分的戰利品(英國在各個勢力包括美、法、日這些擠壓下,就會自然而然的與德國達成交易或者英國無可奈何的向德國投降);

3、在當時1945年技術條件下,德國也不會再次發動對德國沒有意義的戰爭(因為德國和希特勒不是傻瓜),世界就會形成各個勢力範圍

又及:這個問題的提出,在我看來是考驗歷史愛好者的常識,(因為如果在1945年這個時間跨度的前提之下,那麼德國就能研發出來原子彈和更有威力的飛彈;

再次說明:蘇聯與美國不是天使,他們沒有再次發動世界大戰,那麼我提醒各位:難道蘇聯和美國 是歷史發展階段的一個例外的有著“真善美”特質的天使國家?那是因為核子武器的出現,才無法再次發生世界級的戰爭,這是唯一的原因,美國和蘇聯都能有能力再次挑戰世界都沒有發動世界級別的戰爭,希特勒的德國(一個理性的、哲學的國度)會繼續戰爭嗎?(小戰鬥或與其他列強達成協議之下的戰爭是另外一回事)


藺廣地


阿道夫·希特勒是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破壞型人物之一,他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把德國一步步擴大之際,也讓整個世界遭了殃。

阿道夫·希特勒對擴張目標早有計劃,如果他成功擊敗蘇聯,悅史君認為,他必然會對英美動手,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歐洲大陸已無對手

在進攻蘇聯前,阿道夫·希特勒通過訛詐和發動閃電戰,已經攻下了包括法國、荷蘭、波蘭等多個國家,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雖然沒有直接吞併,但已經唯德國是從,德國成為歐洲大陸的主宰。

蘇聯不僅是歐洲的大國,也是一個亞洲大國,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大國。

阿道夫·希特勒如果成功拿下蘇聯,德國的實力將大大加強,而且從地域上有了更多的港口,與英美及其殖民地、盟友等毗鄰,有了進攻的便利。

第二,與英國早已交過手

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吞併波蘭後,英國就開始對德國宣戰,尤其到了1940年阿道夫·希特勒直接攻打法國時,英國更是直接出兵,在敦刻爾克將大量法國軍隊接到英國。

阿道夫·希特勒對此非常不滿,他曾與英國人談判,想要他們屈服,但英國人沒有同意,他又發動對英國的進攻,但因為空軍震撼不夠,海軍實力不濟,英國人也非常團結,阿道夫·希特勒沒能成功。

接著,阿道夫·希特勒就轉頭去進攻蘇聯,如果蘇聯被他成功拿下,那麼英國這個老敵手,自然就是他的重大目標。

而且有了蘇聯之後,阿道夫·希特勒離英美都比較近,進攻起來要比之前方便的多。

第三,和日本合作打世界

阿道夫·希特勒為了征服世界,曾經與法西斯國家意大利、日本結盟,但意大利實在不堪一擊,需要德國的幫助才能存在,日本卻不一樣,在東亞、東南亞攻城略地,而且敢冒險,與英美開戰。

在這種情況下,阿道夫·希特勒如果攻下蘇聯,他自然而然就會跟日本繼續合作,與英美作戰。

因此,悅史君認為,蘇聯對德國的有效阻擊,和我國對日本的堅持抗戰,都是二戰能夠勝利的關鍵!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在二戰的歷史中,進攻蘇聯是德國攻打的最後一個國家,而且最後慘遭失敗,但有人就提出,如果德軍擊敗了蘇聯,那麼下一個目標是誰呢。其實德軍早有計劃。按照計劃,德軍將會與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帝國決戰,主要理由有三點。

(圖為德軍轟炸英國)

第一,英國的地理為主會阻礙德軍的軍事發展,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雖然英國是個島國,但它離著歐洲只有幾十公里遠,從英國起飛轟炸機能夠直接飛到歐洲的腹地,並且這麼近可以隨時準備登陸計劃,美軍也能用英國作為跳板進攻德國,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無論是轟炸還是登陸都會破壞德國的軍事計劃。

(圖為德軍轟炸英國)

第二,英國海軍當時的主力艦接近200萬噸,如果不及時消滅英國,這些海軍隨時都能阻礙德國的海上交通線,這對德國在用兵和經濟貿易上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從北歐運輸到德國的礦產,運輸船很容易被擊沉,而如果海上貿易無法繼續,德國在各種資源上就得不到補充,這勢必影響德國之後的擴軍備戰。

