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5G手機根本沒什麼用!為何還有手機廠商爭先恐後?

5G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

2017年底,國際通信標準制定組織3GPP確定了非獨立組網NR的標準,標誌著5G NSA標準的凍結;今年6月,5G R15版本標準凍結;國內三大運營商則計劃在2019年商用5G,今年8月工信部與發改委發文明確,要在2020年前實現5G的商用,華為、中興、愛立信等通信設備巨頭正在為5G組網準備基礎設備,與此同時手機巨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終端適配,多家品牌加入“首批5G手機”陣營,更有消息稱,被視作是手機行業“旗杆”的蘋果將於明年發佈5G版iPhone。

現在的5G手機根本沒什麼用!為何還有手機廠商爭先恐後?

對於各家手機廠商發佈首款5G手機的傳言,消費者十分關注,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很期待。然而,他們可能要失望了——5G手機在可見的未來,將只是噱頭。

5G手機雷聲大雨點小

消費者期待5G手機不難理解,一名微博用戶說出了大家期待5G手機的原因:

“期待5G手機,現在4G信號很多時候信號滿格,然而上網還是卡。”

說到底,用戶對網絡速度的貪婪是無窮的,他們總希望手機更快。即便4G理論速率可媲美傳統有線帶寬,然而日益增加的用戶對有限的4G帶寬也帶來了負載壓力,進而感受到“卡頓”。5G,給人第一感覺就是一定比4G更快,這確實是5G相對於4G通信技術而言最大的優勢,5G理論下行速度為10Gb/s(相當於下載速度1.25GB/s),相當於千兆網絡。此外,5G還有更低的延遲和更大的容量,這兩個特徵分別對應更加實時的互聯網應用和更多數量的設備支持。

然而顧名思義,5G是一個通信技術,5G手機要用上的前提是5G網絡要鋪開。不過,現在運營商的5G網絡尚未進入實質性建設組網階段。

現在的5G手機根本沒什麼用!為何還有手機廠商爭先恐後?

以4G領先者中國移動為例,9月底在參加“英特爾5G·網絡峰會”時,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表示:

“中國移動已經完成了非獨立組網的外場測試,同時,中國移動還同步進行獨立組網的實驗室的測試,明年便開始進行獨立組網外場測試。”

就是說,一切都還在測試中。

張院長同時表示:

“中國移動計劃在上海、杭州、廣州、蘇州和武漢五個城市部署了至少100個基站來進行5G試驗,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在12個城市開展九大類的5G應用示範,如醫療、人工智能、交通、教育、工業製造等。”

可以看到,中國移動的5G網絡目前還在測試中,組網應該是明後年的事情,如果一切順利,真正能夠讓普通消費者體驗到5G,應該是在2020年左右,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5G組網步伐與中國移動同步。

既然沒有5G網絡,現在消費者購買所謂的“5G商用手機”就沒什麼意義。

一方面,5G手機會有5G相關的模組,這本身是一種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成本要消費者買單,然而因為沒有網絡,5G手機真買了也用不上任何5G功能,5G模組成為擺設。

另一方面,2020年5G網絡可用時,手機恐怕已經換了,因為安卓手機平均更換週期在10多個月,如今購買根本等不到2020年,而且真到了2020年,今天的5G手機能否使用是個問號,畢竟5G網絡還在測試中,今天的5G設備是面向實驗室環境做的,連第一代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概念機”,設備因為採用5G模組,天線、電池、散熱等等相關問題,還有許多不確定性,未來能否在商用的場外5G網絡中正常使用5G功能,也是未知數。

有人說,韓國這些市場可能先有5G網絡商用,是不是可以去體驗呢?答案是:不可以——在沒有通過工信部5G測試之前,手機不允許(也不可能)打開5G功能,如今5G尚未商用,工信部自然不可能也沒辦法對手機5G功能進行測試。

為何手機廠商爭當5G領頭羊?

