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漢中旅遊隨筆

作者 鄧紅霞

有人說過,人一生之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有人說過,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對於我來說,現在似乎是書讀得越來越少,但好在身體總在路上。旅行的真諦,不是運動,而是勞動你的靈魂,去尋找生命的春光。

昨晚剛剛從漢中回來,到家已經晚上十二點了,但並無睡意,腦海中時不時的冒出一些念頭,想寫點什麼。關於漢中,我已經去過多次,但以往每次回來也只是在空間發些照片,雖有感悟,但總是懶得動筆。今天,趁著激情尚在,那就隨便寫點吧。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油菜花金黃黃一片成春色美景

虛度光陰幾十載,事業上無所建樹,工作之餘,沒有特別的嗜好,唯獨熱衷遊山玩水,爬山,攝影,自駕遊。這次隨筆就只談談漢中吧。

漢中市,位於陝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轄漢臺區、南鄭區、城固縣、留壩縣、勉縣、佛坪縣、略陽縣、寧強縣、西鄉縣、鎮巴縣、洋縣2區9縣。 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陝南地區最大城市,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自2009年4月起至今,先後去過漢中市的石門棧道、南湖;勉縣的武侯祠、武侯墓;兩次南鄭黎坪森林公園,去過南鄭的漢山頂和洋縣拍攝油菜花;留壩張良廟拜祭過;看過佛坪金絲猴和山茱萸;以及這次的漢中市漢江溼地公園。

一個人,只有在旅行時,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寬闊,你也會發現久違的感動

2009年4月中旬,單位組織春遊。我們去了漢中郊外的南湖和石門棧道,這是第一次去漢中。那時,偶然的機會,我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次旅遊,一門心思就想多拍些自己相對滿意的風景照片,也是那時才知道什麼是"構圖",什麼是"景深",什麼是"感光度"。雖然沒有任何攝影理論基礎,但是熱情很高漲。當時自己還沒有單反相機,那時也沒有智能手機,我就借用同事的單反相機,拍了一些風景照片,發在QQ空間。如果得到朋友的些許肯定和鼓勵,自己心裡無比的快樂和開心。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2010年國慶,那時南鄭的黎坪森林公園漸漸被大家知曉。我又蠢蠢欲動的想去黎坪森林公園。工作之餘,就在華商論壇裡看帖子,查資料,收集相關信息。那時上班特別忙,放假期間還要值班和去車展檢查,但這絕對阻礙不了我去黎坪的信心和決心。終於,國慶期間抽了兩天時間,約了朋友一起去。朋友不會開車,開車的任務自然是我的,我也樂在其中。黎坪位於漢中市的南鄭縣元壩鎮,距離漢中市還有70公里的盤山路。坡大彎急,道路狹窄,70公里的路,基本就是四個大上坡和四個大下坡。途中,一直下著小雨,開到半山腰的時候,山上大霧瀰漫,能見度只有一兩米,前方基本什麼也看不見,路上也沒有任何車輛,半小時後見到對面一輛小車閃著灰黃的小燈,都能興奮一陣子。這是我開車以來,第一次在山區遇見大霧,後來知道山區出現的這種霧一般都是團霧,能見度太差了(後來在太白的黃柏塬遇見過一次,根本跟瞎子一樣,啥也看不見)。我當時其實內心很緊張,但強作鎮靜,朋友也不敢跟我說話,怕影響我開車,車裡只有CD裡王菲的《我願意》悠悠的傳來。三個多小時後

終於到了元壩鎮。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漢中 寧強縣 漢江源頭 嶓冢山石牛洞

一大早,剛八點,我們就到了景區門口。坐景區的第一趟中巴車,一個多小時才到真正的景點。那時景區人不多,很清靜,特別舒適。(景點我就不介紹了,可以找度娘)

那次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途中的大霧。2013年國慶期間,帶老孃和親友一行十人又去了一次黎坪森林公園,老孃看見山路坡陡彎急,一句:"你這瓜女子,把你年齡這麼大的老孃給深山老林裡帶,萬一再出了啥事,看你給你哥咋交代呀",說歸說,還算鎮靜,倒是我姐姐還比老孃膽小,很少去山裡,看見路邊的懸崖,直接喊:"停停停",嚇的直接讓外甥把車停路上了,我還以為車壞了呢。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秦巴山脈雲霧升騰觸手可及 美景如畫令人讚不絕口

2012年清明假前夕,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公司開會又到十點半,會議結束後,順便給同事提了一句,想不想去漢中看油菜花,同事說可以呀,他們一家三口開一輛車,我也立即約了朋友。漢中市洋縣的油菜花,面積比較大,白牆紅瓦黃菜花,但南鄭漢山頂的油菜花更有層次感,所以我們決定洋縣和南鄭都要去。第二天一大早,兩輛車河池寨收費站會合。朋友不會開車,我就成了專車司機兼導遊了。西漢高速經常擁堵,早上八點出發,到漢中都中午一點了。油菜花開季節,漢中旅遊超級火爆。所有房間都被預訂一空。因沒提前訂房,為了找到房子,我在漢中和南鄭之間開車跑了兩個來回,連那些雞毛小店都找了,一概無房。無奈之下,給在漢中某縣工作的同學打電話,讓幫忙找房子。同學又委託了好幾個人幫忙找,後來回話說,市區確實找不到酒店住了,給我們找了一個公園的度假山莊。晚上趕過去住,公園裡黑乎乎的,同事的小孩子才三四歲,都嚇哭了。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秦巴山脈雲霧升騰觸手可及 美景如畫令人讚不絕口

