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到底吃沒吃兒子伯邑考的肉?有什麼詳細的參考嗎?

貪生螻蟻


這個問題我分三步來回答:

其一,紂王為何要將伯邑考剁成肉醬,做成肉餅送給周文王。

商紂王此舉並非生性殘暴,而是另有考慮。在四大諸侯中,他最忌憚的其實不是西伯侯,而是東伯侯姜桓楚。此人乃是姜皇后父親,八百諸侯之首,麾下有數十萬精兵強將。因此,商紂王憑著被天下人唾罵,也要將姜皇后以及姜後之子殷郊、殷洪斬殺,並將姜桓楚殺死。由此一來,商紂王威震天下,八百諸侯再不敢反叛。

在姜桓楚之下,就是西伯侯姬昌。姬昌所領的西岐兵馬不如姜家強大,但是,姬昌有一項異能,讓商紂王十分忌憚。

也不知姬昌從哪位神仙手中,得傳先天神數,能預言未來。他告訴商朝大臣費仲,商朝即將敗亡,費仲也不得好死。商紂王聽聞奏報,心中嫉恨,於是藉機將姬昌扣下。

被拘禁七年間,姬昌一直隱忍,行事十分低調。西岐百官上下運作,製造輿論說姬昌無辜,希望紂王釋放姬昌。恰在此時,伯邑考來朝歌。因伯邑考被妲己調戲,當堂發作,攻擊紂王犯下謀逆死罪,於是被商紂王剁成肉醬。

此時,商紂王將伯邑考做成肉餅,送給姬昌吃。

其二、姬昌為何要吃兒子的肉。

若姬昌吃了兒子的肉,便證明姬昌不能預知未來,以往所言都是胡言亂語,是誹謗朝廷;若姬昌不吃兒子的肉,把便證明姬昌心中有鬼,此前七年都是做戲。

因此,姬昌無論吃還是不吃,都是個難題。姬昌不愧是一代梟雄,兩難相權,他選擇吃掉兒子的肉。只因如此,他才能逃生。

只是,姬昌吃了兒子的肉,此事一旦傳言開去,姬昌便會被天下人唾罵。姬昌聖主之名就會受到玷汙。

其三、姬昌是如何巧妙解決這件事情的呢?

原文道:

姬昌吟誦完畢,大叫一聲從逍遙馬上摔下來。姬發連忙上前,扶起父親。大家一通搶救,姬昌醒轉,從口中接連突出三個肉塊——那肉塊在地上一滾,竟然化成三個兔子,跑入叢林去了。

姬昌不愧是權謀高手,就在百官迎接之即回西岐城時,表演了一場戲。他吐出三塊肉,三塊頭變成三個兔子跑走了。

姬昌此舉就是告訴眾人,我雖然吃了兒子伯邑考的肉,但是,那肉一直沒有消化。此刻我全部吐了出來。並且,肉吐出來後竟然還變成了兔子,足見姬昌和伯邑考都不是凡人。

由此一來,姬昌巧妙解決了自己道德受到質疑的難題。

至於真相,自然是姬昌與前來迎接的姬發等人合作的一場戲。迎接之時,百官都遠遠避開,只有姬昌姬發父子在一起。姬昌當眾吐肉,姬發悄悄放出兔子,散宜生等心腹官員心領神會放出風聲說兔子就是伯邑考肉所變!

反正兔子已經跑走了,誰也無法考證那是不是伯邑考的肉變化!

百萬字精彩解讀《封神演義》,請關注本人頭條號專欄《勘破封神》


葉之秋


姬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長子,他的母親是大禹的後人太姒,姬昌十五歲的時候生下了長子姬伯邑考,並給他取名為考,姬伯邑考是人們對他的尊稱,姬伯邑考自幼受到父母的教導,從來沒有做過出格的事情,事父母至孝,處理政事也是寬厚待人,是一個仁義之士。

