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九層妖塔》把拍攝地選在這個小縣,只因這裡的人有段這樣的故事

從縣城開始搬遷的那一天起,博羅轉井被一點一點廢棄,現在已經徹底變為了無人居住區,成為名副其實“失落的城鎮”。但就是在這種景況下,影視工作者偶然發現這個廢棄的城鎮竟然是一個拍攝電影的理想,於是也便有了電影《九層妖塔》。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在去阿克塞的路上,我們遇到了大漠落日,最先的時候它把戈壁洇染成了金色,在天際不動聲色,但沒過多久便在孤單中變得悲壯了起來,把戈壁又變成了紅色。守望和欣賞著這黃白二色的大約是催木圖山,在我們的視野裡,它比這戈壁、這落日更安靜,甚至還將安靜堅硬地突出了地面。

路上的車輛極少,基本看不到人與村莊。因此,這大漠落日的美景也便成了大自然的獨享,我們甚至還看到了一座小小的水壩也在紅彤彤的顏色裡安然地妝扮著自己,把自己與這大漠、與這落日融為一體了。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過了催木圖山,我們便能看到當金山了,其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界處,東至燕丹與肅北縣接壤,北依催木圖山與敦煌市為鄰,南面的賽什騰山與青海省毗連,西面的芨芨臺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戈壁相望,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屬於人跡罕至、飛鳥不駐之地,我們只是在北部邊緣上撩開了它小小的一角。

公路與鐵路並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是向南的,路標告知的消息是我們早就進入了阿克塞的地界。越過一道山樑,我們看到了一座很是壯觀的鐵路大橋以及沙漠。大橋把沙漠踩在腳下,沙漠安然無恙不動聲色。公路與鐵路時有交錯,但一直都在粗壯的橋墩上、都在高高在上的姿態裡凌駕與公路之上,綿延了足足有十多公里。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公路就有了一種於橋墩間穿行的味道,也多少給了我們一種進入迷宮的感覺。兩旁都是沙山,因為沒有風,一粒沙子都不會輕易動一下,卻又在默默地打量著我們。讓我們欣喜的是,在一些沙山的扇面上還有新種不久的樹,它們和沙子一樣地安靜,是難有的相處的和諧。除了這些,沙山上有時還會出現一些雅丹狀的赤紅,與沙山自身的金黃以遠山的深藍,構築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這樣的景緻在公路的那一道黑色裡,很快被我們甩在了身後,過了一道大約是臨時設立的檢查站,迎接我們的便是阿克塞縣城的廣場。廣場有一尊塑像,但是無名英雄,種了不少鮮花,也有一些健身的設施,因為天色漸暗,我們不能在遠距離中分辨出那些鮮花的顏色,但在安靜的阿克塞它們同樣以安靜的方式,近於強大和有力地證實著自身生命的真實存在。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廣場的周圍有不少樹木,在黑夜裡連成了片,以直立的姿態默默呼吸,讓阿克塞的安靜更加安靜了起來,只有廣場南側的一條水渠自東向西而去,把透亮的水送向遠方的土地。在我們的感覺當中,那裡應該是一片有人居住的戈壁,阿克塞縣城的西北邊。

天才黑下來,但街道上已經沒有什麼行人了,也沒有多餘的車輛,一切都彷彿註定了這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夜晚。

阿克塞,隸屬於酒泉市,是甘肅省惟一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我國三個哈薩克族自治縣之一。全縣總面積3.1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轄2鄉1鎮。處於柴達木盆地荒漠與河西走廊荒漠包圍之中,地形呈狹長狀,以當金山口為界,西部有阿爾金山脈橫貫,東部有祁連山地的黨河南山、賽什騰山、吐爾根達坂山等山脈,均呈西北—東南走向分佈。由山區到盆地中心,大體可以分為山嶽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三種地貌類型。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阿克塞縣生活著哈薩克、漢、回、維吾爾、撒拉、藏等11個民族,總人口10600多人(2014年),其中哈薩克族3700多人(2014年),佔總人口的34.8%。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1480萬畝,正常年景載畜量為18.9萬個羊單位。

我們就這樣在黑夜裡完成了對阿克塞的觸摸,觸摸到了阿克塞的歷史上眾多的“第一”。

2004年,在甘肅省全省園林綠化縣城驗收工作中,阿克塞縣名列榜首,成為甘肅省第一個省級園林縣城。2005年,阿克塞縣首次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6年3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發《關於表彰全國城市園林綠化先進集體、個人的通報》,阿克塞縣又被授予“全國城市園林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這些“第一”是國家與省府給予阿克塞縣至高的榮譽,都是就生態而言的。近年來,阿克塞縣在縣城內外大力實施城市精品工程和生態建設工程,城區綠化面積達到53.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1.8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6%,真正實現了綠化造林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使縣城徹底改變了每遇颳風天氣便是“滿屋一層土,滿身一層沙”的惡劣生態環境,呈現出一片“城郊森林化、城市園林化、街道園藝化”的塞外小城新風貌。

