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從不讀書但其遠見、思維方式、做事方法卻那麼卓越?

yuzuki


首先,人們似乎總是會預設出“讀書才會有遠見”“讀書才能會做事”這樣的觀點。

這不奇怪,中國文化一直是崇尚傳統的,傳統認為,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都是“會讀書的才有出息”。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獲取知識的方法越來越多元了。即使你看到一個人從不讀實體書,也不能保證他不去閱讀那些線上的文章;甚至,除了攝取文字之外,影像欄目、語音課堂等等也是非常方便的獲取知識的方法。是選擇“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的答案已經變得非常靈活。

即便是那些讀過眾多所謂“成功學”書籍的人,也會被理論所限制,在工作中找不到方法來應對實際問題,反而是在工作中認真觀察、善於總結的“實踐派”更勝一籌。能否達到卓越,最重要的應是人本身是否具有學習的心力與能力,而讀書終究只是達到目標的萬千方法中一種罷了。


柏燕誼心理諮詢師


驍說職場觀點: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很多人的優秀來自於實戰和反思,如果在此基礎上多讀一些書,更會如虎添翼。

我身邊還真有一個朋友,讀書少、掛科多,每天都是不務正業的樣子,但是他的工作、投資、成長近年來卻做的風生水起,看事情清晰透徹、解決問題八面玲瓏,他(暫稱為優秀者)是如何做到的呢?說說我自己的思考。

1、來源於自身摸索後的總結和成長,是優秀者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來源,善於思考是成功的最必要保障。

讀書,最好是讀好書,根據自身成長需求,我以為:一是讀好書最好的效果是產生共鳴——你與作者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你深度認可他的觀點;二是作者總結了好的方法、方式,拿來就能用的。

注意:上面這兩種方式都是來源於大量的實踐、大量的總結,如果你在沒讀書之前已經把這些事情做的特別好了,那你對自身這套方法論的理解,已勝於很多同行。

2、好的領路人和參照人,可以進一步推動優秀者的成長。

他遇到一個好的領導,讓他對自己的職業在一開始就有了較深的認識:一是工作居然可以這樣做,問題原來可以這樣思考;二是我未來的樣子就是領導現在的樣子,他是如何成功的,我又如何該向他學習;三是領導在關鍵環節給了他很多提點和支持,讓他豁然開朗。

注意:在思維方式上,你如果能得到高手的指點,那你進步一定很快,因為你透過現象看到的是本質,是舉一反三的源頭力量。

補充一點:其實說到這裡,我覺得題中的觀點略片面,你只是看到了暫時的一面,漫漫人生路,要想持續精進,讀書一定需長期堅持,讀經典更是必不可少。換句話說,不論是事業成功還是修養心性,讀書也許都是殊途同歸的選擇。

尤其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更需要系統性的讀書學習去對抗焦慮,去提升自己的視野和格局。

歡迎訂閱驍說職場,更多職場乾貨問答期待與你分享。


驍說職場


讀書絕對不是獲得知識,獲取人脈,提升自我的唯一方式。想要提升自己方式方法有非常多的道路,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有錢人,或者是事業做的非常成功的人,他們也並不一定是讀書非常多的人,那麼他們到底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來獲取信息資源,並且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優化自己的做事方法呢?下面我給大家羅列幾種方式:

結交真正有價值的人脈

很多人認為認識非常多的人,就是結交到了很多的有效人脈,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能真正交往,並且是深度交往的人,往往不能超過十個人,那麼這十個人就決定了你自己的社交圈,以及你能否通過這十個人獲取到你所需要的真正有效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有錢人,經常不去看書,看報不去看微信朋友圈,但是他們有一群非常高質量的朋友,他們與這一群朋友常常聚會在飯桌上,社交場合,在不斷的交流有效信息,並且抱團成長,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極低的社交成本就能獲取到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因此你必須要找到你最需要的那十個人。

