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都超不過300年曆史,而日本和歐洲卻可以一兩千年不換朝代?

蔣華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們知道,自秦始皇在前221年建立秦朝時,我國後續的王朝就沒有超過300年的,比如西漢211年(前202~9),東漢195年(25~220),唐朝289年(618~907),北宋167年(960~1127),南宋152年(1127~1279),元朝98年(1271~1368),明朝276年(1368~1644),清朝276年(1636~1912)。

而有意思的是,在秦朝建立之前,我國的朝代卻基本突破300年大關,比如夏朝470年(前2070~前1600),商朝554年(前1600~前1046),東周514年(前770-前256)。

而放眼全球,我們就會發現,國外的王朝壽命更加誇張,比如拜占庭帝國延續了1058年(395~1453),日本更是有文明以來就一直是天皇在統治,所謂萬世一系。

那麼,為啥我國的王朝,特別是秦朝之後的王朝都不超過300年,而同時期的歐洲和日本則可以延續上千年之久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類比方式不對

時至今日,很多人將歐洲的分裂局面和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相對比,因為都是亂世,各國之間縱橫捭闔,而且都有一個名義上的統治者,歐洲是教皇,我國是周天子。

靜夜史認為這樣的類比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和歐洲都有一個四分五裂的曾經,只不過後來我們擺脫了政教合一的體制,走向了大一統,而歐洲依然在分裂中齟齬前行。

從歷史進程上來看,我國在秦朝以後就開始領先於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如果拿秦朝之後的我國和與我國春秋戰國劃等號的歐洲做對比,是很不恰當的。就好比拿機槍和弓箭比殺傷力,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萬世一系的,如果按照世系來確定帝國,那麼我國自漢朝建立之前都可以算作一個帝國,因為包括秦朝在內的所有統治者都是軒轅氏的後裔,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君主都有一個祖先,從夏朝乃至更早的唐朝虞朝往後,都是軒轅氏在主宰中原大地,而大禹、商湯、周武王等人則可以類比為日本的幕府,日本天皇雖然都在,但是幕府換了好幾撥,軒轅帝國也是一樣。

再看歐洲的千年帝國,比如拜占庭帝國,雖然這個王朝延續了超過1000年。但是這1000多年的時間裡,拜占庭帝國共經歷了12個朝代,93位皇帝。這說明拜占庭帝國根本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和漢唐一樣的封建王朝,而是類似於古印度、古埃及這樣的文明的代稱。

比如古埃及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后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所以和拜占庭帝國做類比的,絕對不是漢唐明清這樣超不過300年的封建王朝,而是漢朝之前的“軒轅帝國”,漢朝以後的“中華帝國”。

從這個概念看,我們並不是300年為一劫的王朝,而是2000年甚至5000年不斷檔的中華帝國。

2、進步方式不同

之所以改朝換代在我國表現得如此頻繁,而在歐洲和日本表現得如此“低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和日歐對社會進步表現的認知不同。

其實從微觀上說,無論是我國還是歐洲、日本,只要是皇位或者王位發生了交接,其實就可以算作“改朝換代”了。因為新的繼承者有主動性且有主觀性,不可能完全按照父輩的意願循規蹈矩,這就使得幾乎每一次的權力交接,都可以算作一個新王朝的建立。

從這一點來看,我國古代和歐洲、日本並沒有什麼不同。

而將這個執政團隊擴大,以家族作為一個單位,就會出現改朝換代。

比如劉邦家族取代嬴政家族,完成了從秦朝到漢朝的交接。

拜占庭帝國內部的王朝交替也是這樣,不同家族輪換,也意味著王朝的興替。

但是將執政家族繼續擴大,達到整個貴族階層,就極容易出現萬世一系的特點。比如以軒轅氏為起點,後代開枝散葉,形成我國曆史上的貴族階層,整個階層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稱為新王朝的統治者,而對外則是統稱為軒轅帝國。

拜占庭帝國也是一樣,由於階級的固化,拜占庭帝國內部基本都是宮廷政變這樣的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更迭。