這背後還有阿克塞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的更多個“第一”。1956年3月,阿克塞縣動員縣城機關幹部和職工104人,在亂石滾滾、荒草叢生的山坡上平整土地,修渠引水,植樹造林。當時氣候寒冷,土地凍結,幹部們從山上背來羊糞和柴草,燃火烤地,消凍後挖坑栽樹,種植白楊、毛柳、沙棗等。奮戰1個月,植樹33畝。同年春天,又在柳城子新開荒地50餘畝,挖溝兩條,長約2700米,播育沙棗苗8畝,榆樹44畝,椿樹1.5畝。此後,每年春季縣城各單位職工全部出動栽種樹木,並築牆圍護。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這是阿克塞歷史上的第一片人工林,其後,阿克塞又有了第一個園藝場點:1970年初,阿克塞縣委做出了在多壩溝外平坦地帶發展農林業的決定,並根據酒泉地區關於建立一園(果園)、兩化(社隊林場化、農田林網化)、三個基地(用材林基地、薪碳林基地、木本糧油林基地)的要求,本著“全面實現農田林網格化,認真實驗、研究、推廣草原防護林”的工作原則,從敦煌、武威移民,落戶多壩溝,開墾荒地,種植飼料,植樹造林。

同時,阿克塞人開山鑿渠,將南山28公里處葫蘆斯臺的河水引進多壩溝進行灌溉。1975年,在多壩溝開墾荒地1000餘畝,除了植樹造林外,種植小麥、糜谷、瓜菜作物。此後,每年春季,多壩溝黨支部帶領林場全體社員,主動開展“四旁”和閒灘空地植樹造林。1976年果園面積發展到92畝,掛果6畝,成為阿克塞縣第一個園藝場點。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經過幾年的建設,至1978年已建成林網4000多畝,造用材林48畝,農田防護林337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2000畝,單產達到300公斤,總產達到40萬公斤。從1972年至1978年,累計為4個公社提供飼草料150萬公斤,解決了阿克塞縣10萬多頭(只)牲畜的飼草料補給,成為當時阿克塞縣最好的農飼基地。

其後,阿克塞建成了“第一個省級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和“第一個省級候鳥自然保護區”。

1982年,阿克塞縣在安南壩建立安南壩野駱駝自然保護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區保護面積39.6萬公頃,海拔1480--3870米之間,主要保護對象為野駱駝、野驢、雪雞等。保護區地貌以戈壁、荒漠、沙漠等為主,主要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為主,有些區域灌木覆蓋率達到或超過60%,為各類野生動物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1982年,阿克塞建立了大小蘇幹湖候鳥自然保護區。大蘇幹湖水域面積1.08萬公頃,保護面積6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400公頃。溼地類型主要有沼澤溼地、河流溼地、湖泊溼地等自然溼地,其中湖泊溼地面積較大,佔總溼地面積的46%。溼地植被約有18科30屬41種,鳥類資源有51種,其中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獸類有10種,佔溼地鳥類總數的16%,分佈數量約為4--5萬隻。列入《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目錄》的鳥類有11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2種,二級保護的有9種。

蘇幹湖位於阿克塞縣海子草原西北端,有大蘇幹湖、小蘇幹湖。兩湖為山間斷陷盆地,水源來自哈爾騰流域地表水的儲集。地表水先注入小蘇幹湖,再由小蘇幹湖注入大蘇幹湖。區水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海拔為2700一2800米,與花海子草原連成一片。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比較奇特的現象是,兩湖距離很近,但小蘇幹湖為淡水湖,大蘇幹湖卻為鹹水湖。相傳很久以前,富饒而美麗的海子草原上來了一個專吃牧民牛羊的魔鬼,不但橫行霸道、為所欲為,還要求每家牧民每天要進貢一隻羊、一頭牛和一匹馬以供自己食用,如有哪家不從,它就會將他家的牛羊、馬匹全部吃光。

有魔鬼就有英雄,一個名叫阿爾金的青年被激怒了,決心為草原斬魔除害。在鄉親們的資助下,阿爾金跋涉萬水千山,找一到了與魔鬼決鬥的秘密武器——龍泉寶劍。決鬥即將開始,人們都在為阿爾金的安危擔心,也就在這個時候,草原上最漂亮的兩姐妹大小蘇幹向阿爾金表露了愛慕之情,兩人都表示要等阿爾金勝利歸來後與他完婚。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阿爾金與魔鬼的戰鬥持續了七天七夜,魔鬼呼嘯著一次次撲向阿爾金。第一天,阿爾金砍去了魔鬼的一隻胳膊;第二天,阿爾金又砍去了魔鬼的另一隻胳膊;第三天,阿爾金砍去了魔鬼的一條腿;第四天,阿爾金又砍去了魔鬼的另一條腿。但魔鬼依然兇猛,仍舊能夠呼風喚雨。

