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譜的跪坐養生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近來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群體中,流傳跪坐(正坐)養生,宣稱跪坐有多少多少好處,某知名網紅也開始傳授正坐方法。這種坐的姿勢是:雙腿併攏屈膝跪下,腳背向下,臀部坐在小腿和腳踝上,上身挺直。這種坐姿,日本稱為“正坐”,中國稱為“跽坐”。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日本社會還相當程度地保留著這種坐姿,在中國是廢棄千年的老古董,近來被傳統文化倡導者們又復古了出來。跪坐,中國古代是有的。跪坐養生,古人既沒講過也沒實踐過,這東西剛出爐,是復古者偽造的新事物。

宣揚跪坐者,不但把跪坐當做傳統文化禮儀,還抬高到心性修煉,神秘主義修行的高度,更添加了不少養生健身治病的效果,近乎把其說成是包治百病的奇方妙法:跪坐可以修身養性,養肝明目,活血化瘀,治腰疼,正脊柱,補腎扶陽,防治陽痿、膝關節傷病,減肥……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然而,上述這些跪坐的好處都是子虛烏有。

跪坐在椅子普及前是古代亞洲普遍的坐姿,古代中國人在正式或公共場合跪坐,一是因為沒有椅子,二是沒有底褲、長褲,其他的坐姿要麼姿勢不端正,要麼因為沒有底褲、長褲會暴露下體。

從形象和禮儀方面考慮,只能選擇跪坐,雙膝跪地,把臀部放在在小腿和腳後跟上,可以避免這些問題。選擇跪坐是條件所限,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因為跪坐對身體有益。在私下的場合或不在乎形象、不受禮法約束的古人並不採取跪坐這種難受的坐姿。孔子朋友原壤,孟子的妻子,莊子,都有不跪坐的知名典故。孟子妻是在居傢俬室,原壤,莊子是不受禮法約束。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中國古人跪坐導致膝關節和腳骨的變形、傷病在考古中很常見,因此有了一個專門的考古術語,出土骸骨因為跪坐造成的蹠骨變形被命名為:跪距面。有考古工作者能從屍骸的膝關節、腳骨的骨質增生和關節變形情況判斷其大致歷史年代。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晉平公和叔向跪坐聊天,晉平公因為尊重叔向不改變坐姿,跪坐得小腿疼、腳麻、抽筋:“叔向御坐,平公請事,公腓痛、足痺、轉筋而不敢壞坐。晉國聞之,皆曰:‘叔向賢者,平公禮之,轉筋而不敢壞坐’。”

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歷數他受不了的事,其一是“危坐一時,痺不得搖”,說他跪坐一會兒,身體就疼痛麻木。

跪坐時,脛骨受力、膝關節受到擠壓,傷害脛骨、膝關節的關節面、半月板。踝關節和腳骨受到的擠壓會傷害踝關節、蹠骨。長時間跪坐對腿部關節、骨骼的傷害會造成骨質增生和關節變形,還會導致羅圈腿。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跪坐對血管和肌肉的擠壓,會阻礙腿部血液循環,也對健康不利。

跪坐還會對膝下坐骨神經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肢體麻痺。瑜伽的雷電坐和跪坐的姿勢一樣,由於練習瑜伽雷電坐造成的足下垂多發,由此產生了一個專用醫學術語:瑜伽足下垂。

某著名網紅,對跪坐有如下高論:“正坐:(1)與跪坐區別在於先是腳揹著地,還是膝蓋著地;正坐是腳背先著地,更利於保護膝蓋骨;坐姿差異不大,但是內在精神迥異;正坐正氣凜然,跪坐卑躬屈膝。”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這位網紅影響力很大,粉絲眾多,被很多人視為得道者。跪坐傷害是跪坐後的坐姿造成的,與跪坐下去時的方法沒關係,不管是腳背先著地,還是膝蓋先著地,坐下後的姿勢都是一樣的,受到的傷害也沒區別。

跪坐也好、正坐也好,壓迫膝關節、踝關節、腳部骨骼、腿部血管肌肉的坐法,會對人體造成無法避免的傷害。總而言之,跪坐是一種有害無益的坐法。

跪坐是古代生活用品用具落後,不得已採用的坐姿。跪坐既痛苦、又有害健康,是落後時代的坐法,在有了椅子、長褲後就被中國社會放棄,成為歷史遺物。對於傳統文化,要以當代的眼光客觀看待,不要一味盲目崇古、復古,甚至無中生有,搞出跪坐(正坐)養生這種不著調的東西來。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稿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崇尚科學 反偽破迷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科學事業最大的支持!

不靠谱的跪坐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