見識更大的世界,與更優秀的人交流

另外你不能僅僅看著十個人,你還要去見識更大的世界。剛才所說的十個人,僅僅是說你深度交流,花更多的時間跟精力在彼此身上的人,但是除此之外,你還要通過各種的行業聚會,社交場合去認識非常多優秀的人,然後通過他們的眼界來為你增長見識,而且常常要多出去走一走看看這廣闊的世界。

善於不斷總結

最後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傳統企業家,他們不懂什麼理論概念,但是他們非常善於從實踐當中進行總結,然後對自己的工作企業進行不斷的優化,他們或許沒有這麼多的大道理,但是他們能從很多的事情真相當中找到為他們優化的那些方法論,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從而不斷的將自己的企業越辦越好,因此懂得實時覆盤,實時總結,從而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論也是十分重要的。


朱少鋒


我們總是會遇到有這樣一類人,平時看他不怎麼讀書,但是遇到問題依舊能口若懸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就奇怪了,他不讀書,怎麼懂得這麼多呢?如果你真的這樣以為,那你就錯了。他們不是不讀書,而是掌握了方法,如果我們學會了這些方法,我們也可以變得卓越。

一、多讀書不如會讀書

與其說是別人不讀書,不如說是別人會讀書。要知道,作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豐富的知識,很有可能在社交圈“出洋相”。那些看上去不讀書的人,只是找對了讀書的方法,他們讀的1本書,也許可以抵得上你讀的10本書。

那麼,我們自己應該怎樣讀書呢?

首先,讀書最好鎖定一個主題,在未完全瞭解這個主題之前不要輕易更換,要想更好的運用自己所讀的書籍,我們選擇的書應該與自己的職業相關,然後集中閱讀這些書籍。依照此種方法讀書,只要每天花上半個小時就會令你終身受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事半功倍並不難。

其次,莫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書本上。這類書多半是懶散或是窮困潦倒的作家,為了娛樂那些無所事事、學識淺薄的讀者而炮製的。這類書在市場上有一定比重,稍不留神就能看到它們鋪天蓋地操的朝你湧來。此類書毫無益處,你最好把它們果斷捨棄,不要讓它浪費了你寶貴的時間。

最後,社會是一本大書,我們應該不斷翻閱他。從社會中獲得的知識,要遠勝於我們在書籍中獲取的。如果有機會參加聚會,或是與他人交際,請暫且把手頭的書拋開,你可以從這種社交中學到更多實用的知識。

二、要學會娛樂

不要小瞧那些成天不讀書,喜歡出去浪的人,除去那些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們,有一部分人並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他們看似的不務正業,其實是將娛樂變成一種學習的工具。上述曾說,社會是一本大書,而適合的娛樂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融入社交圈,鍛鍊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的能力。

不過,娛樂也要有選擇。有的人想,既然娛樂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那我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吧。但這樣的娛樂只是瞎玩,根本無法從中獲取任何能力。你要清楚,你娛樂的目的是什麼?不要做無意義的事情。

同時,我們要要牢牢記住,選擇適合自己的娛樂方式,不要亦步亦趨,把別人的娛樂強加在自己身上。你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不是當前的流行去選擇,掂量一下現在的娛樂方式帶給你的各種後果,然後依據理智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要學會多溝通

卡耐基說過: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 ,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的技巧。”可見 ,我們要想達到某種境界或具備某種能力,是需要多方面共同促成,而非單方面的因素。所以,我們看到一些人讀書少,但是遠見、思維方式、做事方式卻很卓越,並不是他們天賦異稟,而是除了讀書之外,還有多種途徑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思維和能力,只是我們沒有注意罷了。

其中人際關係就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人際關係的好壞是一個人思維能力、做事方式的綜合體現。對於我們來說,多溝通就能獲取更多的信息,也就能瞭解更多新的見解,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那些“不讀書”但具備遠見卓識的人,往往有個共同特性,就是可以在社交場合遊刃有餘,而這正是他們具有遠見的重要原因。

那麼怎樣處理人際關係呢?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關鍵是要意識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滿足自己,又尊重別人。

要做到處理正確的人際關係無外乎一下幾方面:

1.真誠。要想有效溝通,就需要關係的雙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與人交流。沒有人不喜歡真誠的人,如今大家普遍缺乏安全感,而真誠的人往往能使周圍人卸下防備,減少自我防衛。當然,這樣做也會冒一定的風險,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裝起來是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的,也就談不上良好的溝通。

2.主動對人友好,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主動表達善意能夠使人產生受重視的感覺,也就會令人產生好感。

3.人際關係的平等原則。平等是一切交流的基礎,任何好的人際關係都無一例外是從平等開始的,平等可以讓人體驗到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幫助我們在良好的氛圍裡開始一段溝通。

那些看上去不讀書但其遠見、思維方式、做事方式卻那麼卓越的人。不外乎他們擁有高效的學習方法來讓自己事半功倍,正確的娛樂方式陶冶自己的情操,人情達練讓他們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學習這些閃光點我們也可以做到更好。


有書快看


我認識一位只讀過初中的、5a級海島景區的老闆。他從海鮮大排檔開始創業起步,歷經潛水公司,股票投資、酒店工程,直到執掌數億資產的景區運營。其執業投資跨度,令普通人難以想象,而且就其投資成效來看,幾乎每個行業都堪稱完美。詫異的是,題主在問題中提到的、不讀書但有卓越遠見、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的人,竟然與其完全契合。

早些年,我還在做記者的時候採訪過他。我問,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跨度投資?他說,有些是機會的引導,有些是不得已。我問,經營這些跨度很大的行業,會不會覺得吃力?他說,我讀的書少,所以就需要在學習、專注和堅持這些方面比別人做得更多。我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強硬的人。你說的”堅持”,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是什麼支撐著你這樣堅持著一路走下去。他說,是我的”敵人”成全了我。

顯然,我的這位朋友在很多地方,跟別人想的不一樣,而且,做事的方式也與別人大相徑庭。舉個例子來說,景區建設初期,象碼頭興建、水電貫通這樣的基礎設施,難度之大,超乎想象。專家顧問來了一批又一批,不是鎩羽而歸,就是搖頭離開。不得已,只能用他自己的方法咬牙堅持。在別人看來,自己”鼓搗”如此複雜專業的工程,無異於拿上千萬的投資做賭注,但事實上,他成功了。目前,景區的碼頭已經歷過兩次百年一遇的颱風而穩固異常,並且成為那些早先離開的專家們競相來取經的典型案例。此外,島上的水電工程也是由他手下的那些潛水兵出身的員工,硬是一米一米地從海底長時間的作業而艱難貫通的。


以我對他的瞭解,這個人書讀的少,但學習的能力很強。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讀書少,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為琢磨起來要花幾倍於別人的時間。還有,就是我只讀有用的,我會聽,聽媒體,聽別人的意見,然後自己琢磨。

或許由此可以看出,一個有遠見、有獨特的做事方法的卓越的人,與讀不讀書、讀多少書之間 ,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從我的朋友身上看到,一個卓越成功的人,最不可或缺的素質,就是堅持的韌性和超常的執行力。而一個從不讀書或者讀書很少的人,往往會在這兩個方面有著更出色的表現。


電影私享


是的,沒有錯,有些人不讀書,甚至不識字,卻有遠見卓識,但是也是有原因的。

比如說《亮劍》中的李雲龍,出身捏匠,就是個編框的農民,但是參軍後,卻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才,與其說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稟,不如說還是本人善於觀察和思考,並善於積累經驗,才培養出他優秀的素質。



也有很多的老者,雖然沒有怎麼讀過書,但是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對事物剖析的也是捉襟見肘,這是主要由於他們豐富的閱歷,見多識廣的原因。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使一個人清澈,不迷茫,“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亡”,否則讀書也是無用的。

不過有一句話非常透徹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讀書,還要有實踐,才能使一個人出類拔萃、遠見卓識。


