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

raoyaoting


龍作為華夏的圖騰,在民間地位相當高,是吉祥的象徵,可在西遊記這個神魔世界裡,為何卻成為了玉帝桌子上的一道菜呢?難道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真的這麼低? 首先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低嗎?低,但只是官職低,身份肯定不低,更加不可能淪落到成為別人桌子上的一道菜,玉帝這麼吃下去,龍族不反才怪,但是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貌似看起來沒有反叛這個想法,既然這樣,那玉帝吃的龍肝難道是假的?還是這裡面隱藏什麼秘密? 想解釋這個問題,如果不把西遊記原著吃透,基本解不開,但小易作為西遊記的忠實粉絲,抱著對廣大粉絲們負責的心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直苦思冥想,終於有一天,靈機一動,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被小易給找到了。 想要解釋玉帝吃龍肝的秘密,我們必須要從白龍馬入手,因為這個秘密被他用自己身體親自給揭開,小白龍乃西海龍王三太子,擁有最高貴的龍族血統,但因為燒了掌上明珠,被自己父親告了忤逆,玉帝直接給小白龍判了死刑。 此事正好被正在尋找取經人的觀音碰見,於是菩薩大發慈悲,向玉帝求情,拯救了小白龍,並且把他變成一匹龍馬,給唐僧做一個腳力,就這樣小白龍就由龍變成了馬。 在西天取經成功時,靈山封佛,小白龍是被封了八部天龍,但此時的小白龍是一匹馬,怎麼也當不上天龍,唯一的辦法就是變回龍身,那他是怎麼變的呢?原文有過這麼一段記載: “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 白龍馬之所以最後能變回龍身,是因為跳入了化龍池,出來之後就是龍。化龍池為何如此厲害?因為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化龍,不管是什麼只要跳進去出來都是龍,現在能明白玉帝為何能吃龍肝了嗎? 小易認為,玉帝所吃的龍肝,其實並不是真的龍,全部都是通過其他物種,從化龍池化出來的“假龍”,小白龍用自己身體親自揭開了這秘密,也就是說,有化龍池在,玉帝只要放一條魚進去,都能吃到龍肝。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併發布,百家號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舉報 白龍馬主題 637關注 關注 相關閱讀


aegisdd


龍王為什麼不抗議,因為玉帝吃的並非真正的龍。

為什麼說他吃的不是真正的龍。

我看前面好多人都在扯淡,其實西遊記早就告訴我們玉帝為什麼能天天吃龍肝了。



且看原:

三人都到馬邊,那馬跳將起來,口吐人言,厲聲高叫道:“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

西遊記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純正龍族,如小白龍,可以直接用龍尿把凡間的魚變成龍。



還有呢

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

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西天化龍池也可以直接把凡俗動物變成龍。

所以說西遊記中的龍肝並不難得,吃龍也並非要殺水裡的龍族,只要按照特定的辦法,把其他動物變成龍就可以了。西天化龍池,小白龍的尿都可以做到,那麼玉帝能吃到龍肝也就不足為奇了。


夢落楚塵


在《西遊記》中,不僅僅是玉皇大帝宴會才吃龍肝,連佛祖座前的大鵬鳥每日都要以龍為食,一天要吃一條大龍,五白條小龍。但如此“草菅龍命”並沒有引發龍族的反抗。為什麼?

首先,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真的很低下。基本職業多是布雨,偶爾被訓為交通工具,比如牛魔王的避水金睛獸就是龍族的一個分支。而龍的布雨詳細到雨量、時間、地點都需要玉帝批准。比如涇河龍王因為不服袁守城的未卜先知,私下改了降雨的時間點數,便被斬首了。



你若說涇河龍王官不夠大,那四海龍王夠大吧?

東海龍王三太子跟哪吒打架,莫名其妙被打死了,還抽人家的龍筋做腰帶。四海龍王聯名揍請玉帝討回公道,結果哪吒是斷臂剖腹,剜腸剔骨了。說是龍王被感動不與追究,其實不過是自認倒黴了。後來哪吒還不是神靈活現的?而那倒黴的三太子只見一條做成腰帶的龍筋。

西海龍王三太子也是(又是三太子,作者跟三有不解之緣吧?),不小心燒了玉帝賞賜的明珠,連老爹都怕禍及自己,一本奏摺參了上去,三太子就要被斬首。好在觀音求情,不過也是貶為人類的坐騎。想想八戒一隻豬犯了調戲仙娥罪都不至於這麼慘。

可知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多麼弱勢。連自己的骨肉都不能保護,想為它龍申張正義談何容易?

