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腫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Blood_puppet


麥粒腫又稱針眼、瞼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麥粒腫分為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眼瞼有兩種腺體,在睫毛根部的稱為皮脂腺,開口於毛囊,另一種靠近結膜面,埋在瞼板內的稱為瞼板腺,開口於瞼緣。麥粒腫就是這兩種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症。麥粒腫多是細菌感染導致的,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麥粒腫是感染導致,一般會累及瞼緣或臉瞼內的腺體,另外,麥粒腫也會自發形成。平時不注意眼部衛生清潔,經常用手揉眼睛,導致眼部感染往往是麥粒腫形成的直接原因,當然過度用眼、長期眼疲勞、平時過食辛辣刺激食物等都可能會導致麥粒腫發生。

一旦患了麥粒腫,早期可溼熱敷,每天溼敷三四次,還可局部應用抗菌消炎藥物理療,有膿點形成的人,要儘快切開排膿;出現嚴重症狀的人,要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對於生長在眼瞼內的麥粒腫,可以自行滴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黴素滴眼液。對於生長在眼瞼外的麥粒腫,可以將紅黴素眼膏塗抹在患處。要注意的是,是需要使用紅黴素眼膏,而不是紅黴素軟膏,因為眼膏的效果比軟膏好。此外,可吃些清熱解毒的中藥製劑治療麥粒腫,一般可選擇新癀片、片仔癀片或連翹敗毒片等。平時要注意不吃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注意多喝水。


家庭醫生在線網


麥粒腫,俗稱“針眼”,可能很多人都長過。記得小孩子長的時候,朋友之間還會互相開玩笑,是不是看了不該看的東西。但是其實,這和看什麼東西沒關係,它其實是一種眼瞼腺體的炎症,臨床上我們叫瞼腺炎。

眼瞼腺體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睫毛根部,叫眼瞼皮脂腺,開口於毛囊,如果是這裡的腺體發炎了,稱為外麥粒腫;另一種埋在眼皮瞼板裡面,叫瞼板腺,開口於瞼緣,發炎的話我們叫內麥粒腫。

不管是內麥粒腫還是外麥粒腫,都是由於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通常發病都比較迅速。快的話,可能2、3天眼皮上就會鼓個包塊,又紅又腫,患者也會有疼痛的感覺。一般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具體需要去就醫,醫生根據你的情況給你用。

麥粒腫和用眼衛生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兒童經常拿手揉眼,年輕女性卸妝不徹底,老年人生活環境不是很潔淨,都容易發病。還有一些人反覆長麥粒腫和飲食過於油膩導致瞼板腺油脂分泌過多有關係,建議可以吃的清淡一些。


YOYO遊醫生


麥粒腫又叫眼瞼炎,俗稱針眼,它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相當於皮膚的癤腫,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常伴輕微瘙癢,局部紅腫熱痛,癤腫成熟時,可自行潰破流膿,是眼科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如果知道造成麥粒腫的原因,便可以做到未病先防,那麼導致麥粒腫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眼瞼腺體發育障礙,使腺體導管出現感染或堵塞。第二,用眼過度:生活中過度用眼、屈光不正等易致眼睛過度疲勞,致使眼睛四周的眼輪肌收縮,堵塞腺體開口,加之機體抵抗力下降、情緒緊張等引發的內分泌失調,共同導致皮脂腺排洩不暢,進而導致麥粒腫的發生。故建議儘量避免眼睛過度疲勞,可以做眼保健操,注意讓眼睛休息,避免熬夜、長時間玩遊戲或者工作。第三,皮脂腺分泌旺盛:有研究發現,在生活中偏愛吃油炸食品的油性體質的人,其皮脂腺分泌頗為旺盛,更容易導致分泌出口堵塞而導致麥粒腫的發生。建議避免食用過多刺激性食物,平時更要戒除菸酒。第四,衛生不當:經常用不乾淨的手揉眼睛,或是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都容易使細菌自腺體開口處進入眼睛而導致葡萄球菌反覆感染眼部,進而引發麥粒腫。因此,在生活中應避免用不淨的手搓揉眼睛,一旦發生麥粒腫,更應禁止揉眼,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第五,對於反覆發作的麥粒腫患者,建議及時就醫行相關檢查以除外糖尿病。

在瞭解了麥粒腫的致病因素後,還需要勞記“針眼”患病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眼瞼紅腫有膿點時,禁止用手去擠,以免造成炎症擴散,引起更為嚴重的合併症;2、患病後及時到眼科就醫,若已成膿,可行切開排膿,這樣既能促進早日痊癒,又可以減少疤痕。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麥粒腫就是眼皮上出現的大疙瘩,俗稱"長針眼",根據部位不同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前者是眼睫毛毛囊的皮脂腺化膿性炎症,就和我們平常臉上長的痤瘡差不多,後者是眼睛瞼板裡面的瞼板腺的化膿性炎症,這個疼痛程度要更重一些。

很多老一輩的人認為"長針眼"是看了不該看的東西引起的,這個解釋很不科學,麥粒腫其實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主要誘發原因有三個:

1.眼部衛生不佳

有些人習慣直接用手或不潔淨的毛巾等直接擦眼睛,很多近視人群長期佩戴隱形眼鏡,但隱形眼鏡的清潔工作沒做好,這些會把大量細菌直接帶到眼內,誘發麥粒腫。

2.用眼過度

有些人長期熬夜工作、打遊戲導致睡眠不足,機體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眼睛局部的防禦功能也下降,細菌入侵佔了上風,容易出現麥粒腫。

3.眼部其它疾病

如果眼睛有沙眼、結膜炎、角膜炎等疾病,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感染可能會擴散到眼瞼而出現麥粒腫。

