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看馬雲的管理智慧

從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看馬雲的管理智慧

2010年阿里巴巴內部開始試運行合夥人制度,到2013年H股上市過程中遇到了巨大阻力。港交所強調,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必須堅持「一股一票」、「股同權」原則。然而,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卻導致了股東同股不同權,不符合香港上市原則。雙方為此進行長時間拉鋸。

這個時間點,馬雲團隊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原則。

蔡崇信給出的理由是:不少優秀的公司在創始人離開後,迅速衰落,但同樣也有不少成功的創始人犯下致命的錯誤。我們最終設定的機制,就是用合夥人取代創始人。道理非常簡單:一群志同道合的合夥人,比一兩個創始人更有可能把優秀的文化持久地傳承,發揚。

馬雲團隊這一操作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1、經營者不要被資本牽著鼻子走

對於蔡崇信的這一觀點,我們相信阿里內部是深有感觸的。我在前面的問題已經提到過了,馬雲之前三次創業失敗的經歷讓他充分認識到了,經營者掌控對企業話語權的重要性。馬雲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為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東。如果單純為了上市圈錢,幾輪稀釋之後馬雲團隊很容易喪失對阿里巴巴經營的控制權。

2、合夥人模式解決馬雲後繼無人的問題

馬雲跟喬布斯是一類人,他們強大的人格魅力,給了各自企業大量的加分。但同時也讓這些牢牢的打賞上的創業者的烙印。這樣做有好有壞,好處大家都看到啦,今天很多人談阿里巴巴,但他們根本沒有接觸過阿里的B2B業務,也不知道什麼是“誠信通”。他們是因為喜歡馬雲才關注到了阿里,馬雲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中國夢的代表,他也激勵著我們這些創業者。

但問題也同樣突出,就是他們的光芒太盛,他們之後無人能接班。喬布斯去世之後,無論誰接班對比與喬布斯而言,看起來都顯得平庸。同樣,馬雲退休之後讓張勇接班,最感覺氣場不符。逍遙子給人的感覺是精明有餘而魄力不足。因此如果是傳統領導者交接班,阿里巴巴的後續,還是讓人多少有些擔憂。而實際上阿里並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真正接手馬雲的不是張勇(也就是逍遙子),而是阿里巴巴30人的核心合夥人團隊。

從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看馬雲的管理智慧

這種類似於長老會的模式,確實要比讓任何一個單一的人接手,讓人放心的多。合夥人是平等的,他們會擯棄官僚作風和等級制度,而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合夥人不僅僅是管理者,他們同時也是企業的擁有者,有著極強的責任感。合夥人制度通過每年接納新的合夥人,注入新鮮血液,不斷煥發活力。

3、合夥人制度強調對企業的控制權,但不是賴著權力不放

從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看馬雲的管理智慧

合夥人身份不等同於股東,阿里合夥人的自身年齡以及在阿里巴巴集團工作的年限相加總和等於或超過60年,可申請退休並繼續擔任阿里巴巴榮譽合夥人,這與只要持有公司股份就能保持股東身份不同。陸兆禧47歲就退休了,如果單純按照時間計算張勇即便接手馬雲的職位,三年之內也會退休,更像一個過渡型領導。

在30名合夥人中,除了馬雲和蔡崇信是永世合夥人之外,其他合夥人都會自然流動。

合夥人會議,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集體領導,有利於公司內部的激勵和主動性激發,相對於把公司投票權集中在某幾個創始股東手中的雙層股權結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一定程度上在企業內部實現相對性“民主”制進化。

在中國今天的實際現狀來看,這也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作者信息

從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看馬雲的管理智慧

劉宣德

HR讀書會發起人 斜槓大叔一枚

國企、民企、外企幹過一圈職業經理人

當過律師所總經理

做過管理諮詢公司合夥人

講了幾百場課

“師門教育社群平臺”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