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兩特產:一是竹子二是杆

洛寧兩特產:一是竹子二是杆

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隨著清政府統治的日薄西山,豫西洛寧一帶的土匪杆子已是數不勝數,有打蹚將旗號的,有喊刀客牌子的,但凡大一些的山寨,都經常有腳穿鞋碼、腰扎紅色槍穗的杆子嘍囉。這些綠林人物並非都是屙門尿戶、十惡不赦的傢伙,他們大多本是附近村寨的百姓,拉扯起來,好多村民與他們都有著親戚關係,因而彼此相處倒也和諧,往往路上碰面還會相互打個招呼,問候一聲。就連衙門裡的巡防營兵丁,見到背上插刀、肩上扛槍的嘍囉也是看見假裝沒看見,並不作過多追究。因而,百姓們編了順口溜:洛寧兩特產,一是竹子二是杆。

山民們因天災人禍等諸多原因導致生活拮据,在無人接濟的情況下,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的男人,很有可能就會鋌而走險,或明或暗加入到杆子裡。這些人平時早就對那些為富不仁者恨之入骨,入了杆膽子陡然增大,吃大戶、搶掠村寨倒是見怪不怪。一時之間,在伊川、洛寧一帶的深山褶皺裡,以是否“在杆”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本事的標準,不少青壯更是以蹚了綠林而炫耀,似乎哪家不出一個蹚將,其弟兄們會被以死鱉圪墶而遭白眼,綠林行裡沒人撐腰,小門小戶之家倍感失落,富門大戶則感到心裡沒有著落,整日也會惶恐不安,富得沒有尊嚴。

洛寧兩特產:一是竹子二是杆

當入杆成為一種趨勢,大小杆子滾雪球般壯大之時,一杆新拉的人馬迅速崛起,脫穎而出,備受各杆注目,那就是嵩縣鳴皋裡曾灣村的王天縱杆。早在幾個月前,王天縱還在鳴皋鎮給人家當護院家丁,他拉起杆子後,短時間內人數就成倍的翻番,還擁有大量的洋槍洋炮,成為和丁同升齊名的杆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擺在那裡,由不得你不相信。王天縱年紀不大,在熊耳山一帶的綠林行裡威信卻像早起的日頭越來越高,甚至還被尊稱為“中州大俠”。

兩杆相比,丁同升的實力雖然略勝一籌,人槍算得上第一,可名氣倒是有些差距。究竟誰能夠一統崤山、熊耳山的大小杆子,丁同升和王天縱暗暗較起了勁兒。

兩人雖然未曾謀過面,但彼此也是英雄惜英雄,從沒有發話說讓手下弟兄搶地盤、爭“票子”,但蹚將杆子滿山竄,到處“飛葉子”(給富戶送信威嚇)、“輦條子”、“拉票子”,誰能管得了誰?磕磕絆絆的事兒時有發生,這些生性倔、犟、硬、碰的傢伙言語之間總是充斥著火藥味,加之有刀有槍有人壯膽,還有什麼怕的呢?因而,大事小事多用武力解決,免不了揮拳腳、動刀槍,“掛彩”甚至於“帶彩”的事也就在所難免。丁同升倒也不去計較,同在這條道上,鏟子能不碰到鍋?王天縱肚量也不小,說是吃飯牙還會和舌頭打架,弟兄們走到一塊,槍走火打傷自個兒人也是常有的事,莫說他人啦。兩個總駕杆都給對方留足了面子,但心裡卻是老大的不高興。(潘運明)

洛寧兩特產:一是竹子二是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