為了拍到比較滿意的照片,必須把車開到漢山頂。當時上漢山頂的路只有兩米寬一點,土疙瘩山路,陡,窄,特別危險,僅容一車通過。我也不知當時怎麼那麼膽大,竟敢就這樣開著我的手動檔小車車上山。同事一邊指揮,一邊看著車與懸崖和山體的距離,車體外兩邊最多一磚的距離,我竟然開上去了,真是考驗車技呢。如果是現在,我估計我不敢上去了。

2014年清明節假期,跟朋友一起開車去漢中市留壩縣張良廟。說實在的,我不怎麼喜歡開車走高速,就喜歡走國道,風景好,人又不是很累,邊拍照邊玩,很愜意。因而,這次,沒有走西漢高速,而是走姜眉公路。姜眉公路是漢中姜窩子到眉縣一段長達六十多公路的山路,聽說是作為備戰路而修建的。姜眉公路是沿三國時褒斜故道修成的一條穿越秦嶺的大通道,是迄今由關中通往陝南漢中距離最近的一條汽車公路。從姜眉公路到眉縣後再走省道去留壩,一路風光無限。路邊金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白牆紅瓦的村莊鑲嵌其中,一幅美麗無比的田園畫卷。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2018年3月,在華商論壇裡看到,漢中市佛坪縣的山茱萸花開了,非常美,這是一種黃色的小花,很少見。現在高鐵通了,去佛坪非常方便,四五十分鐘就到了。隨即約上發小,一起去佛坪看金絲猴,賞茱萸花。

佛坪是我們陝西省最小的縣城,縣城常駐人口只有8000人。下了高鐵站後,我們坐車去縣城汽車站。因之前網上做的攻略,說是坐公交車到縣城汽車站,可以去縣城逛逛。隨即問司機,縣城中心在哪,司機說這就是縣城中心呀,我說我看門前小廣場上只有兩三個看娃和曬太陽的老太太,還以為在郊外呢。人家說,這就是縣城中心。好吧,我們入住酒店,網上訂的酒店就在汽車站旁邊,怕半夜太吵,還特意給服務員叮嚀,幫我們安排到安靜的房間。不料,晚上靜悄悄的睡了個好覺,沒有聽到一輛車的聲音。早上打開窗戶一看,汽車站停車場所停車輛不超過三輛。怪不得!吃完早餐後,跟朋友就在公交站牌等去熊貓谷的公交車,等了十分鐘後,先一天我們從高鐵站坐車的那個司機實在不忍了,過來跟我們說,去熊貓谷的公交車一點半才發,你們咋十點就在這等呢。我說我以為公交車一般就是十幾二十分鐘一趟,誰知道,所謂的公交車是一兩個小時一趟。後來打的去熊貓谷, 途中,跟司機閒聊,佛坪一共有多少輛出租車,司機說六輛,我以為聽錯了,司機說就是六輛呀,一下子把我們逗樂了,好傢伙,全縣出租車六輛,所有線路的公交車加起來一共四輛。我說那你們六個人都熟得很!後來給好多朋友還講過這個。晚上去外面吃砂鍋,有兩女的跟我一桌,期間閒聊,很熱情,我問佛坪縣城常駐人口有多少,答曰8000人。我說那你們是不是互相都認識,她們說不認識起碼臉熟,都知道是縣城的,把我們笑的呀,我說怪不得!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佛坪人非常淳樸,熱情,厚道,幾乎沒有任何商業化的氣息。我們在山裡拍茱萸花的時候,有些餓,找了路邊的一家農家樂,準備炒兩個菜,吃碗麵。農家樂主人說,估計來不及,因為都是現做,萬一剛做好,你們還沒吃,返回城裡的車來了,你們就得趕車,所以就沒做。當時還挺感動的,現在其他景點,那裡還有送上門來的生意不做,管你來不來得及吃,做好了,收了錢就行。高鐵剛通不到一年,民風依然淳樸,希望不遠的將來還能保留,不要被汙染。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山裡大叔大媽走出喪子悲痛 投10萬將自家變民宿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網紅粉紅黛子草,還有蘆葦,又萌動了去漢中溼地公園的念頭。說走就走,立即做攻略,購買高鐵票,預定房間。前前後後查了不下幾十家酒店,終於選了濱江路一家酒店,這次很滿意。朋友這次也玩得挺開心的。因這些年漢中周邊的的景點幾乎都玩遍了,所以這次沒有任何任務,就是休閒遊,去溼地公園看看,沿江邊散散步,吃吃漢中的熱米皮。這次做攻略,真是下了功夫,現在漢中像樣的酒店,我自信可以如數家珍,酒店名字,地理位子,房間價位,開業年限,硬件設施,服務態度,交通情況,衛生情況,洗澡水熱冷大小,都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漢中的美食,最具代表的就是漢中熱麵皮(我們都叫熱米皮),根據大眾點評網蒐集的信息,張明富的熱麵皮,蔣家的檳豆熱麵皮,前進路夜市的鄧惠民熱麵皮都非常好吃,人氣很旺。這兩天在漢中休閒的體會,感覺最明顯的就是,我怎麼跟個GPS一樣,對漢中市區的道路,地理位置,東南西北,前後左右那麼熟悉呢。估計得益於老孃的遺傳,記憶力超好,再加上當年地理學的好,走哪都不迷路,免費導航。

每一次旅行,都有很多體會和感悟,想寫的東西也很多,但我習慣一氣呵成,不像學生時代寫作文,要寫寫改改。想到哪寫到哪,算是自娛自樂吧。

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修行,各自前行!

2018年10月25日下午

漢中旅遊,陝西最小的縣城裡,人都臉熟

作者 鄧紅霞

作者簡介:鄧紅霞,咸陽人,1991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後又考入陝西工商管理碩士學院MBA。在汽車行業從事十多年的管理工作,任職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十多年,4S店店總兩年。愛好爬山,攝影,自駕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