既然明知道5G手機不能用,為什麼不少手機廠商都要強調自己取得5G手機里程碑進展,甚至面向市場推出5G手機呢?簡單地歸結為營銷噱頭,也不合適。

營銷噱頭確實是首要原因。手機廠商喜歡當第一個、第一批,首發最先進的處理器、首發索尼最先進的相機傳感器、首個實現全面屏、首個實現雙攝像頭,等等,“首個”“首批”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第一”是技術實力的象徵,手機廠商會藉機強調自己的技術實力;另一方面,“第一”容易讓消費者記住,吸引眼球,如今智能手機在很多地方都趨同,需要特別的賣點。

戰略卡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論是否發佈了5G手機,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巨頭都在5G手機技術上佈局,開發硬件加入到實驗室測試中,一方面在5G標準確立和商用過程中扮演角色,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則是為2020年真正的商用做好準備,到時候再投入研發就落後於人。

不排除有些廠商有國際化戰略的考量,中國5G 2020年商用,但韓國則宣佈將在今年12月1日啟動5G商用化,有些市場可能會更加激進一點,既然這樣,推出5G手機在特定市場就有一定實用價值。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中國市場,今年以及明年推出的5G手機的5G功能都沒什麼意義,消費者應該慎重選擇。現在的5G手機讓我想起了多年前就出現的4K電視,概念同樣很火爆,然而這麼多年後,因為4K內容匱乏,4K電視的4K功能依然是擺設,消費者相當於花錢買了個概念。

手機公司面向一個新技術,而且一定會成為主流的新技術,積極擁抱、大力研發、敢為人先的態度是要點讚的,但是不是應該將不成熟、不可用、對消費者無實用價值的功能集成到手機中賣給消費者,則值得商榷。事實上,這樣做最大的消極影響是導致消費者對5G失望:“原來5G是這樣的”,“原來這就是5G手機”。

5G值得期待的不止手機

從2G再到3G再到4G,每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普及,改變的都是智能手機本身,如今使用4G網絡卡的設備也主要是手機——我買了部Apple Watch 4蜂窩版,然而失望地發現,我的運營商中國移動根本不支持額eSIM卡。然而,5G改變的將不只是手機。正如前文所言,5G不只是有更高的速度,還有更低的延遲和更大的容量,這會帶來更豐富的應用。

首先,這三個特徵確實會刷新智能手機的使用體驗,甚至改變智能手機的價值定位。

2G時代的手機是通信工具,發短信、打電話;3G時代的手機是上網設備,而且是過渡產品,頂多算無法用電腦時的備選方案;4G時代的手機則截然不同,它有取代電腦的能力,此外也承載了更多功能,成為人們的數字生活助理,是工作設備、是娛樂工具、是電子錢包、是網絡身份證,甚至是公交卡。5G時代的手機不只是數字生活助理,而是智能助理,它可以完全取代PC等個人計算設備,承載高清視頻、高清直播等功能,同時藉助於高帶寬和低延時,雲端+終端再基於更成熟的AI技術,它會變得更加聰明,幫助人們完成更多任務,提供秘書式的信息、娛樂、協作、效率、金融、生活等服務。今年面世的5G手機,不會比4G手機強大,這也再次說明5G手機在今年只能是概念。

其次,低延時和高帶寬的特徵會催生更多行業應用,比如無人車要依靠雲端指令或者車路協同(即無人車與智能道路基礎設施的協作)來作出響應,對低延時要求就非常高,超出技術要求的延遲甚至會導致車毀人亡;再比如遠程醫療手術,高清讓醫生看得更加清楚,低延時讓醫生的指令可以傳遞到現場的醫生甚至手術機器手,這將直接改變醫療模式,偏遠地區的病人可以低成本接受遠程高端醫生的手術;還有新聞報道,5G可以讓互聯網新聞的現場直播媲美電視臺的衛星直播畫質。

現在的5G手機根本沒什麼用!為何還有手機廠商爭先恐後?

最後,高容量的特徵則會催生大量的物聯網應用。高容量的意思是5G在同樣的基站規模下,可以容納更多設備,在同樣甚至更少的基站數量的情況下容納更多聯網設備,這意味著單個設備聯網成本會低很多,最終是流量費用降低,很多現在因為資費太高不能聯網的設備,或者現在認為沒有必要聯網的設備,都會聯網。舉個例子:到時候一個車裡可能有很多設備獨立聯網,一個停車場每一個車位都有一個聯網控制器,這樣智能汽車就知道停車場哪裡有空位,“找車位”成歷史。在教育、製造、能源諸多領域都有這樣的應用,所謂萬物互聯時代,一定要5G普及後才會真正到來。

現在的5G手機根本沒什麼用!為何還有手機廠商爭先恐後?

正是因為此,5G值得我們期待的遠不止手機,當然,手機在IoT時代也將作為用戶唯一的貼身設備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消費者需要多一點耐心,再等上一段時間,而不是購買半成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