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中山一起的黃興結局是什麼?

Ai089757


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與孫中山並稱“孫黃”。然而,作為中國民國的重要創建者之一,在中華民國建立後孫中山繼續活躍於政治舞臺上,但是黃興卻似乎銷聲匿跡了。那麼,他到底去了哪裡,發生了什麼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黃興與10月28日趕到武漢,作為革命軍戰時的總司令。他率領革命軍在前線與清軍鏖戰,浴血奮戰,為各省獨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1911年12月,黃興被推舉為副元帥並代行大元帥職權。12月23日,孫中山回國,黃興發表聲明:“孫中山為同盟會的總理,在他回國後,自己不再代表同盟會,並且指出太平天國幾個領袖因互相爭權奪利,最終失敗,我們要引以為戒。”大公無私,令人欽佩!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興擔任陸軍總長。後來,在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黃興被免去陸軍總長一職,另任為無實權的參謀總長。黃興辭不就任,隨後被袁世凱任命為南京留守府留守,解散革命軍,並且辦理一些政府事務。緊接著,被袁世凱排擠的黃興,開始發展實業和教育事業,企圖實業救國。

1913年,發生了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案。隨即孫中山發動了二次革命,黃興被推舉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但二次革命很快就以失敗告終,孫中山、黃興等人再一次流亡日本。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他要求黨員入黨時按指印,並且宣誓服從孫中山的命令。黃興同孫意見不合,拒絕加入。1914年7月,他抵達美國,在美國他不僅籌款支持革命,而且還發起了抵制袁世凱向美國借款的運動。



1915年,袁世凱稱帝,黃興為護國戰爭多方奔走,更是借了500萬日元支援革命。1916年7月,黃興回到上海,並且同孫中山恢復了往日的親密關係。但由於他長期未革命事業奔波,積勞成疾,於1916年10月31日,因是到與胃靜脈曲張破裂初學在上海去世,時年42歲。1917年4月15日,黃興國葬於長沙雲麓山下小月亮畔。章太炎輓聯:“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密探零零發


說實話,相比於孫中山,我個人更加感冒於黃興。

(左黃興、右孫文)

雖然孫中山先生棄醫從政建立了中華民國這份勇略與偉業令人欽佩,但是比起革命所需要的實幹他的能力在無數次革命的實踐中與黃興比還是有點相形見絀。並非詆譭,革命就得各司其職,相形互補。

世人都知道有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卻不知道無怨無悔在他背後默默扶持他的黃興,或者說有意無意的忽略。



其實,打從最早期的同盟會開始,黃興的地位便不在孫中山之下,那時候的同盟會主要由興中會和華興會組成,孫中山固然為興中會領導人,而黃興更是華興會巨擘,可以說同盟會最終能夠成功與華興會黃興的領導有直接關係。

我們知道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得益於兩方面:黃興浴血奮戰;而孫中山先生則是在外國籌款,並且最終卻只是帶了一腔革命熱血回來。國內真正流血的革命大多數的戰役還是黃興領導的,但是黃興先生視革命事業與中華四萬萬同胞幸福與前途高於一切,並不居功自傲,即便後來與孫中山先生有過分歧,乃至當時競選大總統時期不少人擁護他,他也力排眾議輔助孫中山,這份不以私利亂大局的精神令人欽佩。



(中華民國建立)

後來,孫中山先生欲對袁世凱虛位以待以加速革命成功,但是黃興識破了袁世凱的狼子野心而與孫中山先生意見相左。

最終在孫中山先生一意孤行下革命勝利果實還是不幸地被袁世凱竊取,黃興與孫中山被迫逃亡日本躲避袁世凱追殺。此時兩人矛盾爆發,黃興以治病為由,被迫從東京去往美國。

不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此時在美國的黃興雖然不同意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卻仍舊與孫文招相呼應在美國替革命籌措軍資與援助,絲毫沒有另起爐灶的意思。

