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現象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兆?

勝在自我


金融危機爆發前兆的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有4條:一是經濟增長乏力出現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是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源,當一個國家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舊的經濟模式出現嚴重衰退時,大量企業破產,就會引發金融危機。

二是房地產泡沫,當一個國家炒房產生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後,巨大的房地產泡沫總會破裂,房地產泡沫在人類經濟史上從來就沒有持續過,房地產泡沫過大就會爆發金融危機。

三是企業負債率過高,地方政府負債率過高,個人家庭負債率過高,企業,地方政府,個人家庭都是高槓杆高負債,任何一方出現債務危機就會發生金融危機。所以,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發展經濟任何國家都需要適度,而且只能是在爆發金融危機後,為了拯救經濟才能運用的手段,不能在平時運用。例如,美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採用的量化寬鬆政策,幾年後就慢慢退出,這幾年是採取加息等措施提高企業融資成本,減少貨幣供應量。而我國這十年增加的貨幣供應量都用去炒房炒地了,資金沒有進到實體經濟,現在經濟還沒有轉型升級成功,所以,現在我國還不敢加息,也不敢減少貨幣供應量。

四是股市巨大的泡沫破裂引發股災,也會引發金融危機。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有專家表示,金融危機將不可避免,且規模和破壞性會很大,遠遠超過2008年的那一場。

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會有很多種,比如銀行破產、戰爭、自然災害、實物黃金擠兌、金融系統遭到黑客的攻擊等等。

老虎君來說說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兆,有以下幾點:

1. 資本外逃,這個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一個主要標誌之一

2. 股市暴跌,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另一個主要標誌

3. 正常的銀行信用關係遭到破壞,並會有伴隨銀行擠兌、金融機構大量的破產倒閉等現象出現

4. 官方儲備大量的減少,貨幣會大幅度的貶值和通脹

5. 會出現償債苦難

但其實,出現金融危機並不可怕,可以想想如何來應對和解決一場金融危機的爆發。

在危機來臨之前一定要具有前瞻性,有一些行業的工作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會比較小,甚至還可以在危機中逆生長,站穩可以抵抗危機的行業和崗位,這就必須要求求職者自身要具備極強的眼光和耐性。


環球老虎財經


金融危機的前兆,要看兩組指標,一是企業或居民資產負債率高企,二是企業利潤或居民收入增長率下滑。當債息增長加速,利潤和居民收入減速,並出現典型企業不能承受債務的時候,危機就來了。

金融危機,很多人直觀地看股市崩潰。就其背後的本質,是信用的危機。通俗地說,信用危機,就是借錢的人或企業還不上錢了。

著名的費雪,曾經系統地論證過信用危機,指出了信用緊縮與通貨緊縮的連鎖機制。人們都不喜歡通貨膨脹,但實際上,如果沒有適度的通脹,則不利於消化債務人的壓力,社會的總供求就會下滑。

如果通貨緊縮了,未來錢更值錢了,企業家會投資購置固定資產嗎?不會,要把錢收著,未來再購置固定資產。老百姓會積極消費嗎?不會,因為把錢收著,未來會更值錢,能夠有更好的消費。銀行會如何呢?企業家不貸款,消費者不消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就萎縮了。

經濟體的擴張,需要適度通脹的推動。但這個適度是個什麼度呢?

這個度,就是企業盈利的增長速度要跟得上債息的增長速度;個人收入的增長速度,要跟得上個人債務還款額的增長速度。如果企業和個人換不起錢了,企業和個人就會收縮生產和消費。當企業和個人收縮生產和消費的時候,就是危機來臨的時候。政府往往在這個時候採取推動通脹的方式來降低債務人壓力。看起來是飲鴆止渴,但本質上卻能夠避免危機更加深重。

過去10年的中國經濟便一直在反通縮。通過政府支持的各類投資擴張,對抗民間投資的下滑。10年來,成果是顯著的。中國經濟不僅避免了危機的傳染,更是實現了轉型。不過,當前也有隱憂,那就是社會的高槓杆帶來的高債息,仍然有可能帶來緊縮效應。