姬伯邑考一共兄弟十人,他是大哥,對待兄弟也是關愛有加,真可謂是兄友弟恭。在十兄弟中姬發和周公旦有大才,姬伯邑考清楚自己和弟弟的才能有差異,自己比不上弟弟的治國才能,於是,在姬昌立姬發為繼承人之後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而且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幫助弟弟治理國家,可見,他是一個胸懷廣大之人。

在姬昌被商紂王囚禁的時候,姬伯邑考食不甘味,恨不得自己替姬昌受苦,因此,為了救出父親,他親自到朝哥城求見紂王,並且請求成為質子,以求放父親回家。商紂王讓伯邑考為自己駕車以羞辱他,可是伯邑考沒有任何不滿,只要能讓自己的父親釋放他並不在乎自己的生死榮辱。

姬伯邑考,最終還是被紂王殺害了,伯邑考的死也換回了父親的自由,姬伯邑考死後,他父親姬昌被釋放回家,可以說是伯邑考用自己的命救回了自己的父親。

姬伯邑考作為當時的貴族,做出了人們不可想象的事情,只為了自己的父親能夠回家,只為了自己的兄弟能夠快樂。

姬伯邑考是一個君子,是一個仁義之士,是一個胸懷寬廣之人。也正是因為他的付出才有了後來的周朝八百年的江山。

伯邑考怎麼死的

伯邑考是一個至孝仁義之人,品行高端大氣,為人謙虛謹慎,有賢士之風氣,聖人之風骨,傳承了其父親姬昌的優點,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完美的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英年早逝,那麼伯邑考怎麼死的呢?

西伯侯姬昌被紂王招進朝中議事,因為一些言語不符合紂王的心意,紂王一怒之下就將姬昌囚禁在羑里,姬昌被囚禁在羑里,西岐城得到了消息,可是不知道具體的原因,只能等待。

這一等就是八年,西岐城每日都籠罩在悲傷地情緒之中,伯邑考作為長子監理政事,每天除了處理公事之外也是常常長吁短嘆,為父親擔憂。這一天,伯邑考將滿朝的官員請到議事廳,跟他們說自己要去朝歌城看望父親,並且帶著重禮希望可以將父親救出來,百官聽了之後都不同意,怕他去了也被紂王給扣押了,然而伯邑考打定了主意,不顧眾人的阻攔,將政事交給二弟姬發自己就帶著散宜生出發了。

伯邑考到了朝歌,見到了紂王,紂王一看這小夥子長得不錯,而且他也聽說了伯邑考精通音律,於是,讓他在給自己演奏一曲,伯邑考為取悅紂王不得不卑躬屈膝的滿足紂王的要求。

紂王還要求伯邑考給自己駕車做個車伕,伯邑考為了父親不得不給紂王當起了車伕。然而紂王對姬昌的忌憚之心太大,人們都說姬昌是聖人,紂王心裡很不好受,覺得姬昌是自己統治的最大威脅,而又不能光明正大的殺了他,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方法測試姬昌,他覺得聖人不能吃自己兒子的肉,於是就將伯邑考烹殺了,做成肉餅給姬昌送去,讓姬昌吃,姬昌萬般無奈之下吃下了肉餅,紂王放心了,覺得姬昌不過是徒有虛名,聖人怎麼能吃自己的兒子呢。

紂王終於放了姬昌回西岐城。伯邑考用自己的命換回了父親的自由。


次文化實驗室


伯邑考拒絕了妲己的色誘之後,就獻上了一頭能歌善舞的白猿,白猿一眼就看出了妲己是狐狸精,在酒席之上一把就向妲己抓來。幸虧紂王眼疾手快,一掌把白猿打死在地,妲己驚魂未定,加之跟伯邑考有點恩怨,就說伯邑考是藉機行刺。伯邑考反應靈敏,說白猿是看到桌上的吃的想吃,紂王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讓伯邑考彈一曲,如果彈得好,就赦免他的罪過。伯邑考覺得難逃一死,於是席地而彈,琴音中暗含諷喻紂王之意。彈完之後,把琴一甩,琴就朝著妲己飛去,打得妲己面前盤盞紛飛,妲己把身子一閃,跌倒在地。紂王大怒,把伯邑考亂刀斬為肉醬。這時妲己心生一計,說周文王不是囚禁羑里嗎,聖賢定不會吃自己兒子的肉,你把伯邑考的肉送給他,看他吃不吃。他吃的話,就是一個凡夫俗子;如果不吃,那就是真有本事,不如早點殺掉,免除後患。紂王覺得有理,就把伯邑考的肉做成三個肉餅,送給姬昌。

這是某電視劇拍的伯邑考的肉做的“肉餅”,其實有點問題,因為原文的肉餅就是純肉的餅,這裡面為了好看還加了皮,簡直就是包子了!