(英軍實力強大)

第三,如果拿下英國,英國所擁有的殖民地很可能會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尤其是北非和中東,這些地區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足夠德國支撐接下來的戰爭,而且英國所擁有的蘇伊士和直布羅陀兩個關鍵的要衝就被德國沒有任何代價的拿下了,而拿下英國的殖民地後,地中海就成為了德國的內湖,這能夠解放大量的德軍兵力。


利刃軍事


按照希特勒的計劃,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當然是英國和美國,《霍斯巴赫備忘錄》詳細記錄了這一切。

1937年11月5日下午,希特勒在帝國總理府召開了他上任以來的第一次最高層極秘軍事會議,這是他以元首的身份第一次全面披露發動侵略戰爭的戰略構想。參加會議的有五個人,分別是德國軍事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馮·勃洛姆堡元帥、陸軍總司令馮·弗立契上將、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空軍總司令戈林上將以及外交部長馮·牛賴特男爵。會議從下午4:15開始,一直到8:30結束,大部分時間都是希特勒在發言。元首的軍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擔任記錄,並在會後整理成一份絕密的備忘錄(原記錄稿銷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查獲此文件,經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確認,作為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罪證,稱為《霍斯巴赫備忘錄》。

這次會議確定了納粹德國擴張分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第一步是建立包含所有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第二步是為日耳曼人奪取“生存空間”;第三步是走向海洋,稱霸全球。之後納粹的擴張完全是按照這個三步走的規劃進行的,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一、“解放”德意志人

希特勒在會議開始就聲明“納粹德國政策的目的,就是要為擁有8500萬人的德意志種族,謀求其安全、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空間”。“現在的空間劃分狀況,對維持目前水準的德意志民族構成極大威脅”,而且德意志民族“比其他民族更有權要求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因此德國的未來最終取決於解決空間之需”。希特勒否定了通過自給自足的途徑,或更多地參與世界經濟的方法,去解決德國的問題,重申“只能在歐洲去尋找必需的空間……而不是到海外去尋求”。這些言論在《我的奮鬥》中早就有了,只是這一次他是以元首的身份進行全面的闡述。

那麼希特勒所說的生存空間是指哪裡呢?其實就是指東歐,包括波蘭、蘇聯等廣大區域。在希特勒的種族觀念中,日耳曼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英國人、法國人)都屬於雅利安人,屬於優秀的民族,神族的後裔,而生活在東歐以及南歐的斯拉夫人則是劣等民族。但是現在斯拉夫人卻佔據了肥沃的土地,納粹要為德意志人奪取生存空間,當然就是要消滅斯拉夫人。

納粹之所以能夠上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用了德國人普遍對凡爾賽和約的不滿。凡爾賽和約不僅要求德國鉅額賠償,還割讓了很多領土。


當時,還有奧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生活著不少德意志人,因此希特勒認為德國需要將他們“從劣等民族的奴役下解救出來”。所以希特勒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吞併奧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德國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第一步計劃順利完成。

二、建立大德意志

在當時的局勢下,德國在歐洲有三個主要敵人,英國、法國和蘇聯。由於英國在海外,佔據了海洋,納粹於是把主要目標放在法國和蘇聯身上。

也就是說,德國一開始的進攻方向是波蘭,但是需要防範的敵人則是法國和蘇聯。而德國要最終佔據東歐,就必須擊敗英法,消滅蘇聯。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來法國投降之後,德國沒有先拿下英國,而是進攻蘇聯去了,因為希特勒的戰略構想就是先奪取歐洲大陸的霸權。另外還有一個現象我們需要注意,法國投降了,但法國並沒有滅亡,法國成立了維希政府,保持著相當大的自主權,並且全世界只有英國不承認維希政府。法國的遭遇跟波蘭完全不同,波蘭那是徹底的亡國了,波蘭人正在被納粹有計劃的屠殺,這些在法國並沒有發生。