日本更是這樣,天皇家族由於近親結婚,導致很多時候膝下無子,那麼和天皇沾親帶故的親戚的兒子就都有可能成為天皇的繼承者,因此日本可以萬世一系。

只不過,歷史在我國這裡拐了個彎,什麼意思呢?因為秦朝滅亡,也標誌著我國貴族階層被徹底打破,以至於張良成了我國最後一個貴族。

因為貴族階層的崩壞,我國的統治階層開始從貴族階層一下子擴展到幾乎所有的社會階層,只要你有能力,比如陳勝吳廣、張角、黃巢,就可以揭竿而起,掀起改朝換代的疾風驟雨。

除了農民階級,地主、士紳、軍閥等都成為改朝換代的潛在統治階級,這就使得我國統治階層空前廣泛。從漢朝開始,我國的王朝層出不窮。

而歐洲和日本始終都是貴族階層在統治,特別是歐洲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神聖羅馬帝國長達800年。日本的天皇作為日本民間的神,更是統治日本數千年。

相比之下,引入平民統治階級的我國顯得更加與眾不同。因此在我國,重視王朝勝過重視統治階級,而在歐洲和日本則正好相反。這也是我們為何沒有“軒轅帝國”、“中華帝國”稱號,而歐洲則有“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稱號的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講個笑話,一個手拿鑰匙和鎖的人I說要把(自己)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可能嗎?在真正的民主國家,是三權分立,政黨,司法,人民,各司其責,相互監督,。美國對於權力制約有四把鑰匙,第一把就是人民直選,多黨竟爭,你看特朗普和希拉里為了拉選票而賣命的證明自己有能力領導美國,。二把,司法獨立+新聞自由法,司法獨立可以盡最大化保證公平公正,有權對違反憲法的總統進行調查甚至審判,新聞自由法保證了媒體可以毫不膽怯的公開批評揭露政府,而不用擔心打擊報復,三把是國會+參議院,總統也不能為所欲為,凡是重大事件必須這兩個部門通過才可以,而這兩個部門又是多個黨組成的,難度可想而知,。四把就是在野黨,在大選敗下陣的在野黨,為了取悅選民,為了下任選舉能勝利的在野黨,對執政黨那是一個雞蛋挑骨頭似的監督。。排名不分允後,至於官員財產公佈法和私有財產保護法就不說了。


平凡人134697063


中國各朝代都過不了三百年的坎兒,這似乎是一個宿命,但是,在秦朝郡縣制以前的夏商周卻是不在這個宿命的怪圈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拋開六百年的夏和四百年的商不說,我們就說周。周朝從前1046年武王滅商到周赧王前256年被秦所滅,一共近八百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社稷最長的朝代,也是唯一一個不是因為暴政、君王昏庸而被滅的朝代。


為什麼周朝能有八百年的社稷呢?這跟貴族政治是有密切關係的。在西周以前,人們是被嚴格的劃分為三六九等的,貴族和平民的身份是一直傳承的,龍生龍鳳生鳳,這樣的觀念是深入每個人的骨髓裡的,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人去打破這個平衡。

直到有一個叫公孫鞅的人的出現,這個平衡被打破。這個公孫鞅到了秦國以後,變成了專門革貴族命的商鞅,他打壓貴族的既得利益,鼓勵平民獲取軍功,破天荒的把貴族的爵位分給平民。他把法家的理念用到了最大化,把貴族的利益最小化,這也是法家後來被貴族階層打壓得最厲害的原因,法家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死得很慘。


沒有了貴賤宿命論的秦國從此開掛,平民為了爵位人人奮勇殺敵,一舉吞併了六國。經過秦國的這種法家思想洗禮的秦朝人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原來也可以有出頭之日,連陳勝這種下級軍官都能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在周朝被視為大逆不道的口號。

正因為秦朝開了頭,陳勝加了把火,於是漢代從劉邦開始,人人都有個改變命運的決心。賣草鞋的劉備、奴隸出身的石勒、一直到乞丐出生的朱元璋、草寇出身的李自成等等,這些人都證明了在中國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王侯。於是中國人就就打心眼裡信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思想,並且只要皇帝不好好幹,我就敢“捨得一身剮,也要吧皇帝老兒拉下馬”。在這種大的思想方針指引下,一個朝代能活過三百年已經是祖宗保佑了,中間還得有個中興之君,不然三百年都沒得做。