其次、龍的產量很高,而且易產。無需擔憂其滅絕。

有一回孫悟空配藥醫治民間皇帝,需要用及馬尿。八戒去取卻等半天取不來,八戒找到孫悟空:“哥啊!別去醫什麼皇帝了,先醫這馬吧。半天也不出一滴尿,想來都幹了吧?”。三徒弟到了馬前看個究竟。結果那馬跳將起來:

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若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做靈芝。仙童採去長壽,我豈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怯也?

多傲嬌的話,想吃本白龍的尿?沒門!



所以很多水中游龍可能是小魚吃了龍尿變的,這樣就不存在有血緣方面的糾葛。

而我們也可以猜測,也許玉帝正是用此種方法養殖食用龍,就像我們現在養豬一樣。只要給魚吃了龍尿,又是一條龍。這樣一來,龍王操什麼心?

再次、可能也是腦洞大開的一個,玉帝吃的龍肝不一定是龍的內臟。而是一個稱呼。比如我們吃的鳳爪,不是鳳凰的爪子;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羅漢果跟羅漢沒半毛錢的關係。龍肝,也許是一種形似龍壯的食物而已。說不準類似小編在吃的辣條……



所以,綜上所述,龍王不會抗議玉帝吃龍肝。


微影悼紅


經典西遊,曉聞解讀。優質原創,敬請關注。

“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這是孫悟空大鬧蟠桃盛會時的景象,在玉帝宴請群仙的餐桌上顯然擺著龍肝鳳髓,那麼,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

一、龍的地位很低。龍,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在《西遊記》中,地位卻很低。東海龍王見了藝成歸來、沒有名聲的孫悟空還得客客氣氣,尊稱一聲“上仙”,好吃好喝地招待著,還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在被悟空敲詐勒索之後,只能忍氣吞聲,上告天庭。涇河龍王和一介凡人打賭,竟然輸得一敗塗地。他為了贏得賭局,私自篡改玉帝旨意,剋扣了雨時和雨量。結果違犯了天條,被魏徵一刀斬頭。由此可見,龍王在玉帝的眼中,地位很低。


二、龍的親情很淡。西遊世界,神仙吃龍,跟妖怪吃人是一樣的道理,屬於弱肉強食,體現的是自然法則。在修仙得道的世界裡,親情變得越來越淡泊,利益變得越來越重要。神仙之間,資源最重要,壽命最寶貴。父子之間,兄弟之間,種族之間,爭奪的就是修煉資源。自己強大,才是王道。所以,所有神仙包括龍王在內,對親情都看得很淡。比如玉龍三太子,居然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告上天庭,差點被一刀斬頭。要是他死了,他的龍肝立馬就會被端上了餐桌,成為神仙口中的食糧。

三、龍的數量很多。龍生九子,而且生性好淫,所以繁殖起來,數量特別驚人。現實很殘酷,再加上龍的身份卑微,如果不能成仙,立刻就會淪為別人口中的食物。其實,龍如同天庭圈養的生物一樣,任人宰割,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只有成了仙,擁有正式編制,才能像四海龍王一樣脫離苦海。玉龍三太子皈依佛門,化成白龍馬,給唐僧做腳力。他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才修成正果,被如來封為八部天龍馬。他在化龍池化成真龍,位列仙班,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因此,玉帝安排眾仙吃龍肝鳳髓,四海龍王沒權抗議,也不敢抗議。要是一著不慎,恐怕下一個被吃的就是自己了,他們是敢怒不敢言啊!

品讀西遊,打造經典。曉聞出品,必屬精品。


曉聞看西遊


(蝸牛看西遊第175期)

在往期文章中,蝸牛多次寫過關於龍的文章,但大家還有很多問題。

比如,四海龍王為何都姓敖?他們之間是不是親兄弟?玉帝為何會放心把佔三界地圖三分之一的海域交給龍氏家族管理,卻又將把他們子孫端上餐桌?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在西遊世界中地位為何那麼低?

