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報名號後,朝廷怎麼查到他說的是真的?

CarKei


這個題目表述應該是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故事是說:

曹操從下邳討伐呂布得勝歸來,帶著劉備去許都覲見天子。漢獻帝詢問劉備身份,劉備便自報家門: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

隨後,漢獻帝讓人取來“宗族世譜”查閱,由宗正卿負責宣讀,確認劉備的名字在宗族世譜之上。並排出輩分,劉備是劉協的叔輩,於是漢獻帝給劉備封侯拜將,設宴寬待,劉備自此得了“劉皇叔”的名號。


首先,這個故事羅貫中編的,包括那份劉備祖先譜系順序。

在歷史上,劉備的祖宗只記載了他的爺爺劉雄。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時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感慨蜀漢帝國沒有把劉備祖先的資料流傳下來。

臣松之以為:先主雖雲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既紹漢祚,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於時英賢作輔,儒生在宮,宗廟制度,必有憲章,而載記闕略,良可恨哉!

幾百年前的裴松之都不知道譜系,羅貫中又如何能知道?

現在看來,這份譜系順序就是羅貫中編造的,並送給了劉備一個“劉皇叔”的名號。


在演義故事裡,羅貫中寫對了查詢譜系的官員名稱,這就是“宗正卿”

宗正卿是漢代朝廷九卿之一,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劉氏皇族的譜系傳承,而且一般也是劉氏皇族中的人擔任這個官職

在歷史上,劉焉、劉虞都擔任過這個官職,他們就妥妥的是劉氏皇族後裔。

  • 劉焉是魯恭王之後,魯恭王是西漢漢景帝之子,姓名叫劉餘。

  • 劉虞是東海恭王之後,東海恭王是東漢光武帝之子,姓名叫劉強。

由此可見:在東漢帝國,宗正對西漢、東漢的劉氏皇族都有所掌握。


從史料記載的角度看。

劉備的皇族身份不但是蜀漢帝國所認可的,也是曹魏帝國所認可的。因為在曹魏人魚豢著《典略》中,也認可了劉備是劉氏皇族後裔,只不過,對劉備的祖先傳承有分歧。

蜀漢帝國方面,按陳壽記載,是說劉備是“漢景帝→中山靖王劉勝→劉貞”這一支,

曹魏帝國,按魚豢記載,是說劉備是“臨邑侯枝屬也”。

這裡的“臨邑侯”無法考證。

在歷史上,劉備也確實在許都見過漢獻帝,他的宗室身份也很可能是在許都時確定的,當時漢廷的宗正是劉艾。

真要推測的話,是漢獻帝劉協和宗正劉艾確認了劉備的皇族後裔身份。

現代某些不學無術的人,拿《演義》裡那份偽造的譜系傳承來否定劉備的皇族身份,這根本是分不清演義故事和史料記載的區別。


潯陽鹹魚




我們來看三國演義原著中是如何描寫這一部分的。

當劉備跪在皇帝面前時,漢獻帝就問劉備:你祖上是何人呀? 劉備答道,我是中山靖王之後,爺爺是劉雄,父親是劉弘。

於是漢獻帝就讓人找來劉氏皇室族譜,一看果然是劉氏宗親。


並且,漢獻帝還非常有興趣的排了下輩份,劉備竟然還是漢獻帝的叔叔,那就稱為劉皇叔吧。

最後,漢獻帝還讓劉備到了偏殿,雙方進行了親切而友好的交談,對當前的大漢形勢交換了看法,並就未來的漢朝發展策略和方向廣泛地達成了一致。最後劉備表示一定會團結在以漢獻帝為核心的中央領導班子周圍,為大漢的崛起和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鑑於劉備向漢獻帝表示了忠誠,漢獻帝封劉備為左將軍,宜城亭侯。



這中國的疑問太多。

皇族是皇帝的同宗成員的大家族,享受無上的榮耀,天天吃好的,睡美女,生的孩子就比較多。

尤其是這個中山靖王,有120個兒子。按照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皇族的每個孩子都要有封地,就要把前一代的封地給分掉,這樣下來沒幾代,皇族成員就沒多少家產了。

沒有家產,自然就破落了,加上之後的王莽奪權立新朝,然後劉姓皇族紛紛起兵反對新朝,東漢又建立,這中間又經歷了幾十年戰亂,劉氏的族譜就更加混亂了。

東漢加上西漢,一共四百多年曆史,恐怕到了漢獻帝年間,有許多細節都沒有辦法考證了,早已被埋在歷史的垃圾堆裡去了。



漢獻帝一看到劉備,就問他祖上的問題,後來又當場拿出族譜來證明這一事實,這說明什麼呢?

