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一炷香時間”,那麼在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經常聽說“一炷香時間”,那麼在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在各種武打小說、電視劇中,往往會聽到“一炷香時間”、“一炷香功夫”的說法。很多人都會好奇,這“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換算為現在的計量單位,到底是多久呢?

其實,一炷香到底是多長時間,並沒有一個極為精確,能夠換算的答案。其中原因,慢慢道來。顧名思義,這個時間是燃燒完一炷香的時長。當時雖然沒有機械化的生產,點的香都是人工製作的,但也是有一定的標準的。無論是大小、長度、還是原料,都是差不太多的,因此,燒完一炷香的時間大致應該是半個小時。

經常聽說“一炷香時間”,那麼在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考慮到風的影響,天氣的乾燥程度,甚至香本身的質量等等,一炷香的時間實際上是沒有一個精確定位的。在很多種說法之中,有的說一炷香是四十分鐘,有的說一炷香是一個鐘頭,有的說一炷香是二十分鐘,甚至還有誇張的說一炷香是十分鐘就完事了。

這個詞本身的來源是僧人打坐,僧人坐定修禪,便點燃香來計算自己花費了多少時間。比如說“打禪七”就是一天要點燃11根香的時間,中間還休息一定的時間。

經常聽說“一炷香時間”,那麼在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因此,這個11根香,並不是指在某一個固定時間內燃遍11根香。而是指燃燒完11根香後,這個打禪的作業或者功課就算做完了。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在寺廟中其它規矩下處罰僧人所說一炷香到底多久。

比如在咸豐六年時北京白雲觀公佈的《執事榜》中對僧人的處罰就有:早晚功課不隨班者,跪香;出門不告白,不領籤者,跪香;常住公事不幫辦者,跪香等等。

在這裡對僧人的處罰是到大殿領跪,而跪的時間,就是大殿前香爐中燃完一炷香或者數炷香為限。不管到底如何折算,反正是以香燒完了為止。

經常聽說“一炷香時間”,那麼在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所以,其實一炷香本身就不是精確的時間,就算在古代也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時間長短。你如果是學生,需要讀一炷香時間,就不會去換算是幾刻種,只會老老實實點燃著香,眼巴巴看著香燒完為止。

也正因為連古人都說不清一炷香到底多長時間,在古代正規的書籍,特別是史書之中,基本上看不到“一炷香”的說法。出現這個名詞最多的,一是傳奇小說,二是戲曲,三是詩歌,這些都算是文學類的作品,藝術性高於生活性和知識性,不必要那麼嚴格。比如許渾的《秋夕宴李侍御宅》中就有:

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

經常聽說“一炷香時間”,那麼在古代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必苦苦追尋到底是多久這個答案了。通俗來說,這只不過是為了能夠比較粗略的計算時間而約定俗成的方法。在古代,對於時間的觀念,並不像現在這麼精確,畢竟他們不是八小時工作制。計時的工具雖然多,但不便攜帶,也不是每人都有。因此,點燃一炷香,來估算大致時間,也就達到了基本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將“一炷香”和“一柱香”弄混,或者認為兩者可以通用。其實,柱並沒有量詞的用法,無論如何是不會出現“一柱香”這個詞的,在古代書籍中,自始至終,只有“一炷香”。最著名的當屬蘇軾的《書雙竹湛師房二首》所說:

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一炷清香,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說長也行,說短亦可,無人會深究。然而,量詞說錯了倒是會貽笑大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