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似金”,帶毛的為什麼貴如金呢?

請您閱讀文章前點擊右上方【關注】,這樣每天都能免費收到《賣柚子的小夥子》分享的關於農村大小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老話在農村已經很少有人提及了,只有那些上了年紀的老輩人在一起閒聊的時候,會偶爾說幾句俗語,比如這個時候剛剛立過冬,天氣已經逐漸變冷,農村的大爺大媽這個時候,聊的大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話題,到底今年冷不冷啊,莊稼收成怎麼樣啊?而下面這句老話就是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似金”,帶毛的為什麼貴如金呢?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

大家看到這句話是不是有點一頭霧水啊,為什麼這個時候這個話題會這麼熱呢?那是因為今年剛好是兩頭春,也就是一年中兩個立春的年景。而現在剛剛進入冬天,大家的話題都是關於天氣冷暖的問題。而這句老話,就是一句關於冬天冷暖問題的一種解釋。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似金”,帶毛的為什麼貴如金呢?

它的大概意思是,一年如果兩個春的話,那麼今年就很有可能是一個冷冬,帶毛的動物都有可能被凍死了,所以就有帶毛的貴如金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也不無道理,因為在民間還有,“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說法。也是說的雙春年冬天天氣冷,牛都能被凍死,牛凍死了牛欄自然就空了。那麼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似金”,帶毛的為什麼貴如金呢?

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

其實這句俗語並沒有太高的準確性,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說法都不太一樣,比如有些地方,還有“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的說法。所以這些俗語都是有一定的侷限性,都是一些地方性的俗語。可能在古代的時候,氣候環境變化不大,當地的人們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老話來作為農業指導參考。或許在當時的環境下它的準確性或許會比較高些,所以就被人們流傳了下來。

但是現在進入新世紀,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全球氣候的變暖,很多老話諺語都沒有多少的準確性了,所以很多諺語也已經慢慢的被淘汰消失了,最多也就老輩人們作為話題,拉拉家常,偶爾的討論一下,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的。這也是農村的一種鄉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