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發展

李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

各位領導、專家、職業農民朋友們、同志們:

很高興在這個收穫的金秋時節,參加首屆職業農民發展論壇,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眾多目光聚集在鄉村人才振興,聚焦新型職業農民,把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作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基石。農業農村部黨組高度重視這次論壇,韓長賦部長做出重要批示,張桃林副部長親臨上午的論壇,並做了報告,從深化思想認識,總結實踐探索,借鑑外國經驗,開創發展新局面等四個方面,深刻闡述了推進中國特色職業農民發展道路的系統構想,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提供了啟發與指導。

今天下午大家繼續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研討對策,共商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大計,非常有意義。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一、必須把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擺在鄉村振興的突出位置。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城鄉之間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機制不健全,大量高素質年輕勞動力由鄉村向城鎮單向流動,同時由於鄉村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資源投入不足,鄉村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突出表現為農村的空心化,三留守,誰來種地等問題日趨嚴重,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

近幾年農村勞動力仍然以每年近800萬規模向城鎮轉移,如何合理佈局鄉村勞動者結構,在鄉村集聚更多資金、技術、資源要素,形成城鄉之間人才要素雙向流動機制,真正把能人留在農村,建設農村,發展農村,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重要挑戰。加快構建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職業農民隊伍,破解鄉村發展“見屋不見農”的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重大命題,必須擺在各級黨委政府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職業農民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指出,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將成為農業主要的生產經營方式。今後五到十年“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愈加迫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戰略重視農業後繼者的培養,加快培育新型農民,吸引更多年輕人服務農村創業,形成一支穩定、高素質生產經營者隊伍。

其次職業農民是建設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職業農民代表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目前我國農業勞動率仍然偏低,僅相當於第二產業的八分之一,第三產業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二分之一。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必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把農業發展方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上來,關鍵是要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於經營的職業農民。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走上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道路。

第三,職業農民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力軍。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根本是要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職業農民具有穩定收入,能夠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可以帶動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流向農村,促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繁榮農村經濟,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二、推進職業農民制度建設,創造更好的職業農民發展的環境。

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確定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統領今後職業農民工作的根本保障。當前,我國農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農村人多地少,農民素質整體不高,農村土地改革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處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這些現實國情、農情決定了必須加快推進農民職業化進程,從制度層面探索農民職業化的道路,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有力保障。我認為職業農民制度創設過程中,必須著力把握好四個方面的重點。

一是準確把握制度基本定位,職業農民制度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補充和完善。是貫徹落實增加鄉村振興戰略制度供給的重大舉措,制度應突出強調農民的職業屬性,在職業認定、能力發展、政策扶持和社會保障方面作出規範性安排。

二是準確把握制度實施目標。一方面,要暢通城鄉間人才要素雙向流通的渠道,吸引流向儲備,更多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壯大職業農民隊伍,突破鄉村振興人才瓶頸;另一方面,要提升農民的職業吸引力,構建職業發展的通道,推動產業水平提升,為農村創業興業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真正讓農民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三是準確把握制度涵蓋範圍。職業農民作為一個不斷髮展的群體,其內涵和外延將隨著生產力、生產關係發展,調整不斷變化豐富,從目的性、群體性、社會性、規範性、穩定性等職業特徵來看,當前職業農民主要包括從事適度規模的生產經營者,涉農專業崗位從業人員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從業人員,主體是種養大戶加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帶頭人,農業企業的骨幹等等。參照發達地區的經驗,按照將來18億畝耕地的80%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來進行測算,那麼職業農民的總體規模大約需要五千萬,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應當基本涵蓋這個群體。通過提升其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形成覆蓋廣泛的職業支持保障機制。

四是準確把握全面內涵。職業農民制度應涵蓋職業農民遴選、培養、發展全過程,貫穿職業農民培育的始終是系統性制度設計,同時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安排,因地制宜,逐步在全國範圍推行是普遍性的制度安排,作為一項開創性制度建設,職業農民制度建設不會一蹴而就,將貫穿鄉村振興始終,並最終作為一項農村基本制度長期存在,這既需要著眼於現實需要,也要立足與長遠,把握規律與趨勢。

三、著力推動職業農民制度建設的重要任務。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動農村人才振興,讓各類人才在農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規劃把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作為培育職業農民開宗明義的首要任務。結合近年來實踐探索和國外的有關做法,我認為職業農民制度框架可以基本概括為“一概括,兩建立,三到位”,即明確職業屬性和分類,推動由農民戶籍身份向職業身份轉變,建立職業制度體系,建立職業能力提升通道,確保定向扶持政策到位,保險福利保障到位,制度實施配套到位。重點應包括六大任務:

一是構建職業農民職業分類體系。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關於職業特徵基本要求和分類標準,突破現有行業領域限制,明確職業農民的分類標準。新增一批職業崗位或者工種,並將職業農民群體中的個別崗位或者工種納入國家的職業資格的目錄,真正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體系。

二是開展農民職業認定評價。針對各類職業農民職業資格標準和要求,分別按照準入水平評價和登記註冊等方式,開展職業農民認定工作,構建職業認定體系,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試點,建立職業農民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開展職業農民信息統計和監測工作。

三是支持職業農民能力提升。暢通職業農民職業能力提升渠道,強化職業培訓、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和終身學習,向銜接的教育培訓供給,滿足職業農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培訓,逐步健全完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四是扶持職業農民就業發展。推動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就業制度,把職業農民就業狀況,納入調查失業率的統計範疇,制定專門就業促進政策,在產業發展基礎條件,金融保險、金融保障、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支持職業農民創新創業,組織職業農民組織化發展,出臺簡便市場準入和強化金融服務,項目支持,用地用電等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落實。

五是銜接社會保障和福利。推動將職業農民納入職工或者居民社會保障、醫療、工傷等範圍,創新機制解決職業農民就業流動,職業轉換等情況下的社會保障,探索職業農民職業支持保護和職業救濟制度,對接現有各類人才表彰和激勵項目。

六是強化制度的實施保障。把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納入各地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範疇,強化組織領導和財政投入力度,建立監督考核機制,積極營造建立積極營造職業農民成長髮展的良好氛圍。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李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

鄉村發現轉自: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