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護理專業知識:小講座之嬰幼兒安全防護

 2018護理專業知識:小講座之嬰幼兒安全防護

我國每年有約20萬0歲~14歲兒童死於意外傷害,佔兒童死亡總數的26.1%。“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研究報告:中國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率是美國的2.5倍、韓國的1.5倍。超過98%的兒童傷害死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以上數據來自中國婦女報)

本文主要從嬰幼兒安全防護角度,和讀者朋友們分享、交流關於嬰幼兒安全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希望能夠對人們的家庭和生活,有所幫助。

1.室內因素

對成年人來說屬於普通物品,但是對於嬰幼兒來說,卻足以致命。

危險主要來自於(1)燒傷、燙傷、電擊傷;(2)玩具、細碎物品、尖銳物品;(3)摔傷、撞傷、砸傷;(4)嗆咳、窒息;(5)洗澡、飲食、藥品等。

嬰兒認知世界,有一種方式,把看到的東西都放進嘴中吮吸或咬。

例如,可能會引起窒息的物品:窗簾、長絨毛玩具、枕頭、乾果零食、硬幣、糖果、紐扣、瓶蓋等。

2.室外因素

對於嬰幼兒來說,外界有很多危險因素存在。

危險主要來自於(1)馬路行人、車輛、嬰兒車、兒童車;(2)動物或寵物;(3)陌生人;(4)日光曝曬;(5)有流水的河流;(6)煙花、爆竹;(7)電梯傷害事件等。

例如:嚴重的空氣汙染;某些食品、奶粉安全隱患;各種中毒、傳染性疾病等。涵蓋了人為因素、自然因素、不確定因素等。

3.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一生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1)嬰幼兒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心理;(2)成年人的疏忽大意;(3)犯罪分子洞察人心、伺機作案;(4)嬰幼兒的無知、無畏;(5)孩子的父母或他人,給孩子留下的心理陰影。

父母對孩子進行的粗暴對待、訓斥、打罵等,嚴重影響嬰幼兒健康成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筆者認為,同樣適用於孩子。可以考慮使用合理的溝通技巧,勸導的方式,教育子女。俗話說,嚴父慈母,或者慈父嚴母,都是有些道理的。

4.教育因素

(1)缺乏系統、全面的應急、預防教育機制;(2)作為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3)社會各界的輿論、勸導及監督,還需繼續加強;(4)老人、年輕父母、孩子、醫護人員等,還需繼續加強聯動和合作、交流等。

5.預防機制

(1)老人帶孩子,應特別注意自身安全和孩子的安全,量力而為。

(2)父母自身,時刻加強防範,為子女的健康成長護航。嬰幼兒自身,父母可以使用淺顯易懂、行之有效的方式,對子女進行及早教育,正確教育。

(3)醫護人員,對年輕父母,對嬰幼兒,提供相應的醫學照護。

(4)社會各界,應加強宣傳,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全民參與,共創更加和諧、安全的育兒環境。

(5)法律法規,應繼續強化、完善。

(6)基金或公益組織,應更加規範化、透明化,充分發揮出獨有的一份公益力量。

6.結語

真心希望,每一張天真無邪的笑顏,都能夠永存心田,絢麗綻放。

2018護理專業知識:小講座之嬰幼兒安全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