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開詛咒和厄運 歷史上那些悲情珠寶

歷史上有這樣一些珍貴珠寶,一方面它們稀世罕有,美不勝收,是名副其實的臻品。而另一方面,在美麗背後似乎又孕育著邪惡的詛咒,擁有者往往顛沛流離,家破人亡。這些珠寶註定與悲情相伴,如今,它們的風采因為這些厄運傳說而難得一見。

逃不開詛咒和厄運 歷史上那些悲情珠寶

一、希望之鑽

希望之鑽的美令人摒息。這顆泛灰的湛藍色寶鑽重45.52克拉。這顆寶鑽擁有一段傳奇的歷史:1642年,寶石自其出生地印度啟程,於26年之後投入路易十四懷中。路易十四稱這顆寶鑽為“法國藍寶石(FrenchBlue)”。在其後的125年裡,這顆藍鑽一直是法國皇家御寶之一。

路易十四佩帶希望之鑽後不久便亡故,令這顆寶鑽從此蒙上一層悲劇色彩。路易十五雖未曾親自佩帶這顆寶鑽,但曾將寶鑽借與其情婦白禮女爵(CountessDuBarry)。法國大革命期間,女爵遭到斬首的噩運。而路易十六王朝時期經常佩戴這顆寶鑽的瑪麗皇后(Marie Antoinette),最後也難逃斬首宿命。

寶鑽再次現世是在1824年。它的新主人是亨利·費力普•霍普(HenryPhilip Hope),這也正是希望之鑽(The Hope Diamond)名稱的由來。霍普曾將鑲嵌希望之鑽的胸針借予其弟亨利·托馬斯·霍普(HenryThomas Hope)之妻路易薩·貝爾斯福特(Louisa Beresford)出席公眾舞會時佩帶。1839年,亨利·費力普·霍普去世,此後十年間他的三位繼承人就遺產問題訴諸法庭。最終,他的侄子獲得了包括希望之鑽在內的所有珠寶。希望之鑽在1851年倫敦博覽會以及1855年巴黎博覽會上展出,其餘時間則保存在銀行保險庫中。

20世紀初,希望之鑽在歐洲幾經易手,雖被多次切割造型,但寶鑽的悲劇歷史卻並未終止。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寶鑽由美國華府社交名流愛芙琳·沃什·麥可林(EvelynWalsh MacLean)擁有。後來,其子遭謀殺,而其夫則被捲入政府醜聞

海瑞·溫斯頓於1949年購得希望之鑽。十年之後,溫斯頓先生將寶鑽捐贈給史密森機構(SmithsonianInstitution),收藏於該博物館的海瑞·溫斯頓展館。從此,希望之鑽成為該博物館最受歡迎的館藏。

逃不開詛咒和厄運 歷史上那些悲情珠寶

二、“珍珠淚”冠冕

1825年,當時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兒子、日後承繼了希臘國王王位的奧托為自己的妻子阿瑪麗亞定做了一頂王冠。然而,這頂美麗的王冠似乎被詛咒過奧托國王在送出這頂王冠後不久,被診斷為重度精神病。可憐的希臘王后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終日以淚洗面。這頂飽含國王愛意的王冠也因為王后的憂鬱而得到了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名字:珍珠淚。後來,這頂王冠由巴伐利亞王后特蕾莎所得,代代相傳,最終傳給了公主瑪麗?加布裡埃爾,但是凡是得到這個王冠的人,每個人的感情都歷經劫難,讓人唏噓不已。

英國伊麗莎白王太后的婆母瑪麗王后,1913年命著名的王室珠寶商加拉茲按她祖母劍橋公爵夫人的王冠製造的這頂“珍珠淚”,也充滿了傳奇色彩。冠身全部用白銀打造而成,原先頂部裝飾有珍珠,自由拆卸的款式設計使擁有者可以根據愛好隨意更換寶石的種類。“TheCambridge Lover's Knot Tiara ”,因為王冠上鑲嵌的珍珠造型很像的淚滴,也被稱之為“珍珠淚”。劍橋公爵夫人終身不被王室認可,到死才被追封為劍橋公爵夫人。她與王室抗爭的經歷與後來戴上第二頂“珍珠淚”王冠的戴妃相比竟如出一撤。