只說明一個問題,漢獻帝之前有和劉備聯繫過,兩個人共同在導演一出大戲,就是對付曹操的戲。



因為事先有劇本,大家就好演了,況且劉備是個好演員,尤其是哭戲,越苦情的戲他越會演,看了三國演義的同學都明白這一點。

從中山靖王到劉備這一代,已經十幾代過去了,他們家的族譜放在一起,至少了幾十甚至上百本。不好意思當時沒有紙,更多的是竹簡,放在一起,象是一個小山。加上其它姓氏的放在一起,就把它找出來,分清楚,估計都要好幾天。

而漢獻帝的手下當場能搞明白這麼複雜的東西,只說明一個問題,漢獻帝早就和劉備有聯繫,並且建成了聯盟。



漢獻帝故意借這個機會抬高劉備的身份,讓他有資本發展自己的勢力,與曹操對抗。

至於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都要藉助對方的力量來發展自己,來制約曹操。

對於歷史而言,真相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物的需求。只要有需求,沒有什麼是編造不出來的。

比如劉備,漢獻帝說你是皇叔,你就是皇叔;讓你當將軍,你就能當將軍;當然如果要取消他的權力,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分分鐘的事。


新知傳習閣


劉備自報名號後,可以根據劉備的家譜查到劉備的信息,劉備自報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不過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到劉備時,已經過去幾百年,劉備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所以才有題主所問,朝廷怎麼查的問題。

現在對於劉備是否中山靖王之後,仍然有爭議,不過古代有家譜、有字輩。而劉備的祖父劉雄官至東郡範令,父親劉弘也可查,爭議歸爭議,劉備多半是中山靖王之後,要不然以當時的時代,冒充皇親國戚,應該是要殺頭的。



朝廷不會只聽劉備一面之詞就斷定他為中山靖王之後,應該會查他的祖祖代代,當然在能查的情況之下。後來漢獻帝都稱劉備為皇叔,如果不是,玩笑就開大了,有人會說漢獻帝為曹操的傀儡,需要劉備這個人。道理是這樣,你認為梟雄曹操會幹嗎!如果劉備的身份能夠查到,不是中山靖王之後,曹操,孫權不把劉備收拾了才怪。



所以,當時只能是兩種結果:

第一、劉備自報名號後,朝廷查到劉備說的是真的;

第二、劉備自報名號後,朝廷無從查起,不敢說是,也不敢說不是,只能默認劉備就是中山靖王之後。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司馬PC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三國志》裡說得很明白。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一開頭就說: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

大家可能看到劉備以前賣草鞋為生,就覺得他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其實不是的,當時劉備是屬於一個大的宗族,這個宗族都是中山王的後代。宗族裡有貧有富,劉備家就屬於比較貧窮的,但常常受到同宗人的接濟。

劉備生在漢末,漢朝皇室宗族的傳承肯定是有序的,又不是突然冒出來一個人說自己是中山王后代。怎麼可能查不到。

況且劉備在創業時,也沒怎麼依仗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因為當時的漢室宗親實在太多了,不值錢。只有《三國演義》才總說劉備是皇叔。



夢露居士


先不表怎麼驗證真偽,其實對於劉備皇叔的身份在史書中並未記載。

陳壽的《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乃“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朔二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沒有提及他的皇叔身份,他雖說是皇室貴胄,但是到了東漢的時候幾乎和平民無異,況且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個兒子,到底真假如何還未必可信,

況且還是個破落貴族,劉協也沒有必要認其為皇叔。

真正提到劉備皇叔之名的是《三國演義》第20回“曹阿瞞許田打圍,董國舅內閣受詔”——

獻帝設朝,操表奏言玄德軍功,引之見帝。……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劉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備乃劉弘子也。'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

可見古人認親也不是亂認的得拿譜系來對,《三國演義》中劉協也是這樣將劉備對出來皇叔來的,那我們來看看劉備真的是皇叔麼?