那時候他昔日部下如陳炯明、李烈均等不止一次為他抱不平紛紛建議其成立歐事委員會另起爐灶均被其嚴厲喝斥否決。

顯然,沒有了黃興的二次革命失敗了,倒是蔡鍔將軍的後來的護國運動收效頗豐。

(左起:袁世凱、孫中山、黃興、蔣介石)

護國運動後,痛定思痛的孫中山先生電邀黃興回國再商大事,黃興不計前嫌欣然往之。只是此時次確實不歸路,黃興先生因為長期革命落下的胃病與肝病突然爆發,最終在1916年10月21日無情剝奪了他的生命。

革命事業未竟而巨擘傾倒,悲哉、惜哉,章太炎先生輓聯“

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對其一生事業蓋棺定論。

顯然,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失去了黃興先生的革命道路並沒有走太遠。


不書公子


正好昨天去過黃興身葬地: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這個墓地就在麓山寺後,遠遠看去:黃興墓莊嚴肅穆,周邊蒼松翠柏,掩映其間......

在未來黃興墓地前,我並不知道,黃興的死竟是如此慘烈。事實上,歷史課本,也不會事無鉅細地講述這些。而這一切,還是我此行路上,經黃興仰慕者告知後才得知的。

黃興的一生,是為革命奔波操勞的一生。他的死,也是因為革命積勞成疾所致。

由於過度操勞,1916年10月10日,黃興就因胃出血住進了醫院。人說,世間最痛苦的是是七竅流血,黃興死時,雖未如此,但其痛苦程度應該絲毫不亞於此。

在醫院經過搶救治療了多日後,黃興繼胃出血後,又出現了多次大量吐血的症狀,與此同時,黃興的食道和胃靜脈也因屈張破裂,而出現了出血症狀。根據醫生的描述,黃興死前還出現了便血的症狀。

醫生推斷,這些症狀都與他一直所患的肝硬化有關。

1,2,3,4,5,通過上面的描述,便可知,黃興死時,身體出血的部位達到了5處。在這種情況下,眼見革命還未成功的黃興一直咬牙堅持著,對,他的求生意志很強。革命尚未成功,作為領袖的他,怎能先去。

但命運,很多時候都並不掌握在個人手中。

10月31日,在經過21天的搶救治療後,黃興終究還是在上海離世了。這一年,黃興年僅42歲。尚屬於日中的年紀!

但黃興的一生雖然短暫,卻摧殘奪目,充滿傳奇。這樣的一生,無論短長,對於生命本身來說,就已經意義非凡。

與同時代的有志之士相比,黃興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過人的眼光和遠見。

還在日本主持同盟會工作時,黃興就意識到了儲備人才的重要性。

在他的號召和組織下,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陸軍士官生,就有近百人加入同盟會。這些人裡,包括李根源、李烈鈞、程潛、李書城、趙恆惕、黃郛等後來的民國風雲人物。在各省響應武昌起義的也是以這批人為主。

在回國前,他就指出了陸軍學生的出路,李書城回憶說:

“黃先生以為陸軍學生須在回國後掌握兵權,但又不可暴露革命的真面目。 ”

正是因為有他的指導,陸軍學生回國後,才將注意力放在了兵權上。也因此,這些最終掌握兵權者對黃興信任有加,這也是黃興能手握兵權的重要原因。

黃興的過人眼光和遠見,還體現在他的大格局上。

回國後,他曾發起創辦了《世界報》,希望人們以“世界之眼光為眼光、世界之生活為生活”。黃興給五個兒子分別命名:歐、中、美、球、寰,女兒的名字都有一一個“華”字。

在這些之外,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還有著今世人難以理解的人類情懷和世界眼光。

這點,在他給教堂的題字中,就可見一斑。1912年黃興回鄉之後,為一個教堂提字,至今流傳,上書著:

“耶穌聖名,敬拜宜誠,辭尊居卑,為教世人。”

相比上面講述的這些,黃興一生,留下爭議最多的,是他與孫中山的關係。

晚清時期,黃興和孫中山同為革命領袖,兩人在能力和革命貢獻上不分伯仲。世人都說,一山不容二虎,革命也是如此。

同盟會最初的組成,是黃興領導的華興會和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

從成立之初的力量和影響上看,興會的力量及影響都較興中會為大,但黃興卻在選舉本黨總理時說:

“我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

此後,黃興便開始與孫中山以上下級的身份共事。據鄧家彥回憶,同盟會成立後,“克強先生(黃興)對於總理,畢恭畢敬”。

從這點結合後來黃興屢次維護孫中山地位來看,黃興與孫中山之間,雖最初是合作伙伴關係,但後期,他一直認同孫中山適合這一位子。

那麼,既如此,兩人之間何以會頻頻爆發矛盾分歧呢?