法國既然已經失敗,英國也退出了歐洲大陸,那麼就只剩下一個敵人,那就是蘇聯。只有消滅了蘇聯,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才能實現。不過這次會議上希特勒提到蘇聯的次數不多,因為要實現第一步計劃,德國面對的對手是英法,蘇聯要放在後面解決。不過希特勒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必須以快速的作戰行動對付俄國的軍事幹涉。至於這種干涉壓根兒是否可能,鑑於日本的態度,看來大成問題。”當時日本正在醞釀北進,日蘇關係緊張,而且蘇聯還在援助中國抗日。所以,希特勒判斷德國如果對奧地利和捷克動手,蘇聯不會干涉。

三、走向海洋,稱霸全球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到了7月份,希特勒正式提出對蘇聯開戰的戰略構想,巴巴羅薩就在之後的將近一年時間裡成形。當時納粹掌握的各方面的情報顯示,蘇軍不堪一擊。1939年日本和蘇聯之間爆發了諾門罕戰役,這場戰爭並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日軍被蘇軍暴揍,實際上蘇軍是慘勝,而且損失超過了日軍。當時有德國軍事人員觀摩了這場戰役,報告就指出了蘇軍的種種問題,並且相信蘇軍在德軍面前不堪一擊。因此,希特勒非常自信,自信到開始設想消滅蘇聯之後的行動。消滅了蘇聯,德國就控制了整個大陸,接下來的計劃就要跟英美爭霸海洋。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參謀部制定了“費利克斯”計劃,該計劃是要在征服蘇聯之後,借道西班牙,進攻直布羅陀。同時德軍還要佔領馬耳他、塞浦路斯、埃及等地中海戰略要地,達到完全控制地中海區域的戰略目的。因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德軍為何要進攻南斯拉夫,進攻希臘。當時德國派了大量的間諜滲透到直布羅陀,摸清了英軍的防禦。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北非軍團也按計劃向埃及發起了進攻。

希特勒的基本構想是消滅蘇聯之後,接下來控制地中海沿岸,瓦解英國的殖民體系。比如從伊朗或者阿富汗向印度出擊。巴巴羅薩行動取得了空前成功,進一步刺激了納粹的野心。德軍統帥部甚至提前制定了德美作戰計劃。德國計劃佔領冰島、巴西、非洲西海岸等地方,作為進攻美國本土的基地。美國情報機關曾經在巴西截獲到一個秘密郵件,裡面有一張秘密地圖,地圖顯示,納粹計劃將拉美國家合併為5個附庸國。黨衛隊頭子希姆萊在講話中聲稱:“到戰爭結束前,當蘇聯最終精疲力竭並被剷除,而英國和美國再也經不起戰火,到那時,我們面臨的任務將是建立全球帝國。在這一戰爭中,我們將把自1938年以來所征服的一切牢牢掌控在手裡,並將其併入大日耳曼帝國。戰爭的目標是使德國成為一個全球帝國,戰爭的意義就在於此,不論它要持續多長時間,不管是五年、六年還是七年。”

當然了,《霍斯巴赫備忘錄》裡主要討論的是第一步計劃,當時希特勒在會議上提出的構想並沒有得到全部人支持。勃洛姆堡、弗立契認為計劃過於冒險,而牛賴特也質疑希特勒對於外交形勢的判斷,三個人很快就丟了官職。1938年,蓋世太保蒐集了勃洛姆堡的新婚妻子當“妓女”的材料,同時指控弗立契是同性戀。希特勒迫使兩人辭職,同時撤換了一批對納粹的事業“不太熱心”的高級將領。內閣也被整肅,裡賓特洛甫接替了牛賴特的外交部長職位。從此,再也沒有人對希特勒的謀劃有異議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德軍最終在蘇聯跟前栽了,第二步計劃未能完成,也就不存在第三步計劃了。



迷蝶夢文史社


希特勒在打蘇聯的時候是非常自信的,他擬定了三個月攻下蘇聯的計劃,所以就連德軍的冬裝都沒有準備。蘇聯在希特勒的計劃之中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只要他奪下了高加索地區的石油資源,和日本會師中東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在巴巴羅薩計劃還在具體細化之時,希特勒就已經開始要求最高統帥部指定更宏偉的藍圖。的確在希特勒的設想之中,蘇聯完全可以在1941年冬季來臨之前全部拿下,下一步他要征服的就是被稱為大英帝國珍珠的印度,再對英國打一個回馬槍。英國拿下之後,德國再聯合日本和意大利,已經有足夠的底氣直對美國。