所以,不要相信什麼政府要緊縮。政府必須適度刺激通脹,經濟才能向前走。


孫建波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經濟形勢風雲變幻。尤其是土耳其里拉事件,讓2008年曾經全世界為之矚目的“金融危機”這一詞語再次顯現在人們的腦海。當年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讓各大經濟體都受到重創,甚至有些經濟體直到現在依然在擺脫當年的陰影。


那麼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雖然在應對經濟危機方面,各國已經有所共識,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貿易摩擦世界的發展,如果不能夠得到妥善解決,輕則引發經濟動盪,重則就是十年一個輪迴的“金融危機”。那麼金融危機的前兆一般都是什麼呢?一般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判斷其端倪。

第一個方面,資產的價格出現泡沫。最突出的是股市、房價、匯市都出現一定的泡沫現象,市場出現一定的虛假繁榮,一旦這個泡沫破裂,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從而演變成一種危機狀態。

第二方面,槓桿高居不下。企業融資或者是居民投資的槓桿而居高不下,這樣會形成一定的投資風險,如果出現波動,那麼它的破壞性也是加槓桿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放大。這也是為什麼去槓桿一直是金融管理方面的一個重要舉措的深層次原因。

第三個方面,居民的債務違約率在上升。比如近期我國發生的債券市場的企業債集體違約事件,導致企業債的信用下降,一些企業在今年發債時,甚至出現了融資不足的問題。所以,企業債違約,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方面要引起足夠的警惕。

第四個方面,整個經濟開始下滑,。人們把錢都投向了虛擬經濟領域,導致週期性企業利潤和盈利下滑,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 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增長過度依剌於某一行業或幾個行業,使得一國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無力抵禦外力的衝擊。 但對於市場化不高的地區,可能會有比較特殊的應對策略,但虛高價格終究難逃資產泡沫擠壓、價值理性迴歸的過程。



金融危機確實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於自身發展的合理性,對於出現的一些苗頭性的傾向應該高度重視。而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在調配自己資產配比上,保值、增值、現金等方面要合理調配,不能雞蛋裝在一個筐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沖金融風險。

最近評論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評論與點贊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小散李大鵬


金融危機爆發沒有“前兆”。當你看到“前兆”的時候,已經在危機中了。

不說金融危機,就說2015年的股災吧,你能看到“前兆”嗎?如果說有“前兆”,那就是市場很繁榮、人們很開心、機構很有信心。但這樣的時候也有很多。在真實的繁榮中時,人們也很開心、機構也很有信心。所以,還是無法區分真實的繁榮和危機的“前兆”。

目前對經濟週期解釋最合理的理論,是奧地利學派的商業週期理論,但是奧地利學派的商業週期理論也無法指出什麼“前兆”。這其實是奧地利學派的優點。他們不會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的專家。實際上,沒有什麼人能通過“前兆”判斷金融危機的準確時點,有的只是撞運氣。奧地利學派有個彼得希夫,“預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我認為那也是撞運氣撞上了。

好萊塢的電影《大空頭》,似乎有些人真能通過“前兆”而做空,在金融危機中大賺一把,但那也仍然是運氣。並且,當時恰好有合適的產品,使得做空的賠率很低。

儘管不能準確判斷“前兆”,但是有些因素是推動金融危機的。比如,過於寬鬆的貨幣,嚴厲的市場干預,等等。

總之,金融危機看起來是金融系統的問題,其實是生產結構扭曲的結果。寬鬆的貨幣會製造一個復甦—虛假繁榮—危機—蕭條的商業週期,如果加上嚴厲的干預,就更會加速這一週期。如果說經濟學有什麼預言功能,它大概也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所以,當你看到一些推動金融危機的因素在增加時,只能提前採取小心的策略,不能寄希望於在“前兆”到來時再退出。全世界所有的聰明人加起來都不可能找到這樣的方法。


