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江裡的沙子,為什麼能凝固成石頭?

震公常平


題主這個問題,不僅有科普的意義,而且可能會引出巨大財富哦!我來說說為什麼。

我首先解釋重慶長江裡的沙子成石頭嗎?

我們看一下地球上岩石,就是我們所稱的石頭,大概分為火山岩,變質岩,沉積岩。地表上我們常見的絕大部分是沉積岩,大概佔70%。它們之間存在循環過程,當時間和地質條件發生改變以後,任何一類岩石都可以變為另外一類的岩石。

當原始物質經過熱的作用或壓力的減低,可產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漿。岩漿沿著地殼的裂隙上升至地殼的淺處,或經由火山噴發至地表,冷卻結晶形成火山岩。已存在的火山岩或沉積岩、變質岩,再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後,形成沉積岩。

河流在侵蝕,搬運,沉積這個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岩石受風化和河流侵蝕之後會變成我們常見的石頭,沙子,礦物等河流可以搬運的。但河流不僅搬運這些沙子,還包含生物的瑣屑,例如動物的屍骸,植物的木頭等,這就可能會沉積出目前我們社會所需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氣,頁岩氣等,您看是不是巨大財富?

從以上循環可以看出重慶沙子是可以重新成岩石,再變為石頭的。

但是這是需要條件,在地質上稱為“成岩作用”,研究“成岩作用”是地質學非常重要分支,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找礦,找石油,找頁岩氣等等。拿沉積岩一個分類泥質岩舉例:

泥質岩在成巖階段主要發生壓實作用和礦物成分的轉變。軟泥中富含水,其水分多達總體積的70~90%。在上覆地層的壓實作用下,排出大部分的水。因此,在深度1公里左右,泥質沉積物僅含30%的水,此時已形成泥質岩。隨著埋深加大,發生不同程度的脫水作用,最後泥質岩中只剩下百分之幾的水。礦物成分的轉變主要是由於埋深增加而溫度逐漸升高。蒙脫石在地溫 75-95℃時開始變成混層粘土(如蒙脫石-伊利石),地溫增至150℃以上時,逐漸轉化為伊利石和綠泥石。高嶺石在100℃以上時,當孔隙溶液中(K+)/(H+)比值升高時,轉變成伊利石。當過渡到初始變質(溫度為200-300℃,壓力為1×108-2×108帕)時,可出現葉蠟石和濁沸石。隨著初始變質程度的加強和繼之而來的低級變質作用,最後,伊利石被絹雲母和綠泥石代替。因此,研究粘土礦物在成岩作用中的轉變,可以提供重要的地熱信息,指示石油的生成、保存和煤級的變化。

可見這個過程只能藉助大自然的力量了,而且時間太長,人的一生估計觀察不完過程。至於題主所說重慶沙子“凝固”成石頭,不會粘土把沙子揉成,就認為是石頭了吧?

不過題主不要不往下看哦,下面才是我要說的財富。目前三峽水庫投入使用了,來自重慶的沙子最有可能就會沉積在三峽水庫庫尾。三峽庫尾這些沉積物,可能就富含礦物,如果能提煉出來,不就成財富了?我舉個例子,昆明理工大學正在研究從三峽庫尾的重慶段的淤沙裡提煉“鈧”。我查了一下,鈧的價格大概是45000--12800一公斤!



我最近回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如崇明島為什麼堵不了長江、上海浙江一帶海水為什麼黃,怎麼處理黃河泥沙等,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我是專門查閱文獻,結合自己的專業經歷和思考來回答問題的,初衷是把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今後我會在悟空問答上精選一些有趣的問題,從科學角度來解釋問題。

歡迎大家關注哦,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回答問題!謝謝大家的支持!


崑崙還東國


堆積形成,就像牙結石一樣。


治玉先生


沙子,指細小的石粒。石頭,一般指由大巖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巖體。

所以,沙子是石頭變成的,不過沙子也能變成石頭

只要是埋在足夠深的地下,有足夠大的壓力和足夠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