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90後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自2013年以來,我國登記結婚的人數已經連續5年下滑。

第一批90後今年已經28歲了,在這個被認為適婚甚至晚婚的奔三年紀裡,他們還沒結婚。

而他們結婚的最大障礙,只有一個字:窮!

前幾天國慶節,正是結婚的高峰期。家在廣西的90後小丁,剛好在黃金週結婚,酒席、花藝、婚車什麼都特別貴。加上女方家庭要求大操大辦,一場婚禮下來,他不僅花光了家裡30年的積蓄,還欠債10萬。

婚禮結束後,小丁並沒有太大的幸福感,畢竟花掉的都是真金白銀,面對撲面而來的還債壓力,剛結完婚的他就陷入了焦慮當中。

越來越多90後覺得,結婚是一種壓力

調查數據顯示,56%的90後沒有存款。

根據騰訊發佈的《騰訊00後研究報告》顯示,00後平均存款約1840元,約為90後平均存款的3倍,90後平均存款只有815元。

沒有存款,結婚就只能依靠家裡,而依靠家裡就會受到父母的限制。而習慣了自由的90後,似乎寧願晚結婚也不願意被父母控制。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一想到結婚,要面對的不僅是車子、房子的壓力,還有鉅額的婚禮開銷。即使房子、車子有雙方的家庭提供支援,婚禮開銷總不好意思找爸媽拿了吧?

然而,以90後的存款水平,估計連彩禮都給不起,結婚的壓力自然巨大。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比起為了結婚彩禮錢而降低生活質量,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出門能打車就不擠公交地鐵、集齊各大電商平臺和視頻網站的會員年卡、健身房年費、換手機、每年2次旅行、網紅餐廳下午茶必須打卡、談戀愛約會看電影吃飯送禮一條龍……

數據顯示,花的比賺的多得多的90後,人均負債已達月收入的18.5倍。

對於這種“自殺式的消費”,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是,存錢也買不起房結婚,不如及時行樂,買杯奶茶買支口紅讓自己開心一點。

“談戀愛已經很費錢了!結婚?想都不敢想!”

“90後都窮得叮噹響了,哪有錢結婚?”

年輕人的婚姻觀念已經變化

90後們當下選擇不結婚並不代表他們就是不婚主義者,也不代表他們就不向往美好的愛情和婚姻。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只是他們對長輩眼中的傳統婚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他們也不認為結婚才是幸福的唯一方式,更不認為結婚是必須完成的人生任務。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比起50後、60後、70後,正是因為90後對婚姻有了更多的期待,所以他們才會對結婚更加慎重。

他們更希望做好心理、物質和事業上的準備後,再從容地進入婚姻,而不願匆匆忙忙、稀裡糊塗地結婚生子。

90後一點也不佛系

從國慶的消費數據來看,90後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非常兇猛,他們對另一半的要求也同樣只增不減。佛系只是他們求而不得之後的無奈罷了。

這幾天“中國錦鯉”刷屏網絡,人民日報出了一篇叫做《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躺在床上轉發錦鯉》的文章,告誡年輕人要好好努力奮鬥,不要沉迷於這些不踏實的東西。

事實上,根據《2017全國加班報告》顯示,90後加班到晚上9點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論努力程度,90後絲毫不輸他們的前輩、長輩。

然而面對高漲物價帶來的巨大生活壓力,沒有存款的他們顯得有些無奈,只能靠轉發錦鯉聊以慰藉。

可以選擇推遲結婚,但也要趁早攢錢


當然,比起父母輩,90後存錢能力弱也是不爭的事實,要不也就不會有“自殺性”消費的說法了。

按照這種活法,到了想要結婚的年齡,90後也依然可能面臨沒錢結婚的境地。

一場婚禮花光30年積蓄?這屆90後,真的結不起婚!


面對鉅額的生活開支,如何“聰明消費”就顯得非常關鍵了。學習“省錢不省品質”的消費技巧,同時努力減少非理性的花費,在不降低生活品質的前提下讓自己的整體支出“瘦”下去,趁早多攢一筆錢,就顯得非常明智。而結餘下來的錢,通過科學的自我增值,還能夠帶來額外的收益,為未來攢下更足的底氣!

你結婚多久了?對婚姻怎麼看?留言分享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