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官至東晉中書令,因此人稱王大令,書法成就更是了得,其父被後世稱為“書聖”,他則被稱作“小聖”,又與其父合稱“二王”。就是這樣一個位居相位的大官,就是這樣一位人稱“小聖”的大書法家,然而通過品讀他的書法《思戀帖》,驚呼他書法神乎其技的同時,也為他的愛情感到遺憾。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王獻之

《思戀帖》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關於愛情,對!沒錯這正是王獻之寫給他前妻的一封信。前妻?這個詞在當代是離婚後對原配的簡稱,離婚?對於我們來說是因為夫妻兩人不合導致的結果,但是對於王獻之來說不是這樣的,根本就是悲催又無奈的選擇,他甚至因此而自殘,以至於年僅四十三歲的他就鬱鬱而終。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王獻之《思戀帖》

王獻之娶大自己一歲的表姐郗道茂為妻,兩人郎才女貌,二人婚後恩愛有加,神仙眷侶羨煞旁人。妻子郗道茂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學歷,長得也是倍漂亮,可謂賢良淑德,丈夫王獻之就不用說了,不但有才而且長得還很帥。然而他們的幸福美滿,卻因為一句話被打破了。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郗道茂

“爸爸我看上王子敬了(王獻之字子敬),我要嫁給他。”就是因為這句話讓二人的婚姻畫上了句號,誰這麼牛逼說句話就讓人家離婚了?說這話的正是當時的新安公主司馬道福,怪不得這麼牛逼,人家的爸爸可是東晉簡文帝司馬昱。公主平時驕橫跋扈慣了,又加上一哭二鬧三上吊,皇帝老爸明知王獻之已經結婚,無奈只好下旨賜婚。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新安公主

王獻之接到賜婚聖旨,猶如晴天霹靂,如果拒絕就是抗旨不尊,其罪要滅九族,接受就必須休了原配,這樣就對不起愛妻郗道茂。在拒絕於接受中掙扎,他想了一個讓公主不喜歡他的理由——自殘,他把自己的腿弄爛不上藥,讓傷口潰爛,即使這樣公主不但沒有嫌棄,還主動上門看望,並與皇帝老爸說就算他是殘廢我也要嫁給他!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復古式婚禮

就這樣,王獻之休了郗道茂娶了新安公主成了駙馬,平步青雲官職直到中書令,然而也因內心愧疚前妻走上了精神抑鬱,四十三歲的他鬱鬱而終,臨終前還和身邊的人說道茂表姐是他一生的痛,一生都是愧疚的,前妻郗道茂因為對王獻之的思念一生也沒有再嫁。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皇帝的威嚴

《思戀帖》正是他生前因思念前妻寫給郗道茂的一封信,內容:“思戀,無往不至。省告,對之悲塞!未知何日復得奉見。何以喻此心!惟願盡珍重理。遲此信反,復知動靜。”信的內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很想念你,你現在過得好不好,想到你我內心就在滴血,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和你相見,希望你能珍重,如果可以你給我回個信,我想知道你的近況。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王獻之《思戀帖》

筆者將文章寫到這,眼中的淚水已經不受控制了,王獻之和郗道茂的愛情實在讓人感動,同時我也為他們的愛情感到遺憾。雖如此,但這件書法作品卻讓人驚歎!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思戀帖》分析

全文5行39字,行書草書互用,行草穿插這也是王獻之的書法一大特色。我們來看這件作品的行筆速度,開頭寫的很慢且是行書,越往後越快,越往後越草,尤其是第四行可以說一筆而就,從作品中就能看出當時作者的內心波動,有絕望、有無奈、有悲憤......

王獻之《思戀帖》: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家

《思戀帖》分析

在行筆如此快的情況下,全帖卻沒有一個字超出法度之外,無論是前後呼應,還是左右顧盼皆合情合理,可以說神乎其技。裡面有幾個特別大的字最為搶眼,如“遲、動、靜”,然而這些字都是情到深處所致,沒有一點做作的痕跡。《思戀帖》絕對是王獻之真性情的表現,他將字與人的情感完美融合,可謂人書合一。

王獻之的愛情雖讓人感到遺憾,但是他的書法卻讓人敬佩,從東晉至今千餘年時間裡,影響的人不計其數,造就的書法家更是多如繁星,無論是張旭還是懷素無出其右,他的書法也備受後世推崇,宋代米芾將他的書法奉為第一,是超越其父王羲之的第一。然而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們只有努力發揚正統書法,才是對他最好的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