中國的問題說完了,我們來說說歐洲和日本為啥能幾千年不換皇帝,說白了,他們用的就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貴族門閥政治。他們為啥不換皇帝?就跟周朝一樣一樣的,貴族和平民是有嚴格等級制度的,就跟印度一回事,只是沒有印度那麼明顯而已。這些個國家的老百姓都是中毒很深的教徒,萬事從來不想著靠自己奮鬥抗爭,而是希望他們的神能保佑他們能有好日子過,哪裡會想到去推翻貴族統治,那樣會被萬能的上帝和天照大神懲罰的。這就是西歐日本等國從來不會有農民起義的原因,因為他們的人民都很認命。


&歐洲的世襲藍血貴族,至今不與平民通婚。

而中國人則不同,都是無神論者,皇帝再渲染自己是真龍天子,逼急了去你球的天子,一樣把你趕下臺。中國人不信邪,有不服輸的韌勁,這是那些有神論者永遠看不懂的,這也是中國人為什麼能永遠比其他民族優秀的根本所在。


風雲說收藏


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題。一個皇帝打下天下,帶領幾百個功臣把天下瓜分了。幾千畝地幾十萬人口養活一家貴族,當然可以輕徭薄賦,農民稅務負擔輕,生產力就大發展了。所以一個朝代的前期都是欣欣向榮。可是一家貴族生三個兒子,每個兒子再生三個孫子,......三三得九,三九二十七,八十一,二百五十三,......五代之後,這個貴族階層的人口就不得了了。寄生人口增加了,但是生活水平不能降低,但是土地資源被攤薄了,不足以養活這批日益龐大的寄生人口,於是就發生了劇烈的土地兼併,農民的土地被巧取豪奪,失去了立足之本,成為流民,一場大天災就會引爆農民起義,最終導致王朝的覆滅。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至少需要一代人,血雨腥風,當一個寄生統治階層被整個殺光剷除乾淨之後,為下一次重新分配土地準備了條件,於是一個新的皇帝帶領幾百個功臣,再一次一統天下,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王朝誕生了。所以世界上最嚴重的問題是減肥,人體需要減肥,不減肥就會喪生,企業需要減肥,不減肥就會破產,社會也需要減肥,不減肥就會革命。

為什麼日本沒有這種現象呢,因為長子繼承權。只有長子能夠繼承祖業,其他兒子只能漂泊在外當武士,在戰爭中被消耗掉了。所有不用減肥。


房西苑


道理其實很簡單,當一個朝代推翻另一個朝代之前,往往都是打著為人民為百姓造福的旗號來推翻一個朝代,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所以實現了改朝換代,一家獨大,但是等大局以定時,開始心中還能想到百姓,但時間久了,他們的心中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承諾,反過來卻又把百姓當成了欺壓的對象,這樣的江山又怎麼能做的穩呢。


愛拼才會贏zmsd


其實,中國的朝代,在秦以前,也是存在時間特別長的,和日本、歐古代很類似。只是秦以後,中國古朝代開始變短。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

一、中國歷史上有陳勝、吳廣,而日本和歐洲沒有。


日本、歐洲與中國先秦朝代一樣,奉行的是貴族統治,一國的統治權,是永遠掌握在極少貴族手上的,他們依靠血統、聯姻等方式,維持王朝的統治。階級是永遠固化的,從皇帝到國王到領主,都在維持著這種秩序。而日歐的國與國之間,儘管有分歧甚至敵對,但是在維護這種格局中,是一致的,不允許下層的崛起。一旦哪一國下層崛起,則各路諸侯群起而攻之。

而在下層中,日歐君權神授的概念也基本牢不可破,因此日歐古代上也鮮有下層對抗貴族的歷史事件發生。

中國古代在夏朝至秦之間,基本上也是這種情況。但是秦末陳勝、吳廣的崛起,為中國歷史帶來了轉折性的意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形成影響。從此以後,平民也能夠自稱“順應天命”,也能夠有機會入登大寶,獲得與王侯將相爭雄的資格。當然,從這一點來講,中國古人更值得欽佩。只不過,中國朝代的歷史,從此豐富起來。