這一點,在我看來,絕不是黃興想取代孫中山,或者不滿孫中山統治。而僅僅是因為:黃興與孫中山各自理念不同。

簡單講就是:略言之,孫中山有權變,習慣隨著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改變應對策略;而黃興則更重原則。這點,從兩人討袁時的不同策略就可以看出。

此時的黃興主張通過法律途徑或許就能把袁搞臭搞倒,而中山則決心通過武力打倒袁世凱。但黃興知道,此時革命黨這邊,無論武裝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革命力量都遠不及袁世凱,勝負不打可知,打後,果然,革命力量瓦解,於是孫、黃都亡命日本。

這次以後,孫中山並未認識到自己的決策有誤,二次組黨時,他依舊要求所有黨員聽命於他。這無疑讓黃興不滿,黃興是堅持原則的人,他雖服從孫中山的領導,但同時也堅守原則,這注定,他不會堅持“錯誤”。所以,他對孫中山此時的獨裁傾向產生了不滿。隨即,他出走美國。

而此時的孫中山,卻還在黃興出走後寫信給他說“失敗是因為黨內人心渙散”,意思是,黃興反對孫中山武力討袁導致討袁失敗。

此時的黃興並未公開表示過什麼,但他心裡肯定對這個“領導”多有不滿。他出走的目的表面看是任性之舉,實際上,卻大有希望孫中山能因他的出走有所反思的意思。但遺憾的是,孫中山似乎從未真正冷靜思考過。

這以後不久,孫中山與黃興也有會面,但不久後黃興就英年早逝了,實在可惜。

從黃興後來的種種表現看,他依舊會擁護孫中山的領導,只是,同樣地在原則性問題上,他依舊不會讓步,因為在黃興心裡:孫中山重要,但國家人民利益更重要。

歸結:孫中山與黃興的分歧,絕非少數人傳言的“為誰做領導”而引發,而僅僅是因為兩人理念的差異所致。

對於黃興而言,領導人的身份,他從未看重過,他的格局也註定他不會在乎這些。


奇扒公式


黃興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革命黨領袖,與孫中山並稱“孫黃”。因黃興重於實踐,孫中山重於理論,同盟會時期許多起義都是黃興親自指揮,所以黃興在海內外革命黨人中名氣甚大,有時甚至超過了孫中山。但辛亥革命以後黃興逐漸淡出了政治舞臺,他最後的歸宿究竟如何呢?

二次革命特別是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以後,黃興與孫中山在鬥爭策略和理念方面產生了嚴重分歧,1914年6月30日,黃興被迫離開東京前往美國,黃興此舉名義上是赴美治病,其實事實上是與孫中山分道揚鑣。

黃興到美國後,繼續從事反袁鬥爭,從未有另立山頭與孫中山競爭之意。當時黃的許多部下比如李烈鈞、陳炯明、柏文蔚、李書城等人都為黃興的遭遇鳴不平,他們發起成立了歐事研究會,欲奉黃興為領袖,與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一爭高低,但遭黃興嚴詞拒絕。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21日)

離開了黃興的孫中山百事不順,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淪為配角,最後中華革命黨也悄悄收場。護國運動結束後,孫中山痛定思痛,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於是專門敦請黃興回國,再次共舉合作大旗。黃興不計前嫌,欣然回國與孫中山相聚,兩位革命巨人和好如初。但讓人可惜的是,此後不久黃興因病逝世,年僅42歲。