對此,有人說,這是老吳為了貶低皇帝家族,故意把龍的地位寫低;也有人說,龍族掌管著四海,玉帝不敢讓他們做大,所以故意打壓著他們。

但這些解釋,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或不能全面打消所有人的疑惑。

本期,蝸牛再作一篇解讀帖,供大家參考,當然,也歡迎繼續提出不同看法。

在原著第三回,孫悟空到東海龍王處尋得金箍棒,仍賴著不走,吵嚷著要龍王送一套好西裝。龍王說,兵器有幾件,但西裝沒有。孫悟空說,如沒有,那就試試這棒的厲害!

東海龍王一下慌了,趕緊道:“上仙,切莫動手,切莫動手!待我看舍弟處可有,當送一副。”

孫悟空道:“令弟何在?”龍王道:“舍弟乃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是也。”

從這一段中,我們可看出,四海龍王的確是兄弟,而且都姓敖

既然四海龍王這麼牛叉,那他們的子孫為何又成為玉帝餐桌上一道菜呢?

在原著第八回,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玉帝安排安天大會給他慶功,原文如下——

(玉帝)請如來高座七寶靈臺,調設各班坐位,安排龍肝鳳髓,玉液蟠桃。

對原文中的龍肝鳳髓,爭議很大。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比喻,表示桌上的菜很高級。但也有人認為,龍肝鳳髓在現代的確是比喻,但在那時卻是實指龍的肝鳳的肉。

甚至有人指出,佛祖吃一條龍算啥?在《妙法蓮華經》中有記載,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象,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大龍和五百條小龍。

後來有人將迦樓羅譯成了大鵬鳥。

大鵬每天要吃這麼多龍,龍族面臨著滅亡的危險,於是龍王帶著龍子龍孫找到如來佛祖,佛祖賜給了龍王一件舊袈裟,說:“你拿回去之後,把這件袈裟拆了,分給你的龍子龍孫,每條龍分一縷袈裟線,系在龍角上,這樣大鵬就不能吃你們了。”

看看,龍族混得有多慘!

在西遊中,龍族完全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連命運都不能自己掌握。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卻是一個高貴的生物,皇帝雖然自稱天子,但穿的是龍袍,生的是龍種,坐的是龍椅……老百姓雖然不敢以龍的標籤來稱自己的衣服身體,但也自稱是龍的傳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答案揭曉:此龍非彼龍!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是真龍,是神物,它更多以圖騰形式存在,而非是體制中人,更不是海域的管理者,所以,古代皇帝才以真龍自居。如果龍王僅是一個低級別的打工仔,自我感覺牛逼的皇帝們,怎麼會以它來貶低自己呢?(別忘了,他們可是天的兒子!)

《西遊記》中的龍,其實是佛教中的龍,也就是從古印度那邊引進來的蛇的別稱。古印度崇拜蛇,

將蛇神化稱為“那迦”,翻譯成中文,就是大蛇,現在印度的畫像雕塑還隨時能看到這些神蛇的造型。

“那迦”被佛教吸收,並在佛經典故中擔任重要角色。白龍馬後來變為八部天龍,天龍其實還是指的是一種大蛇。

隨著佛教進入中國,“那迦”這個詞也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口中,但中國人是不喜歡蛇的,所以自然不可能將它翻譯成大蛇,那就很不威嚴了,所以改為“龍王”。

季羨林在《裡面的印度成分》中說:

“《西遊記》裡也講到東海龍王。同孫悟空只是文鬥,沒有武鬥。龍王這東西本身就不是國貨。葉公好龍的龍,同以後神話傳說中的龍、龍女或龍王,完全是兩碼事。後者來源於印度,梵文Naga,意思就是蛇,所說龍王者實際就是蛇王。”

既然是蛇,那麼在吳承恩的小說裡,肯定就沒有多高的地位,被端上玉帝和如來的餐桌,則非常正常。

那個大胃王迦樓羅,其實吃的也是蛇。如果吃中國的龍,不要說每天吃501條,就是吃一條,都有可能被國人揍死!

