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中國股市存在政策市、資金市、監管套利三大問題

李扬:中国股市存在政策市、资金市、监管套利三大问题

新京報訊(記者顧志娟)在11月13日的《財經》2019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當前中國股市存在政策市、資金市和監管套利三大問題,導致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並不如人意,股市沒有成為 “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也未能提供管理風險的新機制,反而成為風險的觸發點。

“政策市”,即股市被賦予太多的政策職能,這些職能不適合由資本市場來承擔。中國股市的設立是為了提供一個助力資本形成、引導資源高效配置的機制,但在實踐中,它更多地服務於其他政策目的,經常成為“扶貧”的手段,這扭曲了資本市場的功能,使得社會金融資源流向無效或低效率的領域。

一個衍生的結果是,監管部門過於關注股價、融資額、交易量、總市值等指標,並且把這些數據或明或暗地當做衡量股市發展政績的標準。股市調控中,股指幾乎成為唯一的風向標,政策面過於期待牛市行情,使得監管當局的功能、地位、手段及調控政策出現了持續性定位偏差。

股市的第二個問題是“資金市”。設立資本市場是為了籌資,但是沒有資金進入,市場反而需要資金支持。股市動態不能夠反映經濟走勢,也不能夠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於是便會受到資金規模及其流向的強烈牽引。李揚直言,中國股市從來就不缺錢,缺的只是正常有效的交易機制,缺的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將中國股市的問題誤判為缺乏資金,從而每遇問題便停止IPO,每遇問題便向股市注資,是歷次調控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個問題是監管套利。現在市場已經高度相關聯,由於監管的機制還沒有全面覆蓋整個市場,監管套利成為擾亂市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嵌套、通道、質押等操作,結果都是將信貸資金引向股市,致使股市運行成為中國槓桿率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過度監管、監管共振和監管真空並存的矛盾日益尖銳。

李揚提出,解決這些問題,要認識到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要符合中國國情,以美國模式為圭臬的思路需要反思。

在處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關係方面,中國國情是長期以間接融資為主,因此,籌集長期資金未必要完全通過資本市場,可以通過發展長期信用機構,來解決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問題。

其次,要端正理念,發展資本市場是致力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將股市變成一個追求效率的市場,讓好的公司上市,因此要改變以審批為主的監管架構,儘快全面實現註冊制,加快不良上市公司地退出制度建設。

第三,要保護投資者,降低市場“賭性”。中國股市以散戶為主,要創造一種機制,讓散戶成為市場的穩定者,不通過反覆炒作,而是通過長期持有來賺取收益。這種機制的核心首先是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對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的打擊;另外要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實行現金分紅,其實現在已經有相關規定,但是大部分公司都不嚴格執行,不派息或很少派發現金股息。

第四,要做到法制嚴密,有效監管。首先要儘快完善金融法律,其次要加強監管,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協調功能,另外還需強調,監管機構的重點是監管,而不是把行業做大做強。

李揚表示:“中國的股市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我們希望在這樣一次大變革時期,重新規劃我們改革路徑的時候,我們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劉曉陽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