再說幾句不算題外的話,黃興一直維護、尊重孫中山的領導地位和威信,同盟會內部曾發生過多次倒孫擁黃事件,都是黃興主動安撫平息。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內醞釀中華民國首位大總統人選,許多人都傾向黃興,但最多還是黃興力排眾議,勸說黨人等待孫中山海外歸來領導新政府。實事求是地說,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黃興之功不亞於孫中山。


民國年間那些事


儘管黃興去世的時候,章太炎為黃興寫下很威武霸氣的輓聯:“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實際上在黃死後,就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一個在辛亥革命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人物,最後也只能是暗淡的結局。

很多人將孫中山和黃興的搭檔看作天衣無縫,只要精誠合作,一定會取得成功,實際上是黃興拿孫當兄弟,孫拿黃興當槍使。

為革命志向放下成見追隨孫中山的黃興

晚清時期的革命運動大部分都是以地域為基礎的反清組織,逐漸發展起來成為革命組織,比如,興中會是以廣東為基礎,領袖主要是孫中山、汪精衛、胡漢民等人;華興會以湖南為根基,領袖主要是宋教仁、黃興等;光復會是以江浙為根基,領袖主要是陶成章等。

這些組織散落在各地,有著不同的革命訴求,不同的組織方式,只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推翻清政府,正是懷揣這樣的革命願景,多個革命組織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質的資產階級政黨,革命有了統一的口號,統一的大綱,統一的願景。

同盟會的成立,極大的凝聚了反清的力量,對於反清革命運動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然而這個組織終究是臨時拼湊的班子,成員在革命理念上還是有諸多不同的,尤其在接受日本人資助的問題上,宋教仁等人極力反對,而孫中山則認為,只要日本支持中國革命,即使放棄滿洲也在所不惜,正因為如此,同盟會在1907年就上演了一部分家大戲,孫中山的老班底到南洋另立總部,光復會集體退出,按照道理來講黃興應該和宋教仁繼續一起並肩作戰,但是孫中山太會講了,什麼三民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說得一套一套的,黃興就被感召了,追隨孫中山了。

所以,黃興能夠以一個湖南人的身份追隨孫中山廣東幫,實在是放下了地域成見,忽視革命手段,要跟孫中山共創大業。

黃興是一把好槍,可惜沒用在正地方上

然而,雖然黃興拿孫當兄弟,孫是在拿黃興當槍使,在1907年同盟會分家之後,黃興幾乎全程領導了孫中山指揮的起義運動,實際證明,黃興的確是一把好槍。

從1907年到1911年的四年間,黃興參與指揮了欽州、城防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州、廉州、上思起義,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儘管在過程中黃興始終身先士卒,英勇作戰,然而這些起義都已失敗告終,並且被當時一些評判家認為是零星式的自殺運動,拿革命青年的命不當命,並且將除黃興以外的孫中山、汪精衛這一票領導人稱為遠距離革命家,也就是革命不靠行動光靠嘴。

然而孫中山的革命理念是要鬧革命就在廣東鬧,範圍擴大就是兩廣,再多點就是雲桂,其他不能再遠了,這種基於地域上的革命精神,縱橫認為也是孫中山未能做大的根本原因,胸懷不夠寬廣。

宋教仁等人就認為應該將革命的重心放到長江流域,並且一直在華中地區活動,實際證明武昌起義的成功將孫中山多年的廣東革命故事打得是支離破碎。

槍是好槍,沒用在正地方,因此人們評價黃興領導的從未成功過一場的革命運動解釋為“越挫越勇”。

最後與孫中山分道揚鑣,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本來以為革命成功就能過上好日子,結果清政府被推翻了,又冒出個袁大頭,當時的民國那真是剛剛推翻了一個世界,還沒來得及重建,因此充滿了混亂,能夠控制時局的,實際上還真就得是袁大頭,在辛亥革命中,南北兩派也達成協議讓袁大頭當大總統。

結果當時的宋教仁在到北京的路上被人殺了,與宋教仁關係一向很好的黃興還沒說什麼,當年在日本跟宋教仁吹鼻子瞪眼的孫中山不讓了,這不是打我們革命黨人的臉嗎?丟你老母,幹就完了。

黃興當時不太同意二次革命,因為要是能打過北洋軍,辛亥革命過程中就不必跟北洋軍議和了,再說清政府都推翻了,還鬧啥勒!