那麼龍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同樣也是中國化的產物。

在《妙法蓮華經》裡的記載是:“龍王有八,一難陀龍王,二跋難陀龍王,三沙迦羅龍王,四和修吉龍王,五德義迦龍王,六阿那婆達多龍王,七摩那時龍王,八伏缽羅龍王。”

在《華嚴經》中記載了“十大龍王”分別是:“一毗樓博義龍王,二婆竭羅龍王,三雲音妙幢龍王,四焰口海光龍王,五普高雲幢龍王,六德義迦龍王,七無邊步龍王,八清淨色龍王,九普運大聲龍王,十無熱腦龍王。”

可是,看他們的名字,都不姓敖。

什麼時候他們開始統一姓敖呢?有人說,是明初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首提。這部雜劇是八仙過海故事的源頭之一,裡面出現了四海龍王,並分別有了名和姓:東海龍王叫做敖廣;西海龍王叫做敖欽;南海龍王叫做敖閏;北海龍王叫做敖順。

他們的名字,與西遊記中的名字卻不相同。不過這很正常,不僅這兩部作品名字不相同,就是在《西遊記》這本書中,同一個龍王的名字前後也是不統一的,有興趣的朋友可翻來對照一下。

為什麼印度的八部天龍、十部龍王,到了中國變成四海龍王呢?道理很簡單,中國人稱全世界就稱四海,從未稱八海,四海龍王,就代表鎮守四方了。

為何都叫一個名字呢?其實也是一個習慣,就像現在,我們統一把外國人叫老外一樣。在翻譯俄羅斯人名字時,總有什麼“斯基”“諾夫”,翻譯日本名字時,總有什麼“山本”“太郎”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俄羅斯總是司機太多,日本總是狼太多。

我們不能把名字中有“斯基”“太郎”的就當成親兄弟,同樣,四海龍王姓敖,我們也不能當成親兄弟,頂多當成幹兄弟。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還可看到第164期文章《西遊最慘的龍不是涇河龍王而是她,鎖在塔心柱上三天才能吃一頓飯》


蝸牛看西遊


1

龍,在古典小說中存在感其實很低。


很多從天上下來渡劫或者鍍金的神仙,都喜歡拿龍來歷練一番。


比方說在《封神演義》中,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兒子那吒,平白無故的就去人家龍宮鬧事,把龍王三太子抽筋扒皮。

在後世的影視劇中還把那吒的行為進行了一番美化,說龍王欺男霸女,所以小英雄哪吒看不過去了,為民除害才去大鬧水晶宮,殺了敖丙。


但是小說中,那吒可是一點正義感都沒有,他去東海洗澡,差點給人龍宮拆了,馴海夜叉出來看看情況,那吒張嘴就罵:你那畜生。


然後殺了夜叉。龍王三太子太子來了後,那吒怎麼說:我在此避暑洗澡,他來罵我,我打死他無妨。


打狗還得看主人那,何況打龍。三太子自然不幹,然後他老人家很霸氣的把龍王三太子也給殺了,抽出龍筋做了條皮帶。


在那吒這兒龍王好歹找回點場子,逼得他自殺。


但是到了《西遊記》中,哪位無父無母的孫悟空跑到龍宮要兵刃,要盔甲,一通大鬧。


龍王敢怒不敢言,後來還把自己龍宮的鎮宮之寶金箍棒讓猴子借走了。


後來龍王告到凌霄寶殿,玉帝咋處理的:


原來民間還有這等驚才絕豔的人物嗎,太白金星你去一趟花果山把孫悟空找來天宮當官吧。


至於龍王的定海神針,玉帝理都沒理,後來,龍王也就沒敢再提。


如果說那吒有背景,孫悟空有能力,龍王惹不起。


但是有的凡人學了點本事也敢招惹龍王,而且龍王照樣拿人家沒辦法,這就比較氣悶了。


這些凡人就是過海的八仙。


八仙最晚的是宋朝時才得道的,龍王在武王伐紂時就是龍王了,但是即使這樣依舊被欺負的一點脾氣沒有。


2


作為龍王中的頂級存在,四海龍王在神仙世界裡如此受氣,想想那些不如他們的龍王們就更加被神仙輕視了。


看西遊記我們知道,河裡有河龍王,井裡有井龍王。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龍王存在。