二、秦以後,中國的大一統觀深入人心,而這種格局日歐古代鮮有形成。

秦以後,中國即進入大一統時代,而日本歐洲卻是長期是諸侯格局。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朝代發展則相對簡單,一旦新勢力崛起,則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新的大改朝換代。而日歐等國,各諸侯國相對較小,很難從內部衍生新的強權,而一旦衍生出新的強權,其他諸侯國不會坐視不管,歐洲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就固定在了這種格局之上。



蘇綻




從世界歷史上來看,中國古代,朝代可以超過300年的是非常少的。而日本和歐洲卻可以堅持一兩千年不換朝代,其真正的原因在什麼地方呢?

中國古代一直實行的是皇帝制,皇權高度集中,中國的經濟形式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個朝代建立以後,由於是國家剛剛建立,剛開始的君主,一般是比較清明的。因而在政策的制定上,一般採取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但是幾百年之後,由於國家長期沒有戰亂,家族的後人從小就養尊處優,沒有危機感。因而等到他們成長為君王以後,他們在制定政策時,很容易缺乏針對性,忽略下層人民的感受。因而很容易造成下層人民的不滿,結果出現農民暴動等情況,威脅統治者的統治。

而我們看日本和歐洲兩個地方,長期以來,日本實行的是天皇制,而天皇只是一個象徵和代表,沒有實際的權力。因而,權力主要集中下一層,比如大將軍府、幕府等等。但是,雖然日本的天皇家族一直沒有換,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掌管實權的家族也是一直在更替。

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從王朝的更替情況來看,我們知道,蒙古族、滿族等一些遊牧民族,一直垂涎中原勝地。在一個朝代剛開始建立時,君主往往清明,這時這些遊牧民族往往沒有可乘之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朝代的後期,往往皇帝都比較昏庸無度,同時也給少數遊牧民族以可乘之機。

雖然看似日本和歐洲可以維持一至兩千年,但這都是表象,然而控制實權的家族卻一直在更替。


阿爾法軍事


說句看不起自己的話,就是我們的窩裡鬥太厲害了,厲朝厲代統治者,成功後想到的首先就是皇朝的穩定和自己家族及利益集團的享受,對百姓任意壓榨,無所不用其極,所謂的仁君,所謂的狗屁盛世,只不過是對老百姓挽種剝削的手段而已,真正把百姓利益放於江山之上的帝王,中國有過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一個不是為了自己家族的一己之私?正因為如此,低層的百姓和非利益集團的精英們,自然不甘壓迫,勢必反抗,成功後又是前朝一樣,全力鞏固政權放肆享受,社會就永遠形成二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剝削與被剝削者的矛盾,週而復始,綿綿不斷的窩裡鬥,就這樣鬥了幾千年。

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想長久,必須要順勢而為,要讓利於民,僅最大努力縮小利益集團與百姓之間的差距,化解統治與被統治者的矛盾,真正的做到藏富於民,把權力看淡,放權於民,這樣的政權才會長久,,

現在日本及歐洲各皇朝也基本是這樣的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理念也概莫能外。


知樂長樂


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是很頻繁的。秦朝的壽命是15年,西漢是215年,新莽也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15年,東漢196年,曹操建立的曹魏是53年,西晉是53年,十六國(從西晉滅亡算到北魏統一北方)123年,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加起來142年,南朝東晉103年,宋齊梁陳加起來169年,隋39年,唐276年,五代五個朝代加起來53年,北宋168年,南宋153年,元98年,明276年,清267年。如果我們按傳統算法,南北朝時期以東晉和南朝為正統,五代時以北方王朝為正統算下來,則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23次,從秦到清2131年,每個王朝的平均存在92年。