在滅亡蘇聯之後,納粹下一步的重要計劃就是越過阿富汗攻打印度。這個計劃並非是在打蘇聯之前指定的,早在1941年2月,希特勒已經開始下令指定這一計劃。為了穩妥起見,希特勒將印度安排在了攻打埃及和中東之後。根據德軍最高統帥推算,攻打印度的這場戰役計劃投入德軍17個師。希特勒認為只要蕩平歐洲戰區的外圍,英國人的戰鬥意志必然會被大挫。

只要德國和日本實現了合圍,佔領整個歐亞大陸的德意日如果一同對付美國,那麼他們的優勢將是非常大的,除非美國能夠提前造出原子彈來。

在進攻蘇聯最開始的三個月之內,德軍摧毀了蘇聯18000多輛坦克。蘇聯500多萬戰士陣亡,如果不是英美的援助,蘇聯面臨的境地將更加困難。面對暫時的勝利,希特勒就已經開始將計劃延伸到了美洲,當時希特勒的智囊團們也看出了元首的意圖,早早就開始為德美大戰做計劃準備。1941年9月25日,希特勒對他的海軍司令斷言,只要攻下了蘇聯,就對美國採取有力的行動。

美國情報機關曾經截獲一封德國的秘密郵袋,內部的地圖顯示,希特勒打算將南美國家全部糅合在一起重新劃分成5個附屬國,1941年10月,羅斯福曾經將希特勒的野心通過廣播的形式告訴美國大眾。希姆萊曾經將納粹的藍圖毫不掩飾地講述出來,他們覺得只要蘇聯被剷除,英國和美國也經不住戰火,最後納粹的任務就是在全球建立日耳曼帝國。

所以在打下蘇聯之後,希特勒的目標就不僅僅是歐洲大陸,而是聯合日本和意大利的海軍,打下他們海外擴張的最大敵人英國和美國。只是沒有想到德軍卻最終止步在蘇聯這步計劃,讓他們的春秋大夢成為了一場鏡花水月。


木劍溫不勝


毫無疑問的是,德國當初發動二戰的根本原因就是想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在莫斯科戰役之前,德國實行的“閃電戰”一直保持著連勝的戰績,而在遇到蘇聯這個地區廣闊的大國時,他們的狂妄自大才終於遭到了壓制。

起初,德國預計在冬天來臨之前拿下莫斯科,只是後來由於蘇聯的激烈反抗以及一部分氣候原因才導致了他們的失敗。那麼如果當時他們成功打敗了蘇聯,其下一步攻擊目標可能會是哪個國家呢?答案是英國或者美國。

首先,我們分析希特勒最初定下的戰略目標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想實現大德意志帝國對全世界的掌控。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他們的第一步計劃應該是統一所有的日耳曼人,事實上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因為他們率先就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發動了進攻並解放了這裡的日耳曼人。

第二,實現最終目標的第二步就是尋找一個可以容納下所有日耳曼人的地方來作為他們的生存區域,而蘇聯就是他們看中的最佳選擇,畢竟蘇聯早期由於不斷地對外擴張而獲得了極其廣闊的領土。

所以說,如果拿下蘇聯這個計劃完成的順利的話,那麼德國將順理成章的進行其第三步計劃,即越過海岸線稱霸那些海外國家,而這些海外國家主要就是美國和英國,因此他們最有可能會成為德國在蘇聯之後的下一個目標,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就算他們進行到這一步,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也絕不是德國能夠抗衡的。


軍事觀察員東旭


希特勒的計劃是和英國談判,讓英國人妥協,承認德國的既得利益,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德國和美國是有外交關係的,並且希特勒一直討好美國,希望美國在歐洲事務上保持中立。然後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征服蘇聯,把蘇聯變成德國的殖民地,獲得德國沒有的大量資源,石油。然後和中國結盟,以幫助中國現代化建設名義,向中國輸出過剩產能。可惜由於英國的不屈,蘇聯拼死抵抗和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節節敗退,使希特勒的全盤計劃全部落空。只能和日本這種也沒有資源的國家結盟,然後被日本拖下水,去對抗美國,以至於全盤皆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