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七千萬人參戰,一千多萬人喪生,二千萬人受傷。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如果問你:中國有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然!而且在這場波及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是犧牲最多的國家之一。 那麼如果再問你:中國有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你可能就會有點吃不準了。 事實上,中國參加了,只是沒派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派出了十四萬勞工,遠赴歐洲戰場,尤其是法國。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但100多年來,卻很少有人記得起他們,不論是他們曾經保衛過的英國、法國,還是自己的祖國。甚至,他們的墓碑上只有一個簡單的代號,沒有人知道他們姓誰名誰。他們,是一戰中最卑微,卻也是最偉大的烈士:中國華工。1914 年 7 月爆發的這場世界大戰,雖然開始得有些莫名其妙,但確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當然,也波及了當時遠在亞洲的中國。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彼時的中國剛剛建立,國內正亂作一團,袁世凱在安撫各方勢力的同時,悄悄做著“中華帝國”的黃粱美夢。面對誰都不能得罪的歐洲列強,北洋方面很快表明了自己對於“一戰”的態度:中立。 但有人不同意這樣的選擇。其中的代表人物,叫梁士詒。 後人對梁士詒評價不高,因為他一是“擁袁稱帝”,二是被認為“親日賣國”。但在那個時期,一直做到內閣總理的梁士詒,見識和能力,在北洋內都屬於卓越的。他力主中國應該參加“一戰”,而且要明確站隊——站在英國和法國的協約國這一邊。他之所以這樣堅持,是因為就在“一戰”爆發一個多月後,他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兩線作戰的德國人必敗! 所以,梁士詒認為中國應該儘早參戰表態,那麼等到戰爭結束,一來可以從德國手裡要回一直被侵佔的山東,二來可以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到世界大家庭中以提高北洋在國際的地位和分量。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1914年,一戰爆發。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結成一方,德國、奧匈帝國結成另外一方。他們在比利時、在法國,在歐洲的泥沼裡互相拼殺,打得你死我活。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和武器裝備的迅速更新換代讓人命如同草芥。年輕力壯的男子別管是不是職業軍人都被徵調到前線。後方的經濟生產和後勤供應缺口越來越大。 一戰在頭一年戰役態勢並不明朗,沒有誰能說清楚哪一方能夠迅速勝利,但是整個歐洲的報紙都在驚呼,一場場幾十萬人上百萬人的大戰在把歐洲帶向深淵。 連沒有大陸軍傳統的英國也派出上百萬軍隊在前線和德軍廝殺,於是協約國集團為了獲得勝利瞄向了兩個國家。一個是世界上工業化水準名列前茅的美國,一個是世界上人口最龐大的中國。如果這兩個大國能夠投入戰爭,迅速支援英法作戰,就能早日獲得勝利。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經歷了兩年多的戰爭,英國和法國國內的男性青壯年幾乎都被徵召入伍,奔赴前線。後方勞動力奇缺,工廠裡的大量崗位已經是由婦女來承擔了。在這場慘烈大戰還看不到結束跡象的時候,“人”成了決定勝負的一大砝碼。而對於招募的華工個體而言,沒有人強制要求他們去歐洲出生入死,但是他們都知道到歐洲做工會有更高的酬勞,所以報名的人也不少。他們多半是在國內無地少地或者是破產的農民,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一個壯勞力過活,既然國家和洋人一起許諾到地球的另一端能夠拿到更高的酬勞,還能為國爭光,又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工人們到達法國之後,會被分配各種各樣的工作,按照各自的技術含量不同,他們會被分批分撥的劃分開來。按照合同規定:中國勞工工作3年,他們每天需要工作十個小時,一週工作七天。他們每年只有三天的假期,分別是中國的農曆新年、端午和中秋。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為盟軍挖戰壕、修坦克、建公路、鋪鐵軌、裝卸運輸貨物,併為前線造船、建築、軍需、工程、河運、鐵路這些工作都因為中國勞動力的加入而解放了法國軍隊,他們能夠騰出手來到前線去和德國人戰鬥,去承擔更多的軍事任務。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可能你現在很難想象,一群從農業國家走出來的人,進入現代文明國家中,並且直接遭遇最慘烈的戰爭,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有一批華工剛剛抵達英國陣地,恰逢德國的轟炸機前來轟炸。第一次看到飛機的華工們紛紛走出工事好奇地抬頭看天,然後被掃射和轟炸得血肉橫飛。 1917 年 2 月,運送華工的法國輪船阿陀斯號遭遇德軍潛艇的伏擊,船體被一發魚雷擊中,船上的 540 名中國勞工全部遇難。 一位名叫張邦永的華工後來回憶,他們有些工作的地方,和敵人的戰壕也就相距 50 米左右。華工就站在敵人的面前挖戰壕,戰壕都挖好後,英國士兵才進來。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然而,華工們得到的待遇,卻配不上他們的付出。華工的伙食費、置裝費、醫療費等,都是要在薪金中扣除的。一個普通華工,每個月可能只能拿到原先承諾薪水的一半。比起剋扣薪水,更不能讓華工忍受的,是人格上的歧視。 每一個華工手上,都有一個銅鐲,上面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編號,沒有人會記住他的名字。所有的人,都是集中營式的管理,平時不準外出。法國人對華工要寬鬆一些,比如允許他們穿著平民服裝去酒吧或咖啡館,但英國人卻因此提出抗議,認為法國人這樣管理,會加大英國人管理的難度。英國人對華工的管理非常嚴格,不僅施行集中營式管理,對不服從命令的華工,動輒鞭打,甚至槍決。在後來被發現的英國人用來和華工交流的語言手冊上,都是命令式的語句,其中還有一句:“這是歐洲人用的廁所,中國人不準用。”

中國是如何幫助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國的?

直到 1988 年,在紀念“一戰”勝利 70 週年之際,法國才公佈了有關華工的文獻,讓這段歷史大白於天下。1998 年 11 月 2 日下午,在巴黎 13 區唐人街區的布迪古公園內,舉行了一個莊嚴隆重的儀式——法國政府為“一戰”中在法國戰場上犧牲的華工豎立紀念碑暨揭幕儀式。法國北部索姆省華工墓地,紀念碑碑文由法國和中國兩國文字刻著: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所有的墓碑,都朝向東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