1981年7月29日,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與黛安娜在白金漢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婚禮當日的早上,倫敦的街道擠滿了前來表達良好祝願的人。不僅是英國人,世界各國善良的人民也都為童話中的“灰姑娘”故事成為現實而欣喜。典禮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另一頂“珍珠淚”王冠賜予了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然而,一種不祥的說法也開始在一些人心中蔓延——根據傳說,凡是擁有“珍珠淚”的女性都不會有好的感情歸宿。隨後一系列的事實似乎也驗證了這個說法,戴安娜與查爾斯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痛苦和淚水,那些王冠上的珍珠目睹了這朵美麗的英倫玫瑰在王冠下盛開、枯萎、調謝。“風中的玫瑰”調謝了,王冠“珍珠淚”在哭泣。有人說,如果伊麗莎白二世沒將“珍珠淚”賜予戴安娜,她與查爾斯的婚姻或許不會充滿淚水和苦痛。也有人說,也許是“珍珠淚”讓英倫玫瑰過早地香消玉殞。“珍珠淚”本身也許真的具有一種“邪惡”的力量,充滿了詛咒,但它和它的主人們卻留給了世人一段段動人的傳說。

如今,“珍珠淚”的哭泣被永遠封存在倫敦塔裡,不聞於世。

逃不開詛咒和厄運 歷史上那些悲情珠寶

三、“光明之山”鑽石

古蘭經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誰擁有它,誰就擁有整個世界;誰擁有它,誰就得承受它所帶來的災難。唯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擁有它,才不會承受任何懲罰。”這裡的它,就是一刻稀世名鑽“光明之山”。

傳說光明之山已經有了3000年的歷史,但這一說法缺乏有力的證據。16世紀,印度莫臥兒王朝開創者巴卑兒成為第一個擁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後,把它藏在象徵權力的孔雀御座裡,並向世人宣佈,自己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兒的兒子發動政變,把巴卑兒投入牢籠,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兒成為第一個在得到光明之山後遭受厄運的君王。

時光流轉,因修建泰姬陵而聞名於世的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成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從此,皇宮裡變成了爭權奪利的戰場,沙賈汗的十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和這顆價值連城的鑽石不惜自相殘殺。其中一個兒子用沾滿了兄弟鮮血的利刃逼著父皇從孔雀御座上走下來。沙賈汗此後被軟禁在莫臥兒王朝舊都阿格拉的皇宮紅堡中,至死不見天日。

光明之山在莫臥兒的皇宮中藏身近百年。

1738年,波斯國王納第爾一舉攻破印度首都德里,並且得到這顆奇世珍寶。當他把光明之山舉到頭頂的時候,一道七彩光芒照亮了夜空,納第爾脫口而出:"科依諾爾!"意即光明之山,從此這個名字享譽世界。得到鑽石3個月後,納第爾就莫名其妙地染上了浮腫病,病痛使他失去理智,先後刺瞎自己5個兒子的眼睛,1747年,在熟睡時被仇敵暗殺。納第爾死後,他的後人也繼承了他殘暴的個性,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殘殺的連環套裡,幾乎每個君主都死於非命。

幾經輾轉,光明之山落到了錫克王位的繼承人辛格手中,他早就聽說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歷史,害怕同樣的命運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決定遵循古老的經文"唯有上帝或者一位女人擁有它,才不會承受任何懲罰",把鑽石獻給一個女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鑽石在運往英國的途中也是厄運連連,貨船剛剛啟航,就爆發了霍亂,死了很多人,途中還遭遇了海嘯,好幾個星期後鑽石才交到了女王手中。從此,“光明之山“成為英國女王王冠頂部十字架上最奪目的寶鑽。

此後,它作為主鑽先後鑲嵌在瑪麗王后和伊麗莎白女王的王冠頂部的十字架上。到這裡,“光明之山”似乎真的安靜了,但是鑑於它曾經血腥的歷史,英國王室還是慎重的將其安置在了倫敦塔裡,了卻幾世人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