當然,相應中山先生的號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黃興還是衝了上去,結果不堪北洋軍一擊,二次革命失敗。

孫中山痛定思痛,決定建立一個絕對服從黨魁的政黨,將原來的革命黨人整合成中華革命黨(有沒有點像中華小當家的感覺),所以入黨人員,無論資格多老,貢獻多大,都必須按手印,宣誓絕對效忠孫中山。從革命願景上來說,革命是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達成了,再次推翻袁世凱的專制統治,那麼,孫先生現在這是在幹什麼呢?

尤其是不管資格多老,貢獻多大,說得不就是黃興嗎?因此黃興最後沒有簽字,和孫中山分道揚鑣,不久就因為早年積勞成疾一命嗚呼了。輓聯和葬禮都挺風光的,無奈是一事無成啊!


史論縱橫


我是“紅雨說歷史”,黃興是湖南長沙人,朱德總司令說“湖南人最霸氣”。確實黃興很霸氣,他和孫中山先生並稱“孫黃”,是偉大的革命家和軍事家。


黃興一身好武藝,學習成績優秀,被派到日本留學。在日本不僅學習了文化知識,根據自己的愛好學習日本現代軍事,練就了一手好槍法。

1903年,俄國要佔領我國東北地區,黃興組織抗擊俄軍,開始了他“馬背上”的軍隊生涯。

1905年,孫中山創立同盟會,黃興在過程中貢獻突出,並且在同盟會的職務,僅次於孫中山。後來,他以出色的軍事才能多次組織同盟會起義。後來,我們熟悉的黃花崗起義就是黃興的總指揮。起義雖然失敗,但是黃興聲名遠播。據說戰鬥中,黃興的食指和中指都被打斷了,他就用無名指扣動扳機,繼續殺敵。我們從孫中山先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可以感受到那種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崇敬。



武昌起義後,黃興擔任革命軍總司令,在湖北前線親自督戰,士兵們大受鼓舞。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黃興因為卓越的軍事才華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後來擔任江蘇討袁(袁世凱)總司令。


黃興在討袁失敗後經過日本,美國漂泊後,回到祖國,1916年,偉大的革命家在上海因胃出血,病逝,死的時候才46歲。


紅雨說歷史


黃興的結局,用章太炎寫給他的輓聯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身死名垂。

1916年10月10日,黃興因為胃出血入住醫院,同年10月31日,黃興因食道與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在上海去世,年僅42歲。

↑黃興的一生可謂是操碎了心↑

黃興死前多次大量吐血,肝臟明顯腫大,結合黃興的死因,可以推測黃興患有肝硬化,導致了門靜脈高壓併發症,最終死於消化道大出血。小編曾經有個忘年交朋友,也是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他有一天晚上吃了一口燒餅,結果食道被燒餅劃破,導致大出血,幾乎死掉,可見這種病症的兇險程度。

黃興一生是奔忙愁苦命,多年來為革命事業奔跑,在巨大壓力和繁多事務壓迫下,積勞成疾。稍作梳理,可以看到黃興這一輩子忙碌的事情還真不少:

↑黃興故居,今湖南長沙市黃興鎮↑

黃興1874年10月25日出生於地主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22歲考中秀才,青年時代的黃興深受明朝大儒王夫之的影響,而且酷愛武術,拜師李永球,學習巫家拳,可謂文武全才,身強力壯!

1902年,黃興趕上了公費留學日本的機會,入讀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正是在這段時期,黃興開始積極接觸政治,為其以後的革命事業奠定了基礎。

1903年11月4日,虛歲三十的黃興在給自己慶祝生日的時候,高調宣佈賣掉自己家裡莊園的36畝地,約請章士釗,宋教仁等十二人,在長沙集會,以興辦礦業為名成立“華興公司”,這家公司明顯是掛羊皮賣狗肉,表面經商,背地裡口號是:“同心撲滿,當面算清”,赫赫有名的華興會就此成立!