鄧新華全面回憶


從歷史上看,在處理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有二種辦法:一種是像美國政府在應對次貸危機之時,主動應對危機的到來,雖然短期內可能對經濟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但美國經濟有自我修復的功能,要不了幾年,美國經濟又有了復甦。還有一種是,儘可能的把金融危機往後拖延,把小問題拖成大的危機,這樣做的好處是短期內暫時還看不到危機的存在。

那麼金融危機的前兆有哪些呢?第一,資產價格泡沫必須存在。比如股市、房價、匯率都存在較大的泡沫,因為如果沒有泡沫,就不存在擠出泡沫的痛苦了。第二,全民加槓桿,企業、居民的槓桿率都是居高下不,皆創下歷史新高,大家均以揹負重債為榮,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就是全民加槓桿,如果沒有高槓杆率,也不會有去槓桿引來的金融危機問題。

第三,居民的債務違約率在上升。比如近期我國發生的債券市場的企業債集體違約事件,導致企業債的信用下降,一些企業在今年發債時,甚至出現了融資不足的問題。所以,企業債違約,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方面要引起足夠的警惕。

第三,整個經濟開始下滑,人們把錢都投向了虛擬經濟領域,導致週期性企業利潤和盈利下滑,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增長過度依剌於某一行業或幾個行業,使得一國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無力抵禦外力的衝擊。


第四,資本大規模外逃,外匯儲備持續下滑,就像近期的阿根廷、巴西那樣,面對美聯儲持續加息和縮表,資本外逃,自己本國又只有幾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實在不足以應對這個局面,只能採取絕望式加息結果是給本國實體經濟帶來了更大的衝擊。

我們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並不大,其一,政府早就意識到金融危機的危險性,早就提出要“去槓桿,控風險”。並且也做好了應對的準備,而且目前房地產市場皆在政府掌控之中。其二,我國有3.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大規模資本的流出,其三,我國外匯管制較嚴,資金短期內大規模流出難度較大.


不執著財經


如果這個前兆如此的明顯,那麼全世界經濟學家也就失業了,一些跡象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無非是一些歷史現象的總結,但是其實並非所有的跡象都有跡可循,很多金融危機來得突然,你根本無法總結。

美國的金融危機有更多的前兆,這些前兆我們可以試圖歸納概括為以下幾個物體:

其一:非理性繁榮。當我們在說繁榮的時候,就不能不說到價格對於價值的偏離,或者是泡沫對於生產率的偏離。當這個偏離合理的時候,不會發生振動,現象和本質之間相互纏繞,互相作用。但是當情緒戰勝了理性,大多數人已經忘卻了風險的時候,非理性繁榮就發生了,體現為價格和泡沫甩開了價值和生產率,開始狂飆突進,以無法預測的方式衝向頂端。

其二:高槓杆率。我們說危機伴隨著很多的槓桿率,很多人的債務達到一定水平,如果債務利率的產生依然低於這些債務賺錢所得到的財富,比如你借了10萬,而你用10萬做生意每年賺5000,但是這個時候你借貸的利率是3000,那麼你借債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很多高毛利的行業最終都會有競爭者進來,你的利潤率下降,於是即使你借了10萬,你只能賺3000,而因為借債的人多,利息上漲,你卻需要付5000的利息。那麼這個時候,大家需要還債,如果都還不上,就會破產,就會連鎖反應。

其三:資產泡沫。資產泡沫並非註定破裂,但是金融危機都是伴隨著資產的破裂聲響,每一次都毫不例外,因為經濟週期的起始事件有二,一個是荷蘭鬱金香事件,另一個是法國密西西比泡沫,這些週期無一不是從泡沫破滅開始,繼而人類社會才有了週期。

其四:信用貨幣的濫用。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金融週期,更多的週期體現在天災人禍上面,在黃金的社會,很多的國家只能忍受長期的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所以信用貨幣也是金融危機的助推器,合理的貨幣發行普遍認為是和GDP同步,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國家這依然非常困難,誰也擋不住想要多發貨幣的心,這方面百姓和國家都有共同利益。

