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316篇原創首發文章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

“九年多以來,我時常有病,你永遠有藥”,這句話讓擁有377萬微博粉絲的徐靜蕾上了熱搜。平常她會分享一些自己的字畫、活動、心境等,大約有幾千轉發,幾百評論,而這一次一下有了一萬多的轉發,五千多的評論。處於社交關係中的人們,果然更關注的還是“關係”。

社交媒體寫著44歲的徐靜蕾如何如何,強調著年齡。這個年齡還擁有愛情,確實是一件幸事。這個年齡出口才華已經不太重要了,需要進口高質量的感情。這個年齡很多人都缺愛,倒是真相。

這個年代的這個徐靜蕾,不管有多大爭議,多大的讚揚,多大的閒話,應該都不會太多影響她真實的生命感受。也許某種程度上,這算是演員的潛在能力。

霍布斯的《利維坦》裡有句話:“人們所謂的福祉就是一個人對於時常渴望的事物能不斷取得成功,也就是不斷處於繁榮昌盛狀態。

這裡的福祉,我指的是今生之福,因為心靈永恆的寧靜在今世是不存在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運動,在生活中,人不可能沒有慾望,也不可能沒有畏懼,正如人不可能沒有感覺一樣。”

九年挺長了,要是三五十年都能如此,保持愛情的繁榮昌盛,算是給人們很好的“愛的福祉”的樣板了。

徐靜蕾,1974年生人,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少年時期因書法專長被保送到朝陽區的一箇中學。書法是她父親強迫學的,而畫倒是自己愛上的,17歲時常常路途遙遠地去學。書畫是中國傳統才女的標配,這些底子她都有,可惜她沒有考上中戲的舞美系和工藝美院。學美術的過程中,有個中戲舞美系的學生說你考表演系吧,她就走上了這條路。20歲進入影視圈,30歲憑藉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獲得西班牙最大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以前的她總有緋聞,總折騰,35歲跟黃立行在一起後,就很自在,很平靜,還呆在影視圈,不時有點作品,但更重要的是經營自己的日子,正如她的微博簽名“無業遊民,偶爾工作狂。”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至於她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想給別人當勵志或者別的什麼模版,沒什麼好評論的,只羨慕她的自在。演員導演只是職業,也不貶褒,現在有很多“戲子誤國”的論調,個人覺得火氣怨氣有點大,還是有不少專注的、給別人帶來感情慰藉的演員的。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各種職業帶來的作品的給養。她沒有離開自己的本行,也一直在寫字作畫,幾十年如一日,只羨慕她文藝的長情。我更關注這樣特殊的人生狀態,無論世事變化,內心魚魚雅雅。女人自己要心境穩定,特別是旁邊還有一個男人一直告訴女人如何不焦慮不糾結,也很加分。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陳果

復旦大學思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女神陳果也刷屏,其觀點“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引起廣泛共鳴,意思是,在不干擾別人的情況下,在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其實真不必那麼看重別人的想法,不必那麼看重別人的意見。你能活得像耶穌、蘇格拉底這麼完美嗎?不可能。

這一週,這兩個女人似乎合著了一篇文章一樣——徐靜蕾、陳果:《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自在的女人果然是狀態最好的,比有錢有權有勢似乎更能影響人心。但自在的女人彷彿是活成一種樣子,既飽滿又單調。

陳果,1981年生。37歲。她們都是三四十歲的女人中活得非常通透的人。徐靜蕾和陳果出生的家庭都是普通家庭,而才華讓他們活得很滋潤,很灑脫,還可以教別人儘量走出適合自己的路,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踩穩自己的路,甚至有些人連自己的路是什麼都沒有意識到過、思考規劃過。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陳果的經歷就比較簡單,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本科、哲學系碩士、博士,現在是復旦大學副教授,“純種復旦人”。一個學霸的人生道路,其實很多時候挺純粹的。筆者自己的碩士同學共29人,其中當了教授副教授講師的共有9人之多,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其實想想人生純粹點,專業點,不折騰一條路一直行走,挺好的。