依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劉備是劉啟第18代,劉協是景帝14代,不可能是皇叔。

香港劉氏新族譜和《三國演義》相同,除了第8代的名字相差一個字之外。

不過從江西中華劉氏通譜和湖北漢川古柏堂譜不難發現劉備比劉協高出2輩,那就是皇爺爺的身份了。

湖南平江劉氏譜則比劉協低了5輩。

你認為劉備真的是皇叔麼,能不能給出其他的例證?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劉備的家世其實比較清楚,他家道中落的時間不算長也很好查。而且在東漢末年,漢朝宗室後裔也算不上太高貴的血統,拿“皇叔”名號大做文章的是《三國演義》,真實歷史上宗室後裔有點用,但也沒那麼有用。

劉備的家世並不算太卑微,雖然在他這一代掉到了社會較低層,但是靠父祖輩的關係,他還是能接觸得到上流社會的。劉備的祖父劉雄曾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可見在劉備爺爺輩,他家還是有人當縣令這種級別的官員,而且是靠舉孝廉做到的,說明劉備的爺爺在家鄉有著不小的威望,家境應該還不錯。這種官宦家庭,肯定有詳細的家譜,清清楚楚記載著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也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劉備家道中落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呢?是因為劉備的父親早早死去,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導致家道中落,劉備才不得不織蓆販履為業,貼補家用。

即便這樣,劉備的大家族也沒有完全衰落,他的叔叔知道劉備胸懷大志,常常幫助他,還資助他去當時著名的學者盧植那裡求學,在求學的時候還和公孫瓚這樣的豪傑交朋友,可見即使家道中落,劉備的家族還是很有實力,劉備的家族有著詳細的族譜也就很正常了,根本不害怕朝廷追查家譜。

那你說他的漢朝宗室後裔身份有什麼大用處嗎?其實用處不大。他的血統距離當時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後代漢獻帝已經很遠了,只是在和孫權嘴炮的時候諸葛亮給他戴了頂高帽而已。要是論血統,曹魏謀士劉曄是正宗的東漢光武皇帝后裔,還不是在曹丕手下幹事,歸根結底,劉備能成事是因為他有本事有志向而不是因為血統啊。


貓圖怪談


其實這個問題我是想過的。我們首先來看看當時的環境。當時劉備被呂布趕出了徐州來投奔曹操。但是這裡劉備可不認為自己是投奔的曹操,而是投奔朝廷。因為當時曹操剛剛迎接天子到許昌沒多久。

劉備一上來就先自報家門。但是劉備自己卻拿不出任何證據來。此時最最奇特的事情發生了,漢獻帝居然立刻叫人拿來皇室族譜,居然在上面找到了劉備。當場認了劉備當皇叔。

所以問題就來了。這一切好像準備好似的,劉備自己都說不清楚的事情,漢獻帝卻好像如數家珍。而且中山靖王光兒子都一百多個,到劉備這一代都過了三百年左右了,僅僅就中山靖王這一支要寫成家譜估計都得厚厚一本了,而皇族族譜上面如果按這個標準記錄的話,那至少也得幾十本才能找得到,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找到劉備的身世的。而且劉備這樣的也基本上不算皇親了,因為劉備他父親就已經是平民百姓了,是不會記錄在案的。所以當時漢獻帝拿出的族譜就非常的可疑。

那麼漢獻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結合漢獻帝當時的處境,不難想象漢獻帝這麼做的動機。曹操把漢獻帝當成傀儡,漢獻帝自然不好受,想要制衡反抗曹操。所以才捏著鼻子認了劉備這個皇叔。

