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兩型新式機槍?

皇家橡樹1972


這兩挺機槍的實物並沒有出現在“珠海航展”輕武器展臺上,而是在大屏幕播放的武器介紹短片當中出現的,結果被軍迷敏銳的發現了。

從短片翻拍的圖片來看第一張圖片裡的機槍體積很大、槍管較粗,應該是一挺12.7㎜口徑的重機槍!外觀與我軍現役的89式重機槍有幾分相似,不過該槍的顯得更加的簡潔,也就說明該槍的重量會更輕,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山地重機槍”,該槍提把與89式重機有所不同由方形提把改成圓柱型(握持更舒適一些),還安裝有兩腳架可以臥姿射擊減小射手的目標受彈面,並且槍機匣上有“皮卡汀尼”導軌,可快速的安裝各種光學器材……該槍總重量似乎要比89式重機減輕了3~5㎏左右,減輕徒步行軍中的負重。

我軍營連分隊目前所裝備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89式重機槍,槍身重17.5㎏、槍架重8.8㎏是當今世界上重量最輕之一,雖然89式重機槍已經很輕了,但是我國是多山地的國家,西南地區普遍高山險峻道路不暢,我軍近些年機械化、摩托化建設大步邁進有了“猛士”高機動車和更輕便的“山貓”多地形車,可是仍有非常多的垂直度高道路幾乎沒有的陡峭山地,這要的地域只能是徒步行軍別無他法!

我軍實戰化演練時拍攝的照片,一個重機槍班8名戰士:一名揹負槍身、一名揹負三腳架、三名使用95步槍擔任警戒同時各揹負一根備用槍管、三名彈藥手揹負三盒50發裝12.7㎜子彈……這樣的負重急行軍5㎞或者更長的路程誰都吃不消!所以適當的減輕槍的重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身體體能就是戰鬥力!都累趴了咋打仗?

總體來看新研製的“山地重機槍”在不影響性能的條件下減輕了重量,更加有利於山地作戰的機動性,在需要徒步作戰的環境下減輕負擔對於戰士來說就是福音。

新型通用機槍顯得短小精悍,外觀與美國的M249輕機槍相似,口徑應該還是5.8㎜,這樣就與我軍步兵班的子彈通用了。

我軍56式班用機槍退役之後,步兵班的火力支援武器就是95槍族當中的95式輕機槍(外軍叫做“重管步槍”),比95式班機更高一級的火力支援武器是88式通用機槍,不過實事求是的說這兩挺機槍都有缺憾!95班機由於槍管僅比95步槍長一點,該槍理論上可以發射到600米的距離,但實際上子彈飛到400米外彈著點散佈已經很大了,這樣的射程散佈對於消滅敵人的狙擊手和輕機槍是非常不利的!

88式機槍太長了,圖中的戰士使用顯得很彆扭,而且該槍有些片面的強調通用性配備了三腳架,但是5.8㎜子彈再怎麼也比不過7.62×51㎜威力大,該槍甚至被提出要壓制800米之外的敵人,800米之外5.8子彈確實是力有不逮……並且該槍三腳架很重,行軍當中反而成了累贅。

這正是因為95班機和88通用機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減化槍種的需要才出現了“新型通用機槍”,這樣步兵班和排級分隊的火力支援武器就統一了,而且新槍的槍管長度適中,估計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消滅600米內的目標,槍管適當的長一些彈頭在槍管內停留的時間就會長一點,更充分的利用發射藥的推力,這樣發射出去後彈頭的初速會更高,彈道也更加的平直,精度才能更好。

美軍的M249,實際上就是比利時的“米尼岡”輕機槍,美軍班一級的火力支援武器,比較適合現代化作戰的要求。

武器裝備界有句名言:輕武器不輕!說清楚一點就是:輕武器不似外行想象的設計簡單,加工簡單,比如:5.8、5.56、5.45這三種口徑是怎麼來的,為啥設定在這個口徑,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這要經過幾十萬次的實驗才能驗證,槍造好之後還要經過幾萬次的各種環境苛刻的考驗……不是說一說那麼簡單的,槍就是戰士的生命!槍要是不可靠去了戰場要死人的!並且槍械服役也是有周期性的,到了一個時期它們不適應戰場需求就要淘汰,研製新型槍替代舊槍,這又得重新再來!所以“輕武器不輕”這句話確實說明了輕武器在研製過程中的複雜性!

我軍現有的槍械大多服役20年左右了,比如:95系列最早是在1997年香港迴歸時候駐港部隊所使用,距今已經超過了20年時間,當時它可以應對各種戰場需求,但是目前來說它們確實需要更現代化的槍械替代。


雛菊西瓜Peterpan


12.7mm重機槍要求步兵便攜本身就是個扯蛋的思路!有效射程是夠用了,但是火力持續性就是個渣渣,根本不實用!這種口徑的武器必須車載,哪怕是摩托車載!


西部邊走邊唱


新式?老式你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