比如一直當個老師,也是一個很酷、很有魅力的事情。特別還是一個內心豐富多彩、外表美麗動人的老師,這樣不僅自己活得瀟灑自在,還能影響一大批人。

在陳果的《好的孤獨》裡寫道:

  • 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
  • 我很喜歡法國人常掛在嘴邊的那句“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他們在歡笑之時用它讚美人生,在傷痛之中用它調理傷口。這句話的妙處就在於它透露了生活不可預測的無常與善變——苦與樂,微妙地銜接著每一天的起承轉合。

徐靜蕾談過婚姻:我不是不婚主義者,我是婚姻無所謂主義者。婚姻和幸福打包出售,這是一種拙劣的包裝,也是可笑的綁架。這張紙片什麼也綁不住,更無法保證你生活在愛裡。而作為老師的陳果,傳達出的理念更加宏大一些、普世一些、理想一些,她談愛情是這樣的:愛是恆久忍耐,不僅是忍耐對方,包容對方的一切,更是高度地自我節制,對自己的慾望約束的忍耐。一對理想戀人,他們抱成團,然後把那個最好的“我們”獻給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男人和其他女人、老人和孩子。就是因為愛上了這個人,所以你更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不是說愛上這個人,而與整個世界隔絕。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季天琴

11月8日是記者節。徐靜蕾小時候想當記者,陳果據說也當過記者,而季天琴是真正的一以貫之的記者——我比較敬佩的一個財經領域深度報道的女記者。相比於前兩位以自己的人生姿態、自己的哲學知識影響私域裡的人心,她更關心的是公共領域的公共人物和關係的深層解剖。

季天琴,1982年生人,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碩士。2008年進入《新民週刊》,2010年入職《南都週刊》,代表作品有《李莊案後的律師暗戰》《起底王立軍》等,做到主筆。這兩年供職財新傳媒。很多人看過她署名的著名文章,大眾卻並不知道她是誰,因為她極其低調、不張揚,是如今的財經圈裡別樣的存在。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最近刷屏的一篇是《廣東振戎黑洞》,這篇文章不僅梳理出了廣東振戎涉及的所有銀行融資擔保情況,還分析了其與華信的牽連,裡面還有詳盡的UCP600(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知識,還挖出了其鉅額融資的去向,其中一個竟然是投資拍攝了52級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如果你不知道這篇,那你一定看過《華信能源董事局主席葉簡明被調查 起底華信複雜政商關係網》,很多黑色的“大人物”都是她首先寫的,沒有八卦,全是事實,還寫得引人入勝。

她幾乎是財經領域寫稿最認真的、最好學的財經記者了。從2013年之後,她就默默調研寫稿,甚至連公開的講座和採訪都不出席了。在2013年的一篇公開報道《季天琴:媒體以發現真相為己任》中寫道,季天琴的名言是——“所有的報道做到最後,都是在拼人品”;她講到把報道設計成一個產品,文本結構要講究,讓讀者能看下去,而作為提供真相的記者,乾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乾淨,才查不出問題。

寫人物是她的專長,據說她剛轉財經領域的時候,連“槓桿”都是現學起來的,但她寫出了第一流的財經作品。一個乾淨純粹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可能更多。無論有沒有人注意到,別人如何評價,有自己的底氣、實力和原則,就能無往而不勝。

通過寫這三個在普羅大眾中或專業領域裡有“招牌”、都能通過作品(導演的、講授的、寫作的)影響人心的女人,我至少看到了兩件事,一是,中國的三四十歲的女人,活出了自己的樣子,沒有附加別人的影響的自己的樣子——不是誰的妻子,誰的媽媽,誰的女兒,不是任何處於某種關係中的誰,而是真正的“她自己”,她們都是一件件“中國女人作品”。二是,做個乾淨、純粹的人,在一個領域投入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總有自己璞玉渾金變成真金白銀的時候。隨著時光的變遷,人心與狀況都有了改變。也許你的不變剛剛好。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徐靜蕾、陳果和季天琴:那些三四十歲做自己活成作品式的女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