如果我們只讀中國史,也許會以為改朝換代是人類歷史發展之常態和必然。但是你看一下世界史,就會發現中國郡縣時代歷史上這種“改朝換代”之頻繁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日本是萬世一系,從神話時代到現在,日本天皇始終是一個家族。西羅馬立國近千年,拜占庭帝國享國近千年。英國自1028年威廉一世諾曼征服後至今,一共出現了四十一位國王,都是威廉一世的後人。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英國王位,也可以說是千年一系了。只不過英國的王位繼承不是中國式的嚴格的父死子繼,而是摻雜了父女關係,兄弟關係,外孫、外孫女關係,以及堂兄弟關係。

有人說,不對,你不懂英國史,英國曆史上一千多年一共經歷了九個王朝呢,和中國王朝的壽命差不多。其實歐洲史上的這些王朝和中國王朝的意義完全不同。比如英國共經歷了九個王朝,然而,王朝更替多是由於上一個王朝的末代國王絕嗣,由親戚入繼大統,導致改朝換代。比如征服者威廉登基後開創了諾曼王朝,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不過三王之後,“絕嗣斷統”,斷絕了男性繼承人。於是亨利一世的外孫和外甥經過爭奪最終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開創金雀花王朝。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金雀王朝傳了八代,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亨利四世發動宮廷政變奪取王位。新上臺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新王朝因此而得名蘭開斯特王朝……。歐洲其他國家的王朝更替,也都屬此種情況。所以這種王朝更替,只相當於中國一個大王朝內部的紛爭,而不是中國式的改朝換代。

和中國相類似的,在世界範圍內,只有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朝鮮和越南。然而這兩個國家改朝換代的次數也沒有中國多。比如自唐亡之後,朝鮮只經歷了高麗和李朝兩個王朝,而中國卻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十多個王朝。


張宏傑


有句老話叫“遠香近臭”,放在這個問題上也合適。

因為都是中國人,所以才背“朝代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每個朝代的國號都不一樣,皇帝的姓氏也不一樣,而日本,人家看著就好像都是一家子,歐洲也是,羅馬就是羅馬,沒變過的樣子。

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如果以“江山易姓”這個概念來說,歐洲國家並沒有什麼千年王朝,舉個例子,羅馬帝國。

他的建立者是奧古斯都,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接受元老院賜予的“奧古斯都”稱號,開創的叫:朱里亞·克勞狄王朝,這個王朝只有5個皇帝,屋大維、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勞狄烏斯和尼祿,公元68年尼祿自殺,這個王朝就算完犢子了,總共多少年?95年, 連100年都沒到。

之後是:弗拉維王朝,總共傳韋帕薌、提圖斯和圖密善3位皇帝,時間更短,27年。

之後是:安敦尼王朝,時間長一些了,總共96年,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奧勒留和維魯斯、康茂德,這幾任皇帝分享了這近百年的統治時間。

再之後是:塞維魯王朝和伊利里亞諸帝,就是一通亂殺了。

哪怕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在君士坦丁堡定都的“千年帝國”,一直到1453年才徹底滅亡,其經歷的王朝也是一堆一堆的:

狄奧多西王朝、利奧王朝、查士丁尼王朝、希拉剋略王朝、伊蘇里亞王朝、弗裡吉亞王朝、阿摩里亞王朝、馬其頓王朝、科穆寧王朝、杜卡斯王朝、安傑洛斯王朝、拉斯卡里斯王朝、巴列奧略王朝。

這裡面還不算曾經佔領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時代,那是西歐十字軍的時代。

基本上,上面每一個王朝,就是一個家族或者說一群家族親戚的統治時期,所謂的沒有改朝換代,是完全不存在的,甚至由於羅馬更重視家族傳承而以養子入嗣的傳統,比如羅馬帝國的開創者奧古斯都本人就沒有兒子,是女婿提比略繼位。

按照中國標準,這第二代就江山易主了……

當然,日本天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但並不是說,一千多年來就是一個家族一直統治,恰恰相反,日本天皇嫡脈曾多次絕嗣,還發生過南北朝雙系分立的情況。

所以,並不是說歐洲和日本真就萬世一系,從不改朝換代,只是因為離咱們遠,所以不容易瞭解細節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