我是焱垚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在很早以前曾經在網上看過的一篇連載《錢是怎樣賺的》,作者在裡面提到他的一位遠房親戚,這個人沒怎麼讀過書,但是後來成了老闆,對員工也很大方,福利方面從來不吝嗇,當作者勸他不必這麼大方時,他回答說:“這不過是一種經營而已!你得先讓人家有利可圖,然後自己才能賺錢。我需要的不是什麼競爭優勢,而是服務優勢。別人之所以幫我賺錢,讓我賺錢,只是因為我給他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這些人 也包括我的員工,以及所有同我合作和業務來往的客戶在內,不只是顧客才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有時比顧客更重要,特別是員工,我要把他們當成顧客對待。”

看,這就是很有遠見的做法。

作者有次想和這位遠方親戚合作,對方不很感興趣,給出的原因是“你們太聰明瞭。”

後來他又解釋說:“你們過於自以為聰明,拒絕了身邊值得利用的人才和條件去配合你們,因而勢單力薄,顯得孤掌難鳴。要想從事經營這個行當,你就非要融入社會中去,要想成功的話,更要善於利用周圍的人和物,他們能夠為你解決所有的問題。

“然而,這些有用的資源,並不在你的身體裡面,而是出現在你的周圍,需要你有這樣的能力,把它們吸引過來並加以運用,這才是那些企業老闆們取得成功的法寶! ”

其實這個人所說的,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聰明人太相信書本的力量,總是想著讀書、讀書、讀書,但卻不知道,其實多向身邊的人學習、融入社會,也是很好的學習手段,相比讀書,甚至可以說是更接地氣,唯有了解身邊的資源才能善加利用,而利用的前提,也是要自己有能力才行,否則無法撬動資源。

所謂“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其實說的也是學習,樂於向別人學習,樂於向身周的一切學習,這種效果,要遠遠超過死讀書。

而且,一般來說,這類人特別善於反思和總結,他們會以別人為鏡,來看自己的得失,也會不斷反思自己的所為,是否正確、如何改進,唯有如此,人的閱歷才會成為寶貴的財富,成為通往成功的橋樑。

所以,不要太過迷信讀書,讀書只是成長途徑的一種,一個人必須要把自己融入到社會、融入到團隊,要去接觸優秀的人們,這樣,自己也才能變得優秀、變得卓越。


蕭秋水


讀書的人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不一定卓越,也不一定有遠見!這和個人的社會閱歷和智商,情商,性格等方面都有關係!




你某沒有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很多大老闆都是初中高中畢業,有的還是小學學歷,而手底下打工的人很多都是大學生!讀書多了也不一定都有能力,只能說能讀書能增加和開闊個人的視野,增加個人的修養,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拓寬知己的知識面!思維方式和辦事能力,讀書確實能彌補一些,但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有的人性格比較直,有的人性子比較急,讀書很難改變性格,這是有遺傳基因和後天的努力都有關係!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麼,性格決定命運,知識改變命運!看樣還是性格起了主導作用,有的人天生口才好能說會道,有的人是通過後天的努力,變得很有能力,情商這個東西有的人是與生俱來,讀書也不一定能改變!有的人天生的木訥,腦子比別人慢半拍,也就是所說的反應遲鈍!讀書是很難改變的!



說白了一個人的遠見,思維方式,做事方法,卓越不卓越,個讀書不讀書影響不一定那麼大!凡事都應該客觀的去分析,不應該是片面的,任何事物都有他得兩面性,物極必反!好讀書,不去會做人,現在社會口才,智商,情商,社會閱歷,悟性,人際關係,家庭背景,涉及到方方面面,現在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不是光讀書那麼簡單的,要是讀書都能使人飛黃騰達,現在社會那麼多大學生,那還了得!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和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孫偉129821113


在生活中常見到一些思維和做事都非常卓越的人,學歷卻很低,我們常常會疑惑:這些不讀書的人卻能很優秀,是否讀書無用?