這些龍王不像四海龍王那樣修行千年,他們來歷各異,有的是從佛祖的化龍池裡化成的龍,有的是越過龍門的鯉魚變成的龍。


這些龍在仙界的地位更低,有門路的也許獲得一塊水府可以修煉,沒有能力的只能變成散修野龍。


神仙們想打打牙祭,想整條龍吃的時候,就會把目光描向這些無門無派的龍們。


神仙們聽說玉帝喜歡吃龍肝,去赴蟠桃宴的時候也許會做掉一條龍,抽了筋做條皮帶送給王母娘娘,剖出龍肝送給玉帝。


可憐那些越過龍門的鯉魚,以為自己越過了龍門就能翱翔九天自由的飛翔,但是也許剛越過龍門就有一位大羅金仙等在哪兒,笑眯眯的把金龍抓走了。


越過龍門前的鯉魚能做一盤紅燒鯉魚,越過了龍門無非被做成一盤紅燒金龍而已。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在西遊記裡面,龍族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隨便一個神仙或者妖怪都敢欺負龍王一家,孫悟空直接罵西海龍王為帶鱗的泥鰍,有甲的蚯蚓。可以這樣說在神仙的隊伍裡面龍族就屬於吊車尾,而且龍族不純,非常的混亂。玉帝宴會為什麼要一直吃龍肝呢?倒不是說龍肝是非常稀罕的物品,吃了也就頂個飢,也不能長生。而且龍也是有壽命的。並不是所有的龍都可以是神仙,這和人一一樣,有些人苦苦修道成為了神仙,有些人始終是凡人。又如白素貞本來是一條白蛇苦苦修煉才進入仙班,而大部分蛇別說成仙,連人都修不成。

玉帝開宴會吃龍肝,四海龍王根本就無需有想法,如果夠資格的話他們自己也想吃。這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一個道理。但是玉帝為什麼要吃龍肝吃鳳髓呢?因為這些東西人間沒有,總不能讓玉帝吃雞鴨魚鵝等食物吧,這些東西人間都有。如果連吃的都和人間一樣,這個玉帝還有什麼可尊敬的,凡人憑什麼要敬仰玉帝。

但是龍肝是玉帝招待眾仙的一道不可或缺的菜,玉帝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是有目的的。天上的神仙基本上是一個不退休的差事,那些開天闢地就存在的大羅神仙只會越活越久,而後輩的小仙越來越難混入天庭。說白了就是老人不去,新人難出,天庭的職位少,神仙多。玉帝本來就煩惱神仙多,所以天上的神仙根本不允許談戀愛,更不能生孩子。但是龍族不一樣,說到底他們不是天上的神仙,說的再明白一些,他們就是牲口,沒事就生娃,龍子龍孫一大堆。如果玉帝不想法消滅一些龍族,那天上神仙的職位都要被龍族人口給佔領了。所以龍族違反天條處罰是非常嚴厲的,像小白龍弄壞了玉帝賞賜的夜明珠,被貶在鷹愁澗。按照玉帝的旨意小白龍是要被斬首的,還是觀音求了請,至於涇河龍王直接被殺頭,所以龍的生命在神仙裡是最卑賤的一個。玉帝大量吃龍肝,就是要快速的消滅龍族的力量,一面禍及整個神仙隊伍


青埂峰下的鬼話


玉皇大帝召集眾神仙開會,那宴席必須豐盛啊!龍肝鳳爪大蟠桃可不能少,否則太沒面子。可哪去抓那麼多龍呢?於是玉帝召來四海龍王,命他們必須提供龍子龍孫。這下龍王可犯了愁,那可是自己的親骨肉啊!可玉帝旨意又不能違背!難難難。

這時正好觀音跟前的龍女來探親,見父王愁眉不展。問明緣由後,略略沉思說道:父王不必犯難,我去求觀音菩薩,必能助你。

於是龍女回到南海,請菩薩幫忙。觀音菩薩心腸好,一聽這樣,沉思問道:龍兒,你父王是不是有一件寶物叫化龍池?龍女道:稟告菩薩,確實有此寶物,這是為獎勵有功的水族,玉帝頒發的,可每年只能用一次。菩薩笑道:嗯!我賜你玉露一滴,融入你父王血中,每到月圓讓你父滴一滴血,到化龍池即可。只要是血入池,可化龍無數,但此龍只能食用,別無它用。爾等好自為之。


心燈與人


主要是《西遊記》中龍王的地位太低了,處於食物鏈的底端而已。

逢年過節,你家殺個豬,包個豬肉餃子,或者弄一鍋白菜豬肉燉粉條,豬怎麼不反對不抗議?豬叫破天,你不還是該殺的殺,該吃的吃?

逢年過節,你家殺幾隻雞,燉個雞湯,或者整個小野雞燉蘑菇,為啥為了你家兢兢業業起早貪黑打鳴的大公雞,或者下雞蛋孵小雞的老母雞不反對?他們就算叫得響徹雲霄,誰理他們?你不還是該吃吃,該燉燉啊!