很有意思,漢獻帝認了皇叔後,立刻封了劉備左將軍,是掌握軍權的,雖然沒有實際的軍權。但是也不難看出漢獻帝這麼做的動機。

而漢獻帝拉攏劉備後,沒多久就發生了許田圍獵的事件。曹操明目張膽的要來漢獻帝的弓箭,將士們以為是漢獻帝射中了獵物,三呼萬歲,曹操居然走上前去生受。導致關羽當場暴起,要斬了曹操。可是劉備卻擔心曹操爪牙太多而攔住了關羽。卻被董承等人敏銳的發現了劉備幾人的真實想法。於是緊跟著衣帶詔事件劉備也有參與其中。只是劉備比較滑頭,找藉口趁機跑了。所以劉備是衣帶詔事件唯一脫身的人。

而董承能找劉備參與衣帶詔事件,可見漢獻帝確實是有意拉攏劉備來對抗曹操的。所以我比較傾向於劉備的皇親身份其實是漢獻帝故意加在劉備身上的,而不是真的能在族譜上找到的。


渭郃


先來看看劉備能自報出怎樣的“家門”,史書裡沒有這樣的記述,可以參考一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裡說,劉備三顧茅廬時對諸葛亮家的小童介紹自己:“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這裡提到的幾個官銜、爵位大體都不錯,只有“劉皇叔”是虛構的。

先來看左將軍,《三國志·先主傳》:

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再來看宜城亭侯,《三國志·先主傳》: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

再來看豫州牧,《三國志·先主傳》:

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

以上幾個頭銜中,宜城亭侯先得,豫州牧其次,左將軍最後。需要說的是,《三國志》“以為豫州牧”,是實授之意,而“領豫州牧”是兼任之意,劉備此時還沒有左將軍的頭銜,說兼任,看起來不太準確,是不是《三國演義》不嚴謹呢?

倒也不是,因為此時劉備雖不是左將軍,卻有一個鎮東將軍的頭銜,與宜城亭侯是同時頒授的,劉備可以以鎮東將軍的身份兼任豫州牧。

介紹完這些頭銜,問題來了,這些都是誰頒給劉備的呢?當然是朝廷、天子,不過那些只是形式,做出決定的是曹操。

在具體操作層面,官職的任命本屬於尚書檯,但曹操此時擔任司空,司空府是唯一實權部門,官員相關任命方案應該首先出自這裡,如果曹操注重形式,任命書還會從尚書檯經過,由天子“簽發”。

曹操“挾天子”後,還是挺重視尚書檯的,派荀彧過去當尚書令,劉備的有關任命書應該是從這裡發出去的。

東漢尚書檯設尚書令一人,品秩雖然只有千石,不如一名郡太守,但職權很重,相當於朝廷秘書局,下面還有尚書僕射一人,品秩六百石,尚書令不在時代行公務。

再以下,設有若干曹,相當於秘書局裡的各處,長官稱尚書,相當於處長。其中的吏部曹掌管官員選舉,官員任命書多由這裡草擬和發出。

這一套任命程序很規範,任命書也有副本存檔,一開始存在經辦部門,待一定時間後整理轉交檔案部門保管,就像現在的程序一樣。

漢朝的檔案管理部門稱蘭臺,是皇宮裡一座堅固的建築,又稱石室,是“中央檔案館”,由蘭臺令史負責,相當於檔案館館長,該部門歸御史中丞管轄,宮廷內的典籍都收藏在這裡。

蘭臺保管的典籍檔案很豐富,不僅有任命書一類的文件,還有各種各樣的重要檔案,需要時可以隨時調閱。

舉個例子,曹爽當政期間荊州刺史孫禮被提升為冀州牧,行前拜見司馬懿,閒聊時對孫禮說,你馬上要去冀州了,冀州的清河、平原二郡因為地界劃分爭了8年,前後兩任刺史都沒能解決,這種事必須有理有法,你此去冀州當處理好這件事。

孫禮是個認真的人,他馬上跑到蘭臺,還真的找出了當初漢代平原王受封的地圖,根據地圖上所載,有爭議的地區應當屬於平原郡。

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公務,曹爽卻插手過問,因為曹爽偏向清河郡。曹爽讓人直接給冀州下達公文,說地圖不算數,應當到實地進行勘查。

孫禮很不滿,立即上疏:“我作為冀州牧,敬捧聖朝明晰的地圖,驗別二郡分界,郡界已清晰可辨。今平原、清河二郡爭界8年,就是靠著有力的證據才得以解決,現在不顧證據,全部予以推翻,令人慨嘆惋惜,也讓人哭笑不得!”