↑青年時代的黃興↑

1917年4月15日,黃興以國葬的規格葬在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和他比鄰不遠的,是蔡鍔的墓穴。從創辦華興會到去世,短短14年時間裡,黃興爆發出超強的人生能量,變賣大部分家產,先後兩次策劃長沙起義,皆以失敗告終,直到他結識了孫中山。

↑華興會創立者合影,前排左一是黃興↑

結識孫中山之後,他就成為了中國同盟會的主幹,一方面發展革命分子,一方面自己籌劃參與起義。黃興籌劃過許多次起義,絕大部分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卻從不氣餒,屢敗屢戰,起義本來就是高壓力,高風險的工作,黃興身體一直處於透支狀態,42歲英年早逝並不意外。

黃興去世後,各界給他的評價耐人尋味,人們把他和孫中山作對比,說孫中山是思想家理論家,而黃興則是踏踏實實的實幹家,毫無疑問是民國的開國元勳。但宋教仁卻認為黃興性格過於優柔寡斷,其實是在指責黃興過於顧全大局而向孫中山不斷妥協。

↑黃興手書,討伐袁世凱時寫給吳池尊↑

清末民初另一風雲人物袁世凱看人毒辣,曾這樣評價黃興:“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然不免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此評價堪稱精準。

黃興對孫中山幫助巨大,在多次黨內倒孫風波中力挺孫中山,他能夠抵擋住名利的誘惑,大公無私,委曲求全,抱著“成事不必在我”的謙虛胸襟,贏得了絕大多數民國元老以及後人的高度評價。

↑黃興彌留之際,女兒黃振華深情撫摸他的額頭↑

關於他的故事,以後真要好好講講……


我見青史多嫵媚


“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這是章太炎先生寫給黃興先生的輓聯,恰如其分的描繪黃興先生的一生。

作為一個湖南人,對於黃興先生和蔡鍔將軍,總是有些許崇敬,每次遊嶽麓山,總會去黃興墓和蔡鍔墓去瞻仰一下。

如果說是締造了中華民國,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孫中山這三個字!然而黃興和宋教仁這兩個名字卻總是被人遺忘!


大家都知道中國同盟會,卻不知道同盟會的主體是興中會和華興會。興中會是孫中山先生組建,華興會則是黃興先生組建。憑黃興的地位,完全有能力與孫中山一較高下,可是為了顧全大局,黃興一直選擇擁護孫中山,哪怕當時國民黨內部多次倒孫擁黃!

很多人認為孫中山更多的是一個思想家和理論家,黃興是實幹家。誠然,辛亥革命前後的多次起義,實際的領導者和策劃者都是黃興。但黃興也是有這自己的政治理念,為此還和孫中山有過分歧。


很多人說,黃興這個人沒啥能力,領導的起義大多是打了敗仗。這個也確實不假,比如說廣州起義,長沙起義都是以失敗告終。放在當時那個背景,不見得有人會比黃興做的好,至少,黃興去做了,邁出了第一步。

只是可惜,時不我待!黃興先生因為長期的操勞,積勞成疾,最終因胃病和肝硬化而在1916年去世。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葬禮!

如果黃興先生再多活幾年,也許中國革命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胡史亂翔


由於長期為革命事業而奔波,積勞成疾,1916年10月10日,黃興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最終因食道與胃靜脈屈張破裂出血(肝門靜脈高壓所致;根據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腫大所推測,為肝硬化常見之併發症)在上海去世,時年僅42歲。孫中山親自主持治喪活動。次年4月15日國葬黃興於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


看不見的城1


孫中山要改組國民黨,而國民黨前身是同盟會,都是一幫黑道人士,孫中山想要去除這幫黑道,重新建立一個正規黨派,而黃興是這些江湖幫派的領袖,兩人理念不合,黃興認為孫中山在國外籌錢,不知道自己跟這幫弟兄們在前線革命多麼艱苦,而孫中山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在國外籌來的錢,卻遭在了這幫不正規人士手裡,最後兩人分道揚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