不逢年不過節,你跟三五好基友在他鄉重聚,不得吃個烤串,涮個火鍋,喝個一醉方休?這時候,竹籤上的羊肉牛肉,火鍋裡的羊和牛,他們不反對不抗議?反對抗議有什麼用,也沒擋住你擼串涮肉啊!

說到底,這些小動物都是在食物鏈的底層,生殺大權自己不能掌握。

龍王也是一樣的啊。

憑什麼孫悟空能當齊天大聖,而龍王只能當一盤菜,因為孫悟空逆襲了,從食物鏈底端,爬到了上層,這時候能吃他的就沒幾個了。你想想,孫悟空沒本事的時候,閻王這種小鬼都敢索他的命,一旦他本事養成了,天上的各路神仙跟他稱兄道弟,五百羅漢跟他呼朋喚友,玉皇大帝都讓他三分。

如果孫悟空沒學會一身好本領,爬到食物鏈頂端,早晚也是一道菜——猴腦是也!


西堤君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呢?

1、無須抗議——因為被吃的不是四海龍王的嫡系子孫。

《西遊記》裡四海龍王的嫡系子孫都在四洲各大水域裡當龍王,或者在天庭和靈山工作,他們不大可能成為天庭餐桌上的一道菜。那被吃的龍肝從哪裡來呢?

《西遊記》中白龍馬告訴過我們答案。為了給朱紫國國王治病,孫悟空讓八戒去接點馬尿。原著裡寫道:

那馬斜伏地下睡哩,呆子一頓腳踢起,襯在肚下,等了半會,全不見撒尿。他跑將來對行者說:“哥啊,且莫去醫皇帝,且快去醫醫馬來。那亡人乾結了,莫想尿得出一點兒!”行者笑道:“我和你去。”沙僧道:“我也去看看。”

三人都到馬邊,那馬跳將起來,口吐人言,厲聲高叫道:“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

“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龍族子孫撒尿,游魚成龍,這些龍不算是龍族嫡系子孫,更不會成為海龍王、水龍王等,他們只會被殺掉取肝,供天庭眾仙食用。

江河湖海,潭裡,井裡,各個水域裡都有龍王,要是龍們隨便尿尿,豈不是所有魚都變龍了?所以龍們不輕易尿尿。小白龍在悟空的勸說下:

“你看他往前撲了一撲,往後蹲了一蹲,咬得那滿口牙齒乞支支的響亮,僅努出幾點兒,將身立起。”——咬牙切齒才拉了幾點兒尿。

但是,"活龍不可能被尿憋死”。那龍要撒尿的時候怎麼辦呢?我估計龍庭裡的龍方便的時候,是拿個東西裝起來,專門供天庭養魚用。

而天庭可能有個大魚塘,或者直接把天河攔截一段?龍尿這種高級飼料偶爾灑點,吃到的魚變龍,在這魚龍混雜的塘裡,天庭大神們想吃什麼就逮什麼唄。

2、抗議無效——因為《西遊記》裡龍的地位非常低下,屬於沒有後臺老闆的那一類。

西遊記裡出現過很多龍,白龍馬、四海龍王、洪江龍王、涇河龍王、井龍王、敖摩昂(西海大太子)、萬聖龍王、龍婆……

龍王基本職能就是管下雨,但卻沒權,什麼時間下,什麼地點下,下幾滴都要玉帝批(世界這麼大,玉帝連這點小事都要親自管,會不會累死?)涇河龍王就是因和道士打賭多下了幾滴雨被處死的。

你看孫悟空到龍王那裡想要什麼拿什麼,哪吒把龍王三太子剝皮抽筋,四海龍王都敢怒不敢言。而取經路上眾多的妖魔鬼怪多是大神們的坐騎變化而成,孫悟空的金箍棒還沒有揮下去,後臺老闆們就紛紛出來保護他們了。

再看在龍族中身份高貴的小白龍,只是玩火燒燬了自家的宮殿,同時也燒燬了玉帝賞賜的明珠。他父親西海龍王就嚇得親自上天庭上本告他忤逆,希望玉帝把小白龍殺了,以懲罰他的罪行。

玉帝真判了他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變身為白龍馬,馱著唐僧上西天取經。

如果玉帝心血來潮,真想嚐嚐四海龍王的子孫們的肝,他們能抗議嗎?還不是乖乖拱手送上。估計四海龍王只能聚一起商量:今天送誰?實在不行抓鬮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