得了麥粒腫,可以用一些OTC類的眼藥水,如果膿腫已經形成,不要自己用手擠壓,最好去醫院眼科進行相關治療。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春雨醫生


麥粒腫也稱瞼腺炎,它是化膿性細菌侵入眼瞼腺體而引起的一種急性炎症。瞼腺炎分為外瞼腺炎和內瞼腺炎,外瞼腺炎是指睫毛的毛囊或者其附屬的皮脂腺或變態汗腺的感染;內瞼腺炎是指瞼板腺的感染。很顯然內外瞼腺炎主要是感染部位的不同。

外瞼腺炎發病比較急,睫毛的根部紅腫、疼痛是其特徵性表現,眼瞼局部還可能出現水腫以及充血,有壓痛和脹痛的感覺,在近瞼緣部位常可觸及到硬結,經過一段時間,硬件將逐漸變軟,在睫毛根部形成黃色膿皰,它會自行破潰排出膿液而自愈。如果炎症在外眼角,可引起球結膜的水腫。內瞼腺炎的症狀跟外瞼腺相似,但是其疼痛的程度較外瞼腺炎更加嚴重,由結膜面穿破而排膿,如果病原體的毒力很強,炎症還可以擴張到其他部位,引起整個瞼板組織的感染,形成眼瞼膿腫。

瞼腺炎的病原主要是各種葡萄球菌,尤其是毒力比較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因為眼瞼的腺體開口大多在眼臉和睫毛的毛囊根部,特別容易感染細菌。平時不注意眼部衛生,用了不乾淨的紙巾、毛巾、手帕等擦眼睛或者一些眼部的疾病為及時治療或者身體抵抗力下降等,細菌都有可能趁虛而入。

在治療上,早期瞼腺炎應給予熱敷,一日多次,每次持續10-15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臨床症狀,促進炎症的消退;每日還應多次滴抗生素滴眼液,對於反覆發作、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無法控制感染者或者有全身感染症狀者,可以給予口服抗菌藥物抗感染治療。對於已形成膿腫,應當切開排膿;對於膿腫尚未形成者,不宜切開排膿。對於切開排膿的操作建議有專業的醫生進行,不建議自行進行該操作。如果瞼腺炎的病情嚴重,應當立即就診,進行必要的治療。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請在醫師或者藥師指導下用藥,有什麼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藥事健康



得了麥粒腫診斷很容易,主要就是眼瞼局部紅、腫、痛、觸及硬結和觸痛,紅腫主要可以位於結膜面和膿腫穿破的結膜。也可以位於皮膚面。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實驗可以協助病因診斷和選擇敏感性藥物。


在治療上在瞼腺炎尚未化膿以前可以進行熱敷以及其他中西醫結合治療。反覆發作以及伴有全身反應時刻給予全身治療,當膿腫形成時,應及早切開排膿,不可擠壓。


眼科醫生史永利


麥粒腫,在醫學生一般稱為“瞼腺炎”,是常見的眼瞼腺體的細菌性感染,主要是因為葡萄球菌感染,特別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1.局部衛生條件差,導致細菌感染;

2.兒童、老年人,或者機體抵抗力差;

3.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導致抵抗力差;

4.也有些沒有明顯的誘因,就出現了麥粒腫。

5.麥粒腫的處理

建議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去診治,一般早期可以給予熱敷,膿腫形成是可以切開引流;同時給予抗生素局部或者全身的治療。


杭川醫俠陳醫生


麥粒腫是眼瞼眼瞼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因發病部位不同它可分為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兩種。

1.外麥粒腫:是睫毛毛囊或附近的皮脂腺發炎,在瞼緣部位可以觸到硬結,帶軟化慢慢形成膿包,等膿包戳破,症狀也就隨之減輕了。

2.內麥粒腫:它的症裝與外麥粒腫相似,只是疼痛較劇,發展緩慢。在膿腫尚未戳破前,表面就會隱約露出黃色膿頭,如未能自行突破,則炎症就會加劇,形成眼瞼膿腫。

在這裡一定要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宜多吃油膩厚味的菜餚,多吃蔬菜;注意用眼衛生,注意休息不能熬夜,不能用眼過度疲勞,杜絕用髒手以及髒手怕擦眼睛。


王恩菊


麥粒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針眼。

以前人們常說,看了不該看的東西會長針眼。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醫學根據的,大家聽聽笑笑就好。

關於患上麥粒腫的原因,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

1、細菌感染:不為知細菌或是手部不乾淨搓眼睛等都會感染眼睛,就會導致細菌進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引起急性化膿性炎症,形成麥粒腫。

2、抵抗力下降:健康的眼瞼是具有防禦能力的,如果抵抗力下降,如營養不足,經常睡眠不足或者糖尿病等都可能會引起麥粒腫

3、眼部疾病:慢性結膜炎、沙眼等都可能引起麥粒腫

4、其他因素:經常熬夜、連夜追劇、懶得洗臉等不好的生活習慣容易使致細菌感染眼睛,從而引起麥粒腫。

患上麥粒腫,應該怎麼辦?

初期麥粒腫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熱毛巾熱敷、吃藥,滴眼藥水,但是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的話,剩下唯一的方法就是選擇手術治療了。通過手術切開膿瘡排膿會讓眼睛恢復的更快。


希瑪眼科


由眼睛熬夜,麥粒腫,就是長期熬夜,眼睛疲勞,造成的上火症狀引起的麥粒腫,可以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配合清火梔麥膠囊來改善症狀。意見建議:同時配合眼部的熱敷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的話,請點評價,多謝。來促進麥粒腫的消退。要多飲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