阿爾金又和魔鬼大戰了兩天,終於砍下了魔鬼的腦袋,魔鬼的心臟仍然在有力地跳動,似乎隨時都能復活過來。阿爾金用最後一絲氣力將龍泉寶劍插入了魔鬼的心臟,但當他將寶劍拔出時,魔鬼卻又活了。阿爾金撲向魔鬼,把寶劍再次剌入魔鬼的心臟,自己化作一座大山將魔鬼壓在了身下,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阿爾金山。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湖是伴隨著山出現的。蘇乾姐妹倆苦苦等待阿爾金歸來,但日日思念也沒有盼來阿爾金。後來,姐姐知道阿爾金不可能再回來了,所以常常流淚,夜夜流淚,淚水化做了大蘇幹湖,因為湖水是淚水,所以是鹹的。妹妹一直不知道阿爾金已經死去,她的心裡一直裝著與阿爾金成婚的那個美好夜晚,她等得白了頭,也沒有等到阿爾金。後來,她去世了,變成了小蘇幹湖,心裡還揣著那個甜美的願望,所以湖水是甜的。

今天,當人們來到阿克塞時,阿爾金山依然屹立在海子草原上,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海子草原,而大、小蘇幹湖鑲嵌在海子草原上,分明還在述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以及阿克塞人在草原上對於美好幸福生活的向望。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我們在阿克塞清真寺所在的街道上,找到了一家新疆大盤雞店,但主人並不是哈薩克族。大盤雞店的旁邊是一家叫桂蘭的鮮奶店,店老闆是回族人,除了鮮奶,店裡還賣一些同樣是當地產的奶製品和回族人的一些小吃。從打烊時空空的貨架看來,這家店的生意應該是不錯的。大盤雞店的老闆告訴我們,這會兒的食客大多是外地的遊客,他的店裡除了特色大盤雞,還賣當地的羊肉。他說,生態好了,遊人自然就多了,他也就能賺到更多的錢了。

阿克塞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這裡的哈薩克牧民大多是解放前從新疆北疆地區遷徙而來的。縣城原位於海拔2800米的博羅轉井溝,處在阿爾金山的衝擊扇地區,居住在那裡的人們,除了少數人以正常職業維持生計外,遊牧為當地人的主要生存方式。1954年4月成立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區,1955年改名為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建縣初期,黨和政府無償拿出資金,調撥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對阿克塞實行了三年的“供給制”。然而,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從1954年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40多年時間裡,牧民的生活條件依然艱苦,吃水、行路、看病、上學等對當地群眾來說都是難心事。直到1998年,阿克塞縣城正式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這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夢想變成了現實的時候,蘇幹湖不再有傳說中的眼淚。

博羅轉井的歷史就像它名字的來源一樣撲朔迷離。當地人說,“博羅轉井”是蒙語諧音,意為“青色墩臺”,傳說那裡曾經駐紮過一個名為包羅的蒙古將軍,博羅轉井就是包羅將軍的諧音。然而,那位叫包羅的蒙古將軍如今只有一個空空的地名了。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從縣城開始搬遷的那一天起,博羅轉井被一點一點廢棄,現在已經徹底變為了無人居住區,成為名副其實“失落的城鎮”。但就是在這種景況下,影視工作者偶然發現這個廢棄的城鎮竟然是一個拍攝電影的理想,於是也便有了電影《九層妖塔》。

為了拍攝要求,攝製組有意改變了那裡一些建築的面貌,也留下了一些本不存在於此的物件,比如倒栽蔥紮在地上的公交車、交通崗亭和加油站等等。如此,博羅轉井空曠的沙土街道、車輛的殘骸遺蹟、電影院的空曠空間、鬼屋的陰森恐怖、監獄的吱呀大門,以及政府大院的詭異塗鴉、小學的殘留板書、民房的殘垣斷壁,都留給了人們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撼。

甘肅這個小縣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歷史,卻成就了電影《九層妖塔》

博羅轉井就這樣以藝術的形式走進了電影,雖然電影放大了“探險”、“打怪”的元素,但鋪墊這一切的卻是阿克塞人漫長和艱辛的生態之旅。在誘人的原生態美食裡,我們觸摸到了。阿克塞,暖暖的。也許,《九層妖塔》把拍攝地選在這個小縣,只因這裡的人們有一段這樣的生態故事。(文/路生)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