也許還有技術革命的原因,技術革命推動社會發展可以降低金融週期的風險,但是總體上技術也有其週期,當一個技術革命進入尾聲,疊加傳統的金融週期,往往會有很大的殺傷力,這方面的大週期,也許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產生的原因。


凱恩斯


房價高漲便是金融危機的前兆:記得2009年深圳黃金首飾品485至500元/克;有的說房價不會跌是翏論;說成房價上漲才符合經濟規律也是翏論;亞洲金融風暴第一浪推擊的就是中國房價???;泡沫經濟已經包裹著中國的房地產;就拿2009年深圳的黃金首飾品漲至485元至500元每克;2016跌至306至290元每克;金融流通最硬就是黃金;房地產能硬得過黃金嗎?分析師精算師都看房地產上漲;本人觀點要大跌;就從北上廣深開始翻盤;到2018年房地產跌盤到底;分析師精算師們都閉上嘴巴;給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第一輪地產之王;全世界的金融流通只有黃金;連黃金都塌陷;有些精算師分析師都看漲中國房地產;房地產有太多泡沫;政府正在排毒排膿腫;漏洞之一就是屯房炒房者;漏洞一塞填上;泡沫就消失了;房產要經過幾輪洗刷才會徹底降下;給普通百姓買得起房。


三民演義


應邀,物價突降,或物價突漲,且變化巨大,股市大亂,銀行倒閉,這都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兆!

在1996年底,玉米價格由春天0.82元/斤,降到秋後的0.38一0.42元/斤,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產生了,幹群關係緊張,建房付不了帳,農民工工錢到不了手,矛盾重重,上訪告狀不斷,且是大批的,性質嚴重。上班難領導工資,有的從家帶鹹菜吃。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形勢一片大好,中國迅速發展起來。



後美國出現次貸危機,房地美、房利美兩大地產商倒閉,銀行倒閉,驚心動魂!


我國吸取美國教訓,嚴控房購,房產限購,打擊炒房,防止樓房泡沫化,取得了成績,避免了經濟危機。


苗萬平談情感


從全球歷史上,比較大的幾次金融危機演變過程中來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一定是會有所預兆的。如1637年荷蘭的鬱金香危機,當時鬱金香的價格比上一年暴漲了5900%,人們已經失去理智的瘋狂;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則是房地產業的過度繁榮,圍繞房產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規模快速膨脹,泡沫嚴重,一旦被刺破,就引發了全球性的次貸危機!

首先,經濟極度繁榮,市場信心很足

金融危機爆發前,必然會出現經濟過度繁榮的現象。人們高談闊論,不良媒體、偽專家的對市場盲目預測的言論漫天飛揚!而且越是危機臨近時,經濟虛假繁榮現象越嚴重!

其次,經濟由實轉虛,金融資產價格虛高

實體產業發展滯後,資金“爭先恐後”的流向股市、房市等產業,金融資產泡沫嚴重。通過各種形式的加槓桿參與到金融市場交易當中,大量的資金在金融系統內(虛擬經濟)空轉,實體經濟很難得到資金。金融市場的交易量居高不下,人們投機心理嚴重!

第三,實體經濟發展緩慢

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自於實體企業持續不斷的創造財富。而誘發金融危機的因素之一,就是大量的資本湧向金融市場(股市、房地產等),導致實體經濟發展很是緩慢,一切就像是在沙灘上建高樓,看似雄偉卻沒有根基,但凡有點風吹草動,極易發生倒塌!

第四,股市、外匯市場劇烈波動

我們常說,股市、外匯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國際資本的嗅覺是極其靈敏的,如果會有危機降臨,國際炒家一定會大量抽逃資金,進而會引發股市、外匯市場的異常波動!一旦有此現象,我們應該有所警覺!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