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支付寶與銀行之間的那些江湖恩怨……

“2018年6月30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聯上線即將結束非銀行支付機構直接對接銀行的模式,以支付寶為江湖盟主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哪些江湖恩怨也將淹沒與黃沙之中。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一路走來實屬不易。以馬的淘寶支付寶為例,為了推淘寶、支付寶,馬跑上層要政策、跑銀行要接口,但初期的這個模式在這些已經養成思維定式的大佬們沒一個看得上,後來終於有銀行跟馬合作了,並且合作很愉快,交易、流量等穩步上升,別的銀行也就開始給接口跟馬合作,當時,淘寶、支付寶還不夠強大,能有銀行的接口就不錯了,這些當時都是不收費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支付寶用戶的逐漸增加,交易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高。好,支付寶有話語權了,變被動為主動,銀行想給接我支付寶,我支付寶按交易金額收取費用,目前好像是0.2的手續費。但銀行,特別是中小型銀行寧願挨手續費也要接入支付寶,沒有辦法,現在是移動支付時代,銀行發的銀行卡不能綁定支付寶微信,銀行臉上也掛不住。
聊一聊支付寶與銀行之間的那些江湖恩怨……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國家對這種模式沒有有效的監管手段,例如:客戶A將錢從銀行轉入到支付寶,客戶A再將錢通過支付寶轉給客戶B的支付寶賬戶,客戶B將錢從支付寶賬戶轉出到銀行,這樣一個簡單的交易鏈條,監管部門只能看到錢進支付寶了,後面的要想查還的通過支付寶調取交易記錄,增加了監管難度。你可能覺得不難,但你想下,200家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幾乎都是這樣的模式,這筆錢通過5家第三方走一遍轉轉圈,再多戶頭分散下,誰還能查到?這樣的資金清算模式給洗黑錢的提供了便利。
聊一聊支付寶與銀行之間的那些江湖恩怨……

所以國家為了互聯網金融安全,組建了由央行、第三方機構為股東的網聯,採用一端接銀行、一端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模式,一是防範風險便於監管,二是省去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的網絡維護及對接成本,還能有效打擊無支付牌照機構開展支付業務。

銀行、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在網絡支付的江湖上攜手同行,恩怨一筆勾銷!


歡迎關注二線騎士,持續為您輸出財經類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