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我在基層做信訪”系列之十——何以解憂?以情、以德、以法、以信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是徐建平工作中一貫秉持的信念。徐建平,男,奉賢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科科長,醫患糾紛的信訪調解是他的工作日常,在他工作的20餘年裡,化解了大大小小的醫患糾紛幾千件。他總是說“良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半句多”,化解醫患糾紛成天就是跟滿腹怨氣、情緒激動的上訪群眾打交道,稍不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會激化矛盾,甚至產生“訪中訪”。所以,他時刻把組織和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任勞任怨,盡心盡責,不折不扣地認真處理每一件信訪事項,要求科室的工作人員接訪時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提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法管人、以信服人的工作方法,文明接訪,認真調查,妥善解決。

奉賢區“我在基層做信訪”系列之十——何以解憂?以情、以德、以法、以信

記得今年的6月19日,奉賢區衛計委收到國家信訪局轉來的一封網信,信訪人反映他的老婆在一家民營醫院就診治療,手術後用藥,在用到第三天的時候發生藥物過敏,找當事醫生處置,醫生、民營醫院管理人員均認為藥物過敏是正常反應,醫患雙方在溝通中發生摩擦,信訪人憤而投訴。在接到信訪件後,徐建平第一時間致電信訪人安撫他的情緒,並承諾定會仔細調查處理此事。第二天,徐建平約好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前往民營醫院調查取證,找院長、管理中層和當事醫生詳細瞭解患者就醫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認真揣摩每一次用藥的必要性和劑量大小的合適性,以及發生藥物過敏後脫敏治療的及時性,綜合判斷得出結論:醫生用藥基本規範,但在告知患者方面存在欠缺,導致患者無藥物過敏的防範和判斷。

奉賢區“我在基層做信訪”系列之十——何以解憂?以情、以德、以法、以信

隨後,徐建平多次在電話中與信訪人溝通解釋,並約定採取開門辦信的方式進行約談。約定當日的下午,奉賢區衛計委信訪辦主任、財務科科長、信訪人、民營醫院院長均已匯聚在民營醫院會議室,但遲遲未等到徐建平。那時,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電話聯繫徐建平,得知其正在青村鎮參加完其他項目的協調會後往南橋趕的路上,突遇大雨積水汽車拋錨在環城南路了。此時的他急中生智,在路上攔了一輛大集卡,在說明緣由後,好心的司機把他送到了目的地。淋得像個落湯雞似的徐建平匆匆忙忙地衝進會議室,顧不得擦乾正往下滴的雨水就坐下來開始協調,通過反覆溝通、協商,最終醫患雙方達成一致,事件得到妥善解決。信訪人激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握住徐建平的手,連說要給他送錦旗,被徐建平婉言拒絕了。信訪人事後評價徐建平:他真是一個處處為民著想、為民謀利的好同志!

奉賢區“我在基層做信訪”系列之十——何以解憂?以情、以德、以法、以信

像這樣的醫患糾紛,徐建平每年都要處理上百件,愛崗敬業的他為收集取證經常加班加點;業務精湛的他對論據進行反覆推敲、論證直至深夜甚至凌晨;辦公室、接訪室、各醫療衛生單位、區醫療事故鑑定辦、區醫調委、區信訪辦,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不畏艱難,腳踏實地,甘於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已的事來做。他時常用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基層信訪幹部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用一顆熱心、一顆愛心、一顆公心來處理每一件信訪事項。他總說:“只要看到上訪群眾矛盾化解、問題解決後的笑臉,一切的煩惱和疲倦都煙消雲散了,心中感到無比欣慰”。徐建平用真心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的愛心橋,用真誠彈出了一曲和諧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