答案當然是NO。

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獲取的是前人形成文字的間接經驗,而“行萬里路”則代表的是自己經歷的直接經驗。

直接經驗從實踐中得到,是間接經驗的"源頭",例如你親自去種花

間接經驗是從書本上得到、或者是道聽途說的,是直接經驗的"流",例如你在書上看到種花的知識。

我們看再多關於養花的書,可能也並不比一個目不識丁的花農更有權威,所以間接學習固然重要,但是並不是提升認知的唯一渠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生動深刻的闡述了兩者的不同之處。

那些看起來不讀書的人,一定沒有放棄其他獲得生活經驗和技能的渠道,在對人生的認知這條路上,他們一直在不斷積累和踐行。

我們的社會中,有許多學歷不高,卻依然叱吒風雲的人物,我們來分析一下卓越的人所需的因素吧。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後,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

李嘉誠總結自己的成功,在他看來,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

“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定自己能建立一個信譽!”

誠然,知識很重要,但是不是全部,勤勞和拼搏才是立世之本。

學歷較低的人,要想獲得成功,需要更加踏實努力,他們踐行一步一個腳印的價值觀,用血和汗鑄就了自己的卓越和成功

這些人,不能說不讀書,只是他們讀的,是人生這本最為複雜的“無字天書”。

而愛讀書的人,獲取了知識和間接經驗之後,需要“知行合一”,方能不淪為“書呆子”之流,成為人生贏家。

譬如,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講師,幫助過無數的家長和孩子,但是我未婚。我聽過許許多多的課,看過非常多的書,懂得各種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和知識,也目睹和參與過許多親子溝通的過程。

但是,我依然不能對做母親的體會感同身受,因為我不曾經歷。

而任何一個普通的、甚至不識字的母親,都比我對“親子溝通”這個話題有更深刻的體會。這就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區別,也是那些看起來不讀書,卻仍然是人生贏家的人的秘訣。

他們自己經歷過,親自書寫了自己的人生。


有書共讀


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讀萬卷書”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書捧在手裡只是很有儀式感罷了,我們也可以網上看一個講座,手機上聽一個音頻或讀一篇文章。

我每天上班不開車,因為專注駕駛就不能分心,而坐公交車或地鐵,我的時間就可以用來閱讀,關注一些有價值的公眾號,也可以看電子書,或者戴上耳機聽一些講座,這是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學習的絕好時機。


“行萬里路”

看再多的書都是別人的經驗,想要變成自己的,都要試試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光說不練,假把式,真正的智慧,都是去經歷成功或失敗,通過反思和總結,變成自己的經驗。如果你沒做過,就沒有發言權。

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如果想找工作,就不要空想,去找去行動,失敗一點都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在每次失敗後的進步,在實踐中變得強大。

“閱人無數”

有時候我們的成長,不一定非要“吃過肥豬肉”,“見過肥豬肉”也是一種方式。

你想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一定需要買幾本溝通技巧方面的圖書才行嗎?其實,買書只是貌似給了你安全感,但是未必能給你結果。通過身邊的人學習,你認識的人見到的人,一定有人某個方面的溝通做的很漂亮,他怎麼做的,學習,照貓畫虎;也一定有的人某個方面的溝通做的稀碎,他又是怎麼做的,也學習,不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你自己就改變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師指路”

跟專家學經驗少走彎路,是最快的方式。

我每年都會花點錢去聽課,這是一種充電,去年我聽了一個營銷類的策劃和文案課程,講課的老師比我還小五六歲,但是她工作至今一直專注在這個領域,她就是專家,她會講自己10年有餘總結出來的規律,分享經驗和教訓,給出新手如何成長的建議……可如果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浪費的時間成本是非常可怕的。


“自己去悟”

學習的方式再多,沒有深度思考消化吸收的過程,都是假裝愛學習貌似很努力,只是通過這種形式化的假象麻痺自己。

有時候,我們需要梳理思路,沉澱總結,我等公交車的時候,不會發呆看風景,可能想一下上午開會的發言要點,可能琢磨下和某個人的溝通用什麼方式,或者想一想這兩天做過的某件事做下覆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腦子這東西,多用用不會損傷細胞。

你要明白,只有自己悟到的,才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