肉餅送到,西伯侯正在彈琴,琴聲中殺聲驟起,西伯侯於是算了一卦,得知大事不好,長子已死。正在這時,朝歌來了使者,說聖上打獵打了一頭鹿,做成肉餅給你吃,西伯侯一看,知道是自己兒子的肉,可是不敢不吃,於是含著眼淚,吃了進去。使者回報西伯侯吃了,紂王也就放下心來。

西伯侯吃兒子的肉,歷史上確有記載,《帝王世紀》中說,伯邑考去商朝做人質,被紂王做成肉羹,送去給伯邑考吃。古代的肉羹不是肉湯,是帶汁的肉,主要還是肉。所以無論是肉餅也好肉羹也好,一定是不帶麵皮的。

《帝王世紀》是晉朝皇甫謐寫的一本書,至於晉朝之前故事如何發展,咱們現在也不太清楚。在如今找到的更早的材料裡看,紂王的確殺過一個人,並把他做成肉醬,但這個人並不是伯邑考,而是梅伯。

梅伯,在小說中是被炮烙死的,但是史書中他是被醢(hai三聲)死的。醢就是肉醬,醢死,就是把梅伯做成肉醬,不但做成肉醬,還分發各路諸侯,西伯侯也分到一份,不過西伯侯沒有吃,而是放在祭壇上祭祀上天,並陳述了紂王的殘暴,到東漢至魏晉的時候,這個故事不知怎麼就轉到伯邑考身上去了。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吃了兒子肉的人呢,倒也確有其人,這個人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樂羊子。樂羊子是魏國大將,他攻打中山國,結果他兒子正在中山國。中山國抓住了他兒子,威脅樂羊子,如果繼續攻打,就要殺掉他兒子,樂羊子不聽,結果中山國就烹了他兒子,送給樂羊子。樂羊子收到肉,毫不猶豫,滿盛一碗吃了下去。正是因為這件事,魏國國君魏文侯對樂羊子反而生了異心,覺得他不怎麼樣,連兒子肉都吃。

其實這種把至親做成肉羹或燒烤的事情,在先秦兩漢還是常見的,比如劉邦跟項羽打仗的時候,項羽抓了劉邦的爸爸,威脅劉邦要煮劉邦的爸爸,結果劉邦說,我倆拜過把子啊,我爸爸也是你爸爸,“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你要是做了,就先分我一碗。這個“杯”不是今天的玻璃杯,是小碗的意思。下面是馬王堆出土的漆杯,就是個小碗。

吃兒子的肉,這個在當時也常見,但是唐宋以後,文明開化,人們就覺得這個事很難理解,就出現了各種解釋,也有了不同的評價。如果真有其事,周文王的心態,應該跟樂羊子、劉邦是一樣的。周文王,雖然今天我們認為他是聖人賢人,但是他作為一個想取成湯天下的人,沒有一點狠勁是不行的。政治上的成功、軍事上的成功跟道德楷模是兩回事,不論古今都是如此,所以很多大人物咱們給他們編道德上的優秀故事,大多數都是假的。

但是中國人喜歡給大人物編個十全十美的形象,所以後人又給周文王編了一個“文王吐子”的故事,說文王吃了伯邑考的肉,回到西岐,覺得噁心,就把吃了的肉吐出來了,吐出的肉變成幾隻兔子跑走了。這個故事暫時沒有找到出處。兔子可能是諧音,“文王吐子”,吐子,諧音兔子。吐子吐子念多了,也就變成兔子了!話說,下面這個王爺吐得好心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