孫禮束好腰帶,穿好鞋子,駕上車,坐等上面來宣佈對他的解職。曹爽大怒,馬上指使人彈劾孫禮對朝廷不滿,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

從上面這件事可以看出,蘭臺是個挺重要的地方。你擔任什麼官、封過什麼爵,不是憑你自己說,而是可以查證的。

當然,蘭臺如果遭受損失,相關典籍遺失了,那就麻煩了。這種事在漢末就出現過,董卓之亂後朝廷先是西遷,將檔案典籍帶到了長安,但漢獻帝東歸,一路狼狽不堪,檔案典籍損失貽盡,再想查對之前的官員任命情況就難辦了。

不過這基本上不涉及劉備,因為劉備的那些頭銜都是漢獻帝遷都許縣後頒發的,檔案就存在許縣,很好查對。


南門太守


劉備到底是不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目前還尚存爭議!

說起劉備時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裡大家都稱劉備為劉皇叔!因為劉備自稱自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劉備我們都知道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會對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而有爭議呢?一方面是以為歷史文獻上對劉備的身世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典略》則稱劉備是臨邑侯的枝屬。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在不管是在《三國演義》或在其它正史上都沒有記載漢獻帝劉協與劉備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認親!

當說到這裡時有人就會反駁說:古代每家每戶都有家譜,到底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子孫一看家譜不就知道了嗎!說到這裡時我們要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一生可謂是“一事無成”但人家會生孩子呀!會玩呀!靖王劉勝把精力基本上都花在了酒色上面,光兒子劉勝就生了一百二十多個。這一百二十個再一結婚生子,人數就又翻了一番,可能家譜上就壓根沒記,這就更無從考證了!


這時候就又有人說了,如果劉備要不是劉勝的後代漢獻帝劉協為什麼會默認劉備是皇室宗親的存在呢?其實,漢獻帝劉協會默認劉備是靖王劉勝的後代不能理解,眾所周知漢獻帝其實當時就是曹操的傀儡,沒有實權的皇帝,漢獻帝明知道無從考證劉備的身世何不順水推舟,成全劉備,從而讓劉備起到牽制曹操的作用,這樣有可能還可以使自己坐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最後,劉備之所以能順利得到“皇叔”稱號,是因為劉備他一開始投靠了劉焉,而劉焉當時為了抵抗黃巾軍也就忽視了深入的考證!

最後,不管劉備到底是不是真的漢氏宗親,是不是靖王劉勝的子孫,我們都應該從歷史的角度正確看待劉備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正確的評價他的功與過!

BM大嘴 用“吐槽”改變世界!


BM大嘴


朝廷有沒有查出劉備是否真的是皇室宗親,其實並不重要。為什麼這麼說?

東漢末年,由於外戚掌權,宦官專政,大漢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前有董卓禍亂朝綱,後來又迎來了一個貌似是救星的曹操。皇帝,其實就是傀儡。

劉備姓劉,大漢也是劉姓的天下。他想成就一番事業,打出了匡扶漢室的旗號。在這個時候,皇帝真的在乎劉備是不是皇室宗親嗎?答案是否定的!

皇帝真的不在乎劉備的出身。劉備為英雄,當時的人早有論斷!劉備的旗號是拯救大漢王朝,合乎皇帝的需要。所以皇帝沒必要去查,可能連想都不用想,你不是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嗎?好,我給你這個名號蓋上章!只需要你能救我於水火。

我們假設有個胸懷大志的落魄者,身世沒有人知道,他看到天下將亂,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於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又給自己安了一個名分,還打出了維護朝廷的大旗,招兵買馬。行將就木的傀儡皇帝碰到他的時候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自己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朝廷根本沒必要去查劉備的身世。只要你是要匡扶漢室,懲奸除惡,你要名分,我給你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