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為民樓勢說:地鐵城市的幸福與哀愁

最近由於機緣巧合接觸到某市地鐵商城招標與運營事宜,由於事關地鐵,心中頗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地鐵是香餑餑也是“燒錢機器”

這十年來我一直在多個場合呼籲中央應重視地鐵城市的申請、規劃與興建之審批,因為蓋地鐵可能可以是三年、五年就完成的事,但養護地鐵卻必需是一輩子的事!


於是越來越多人提出質疑:蔡老師你之前不是看好地鐵的發展嗎?認為它突破、改變了人們以往對時空距離的認知,使

“居住可及區域大幅擴張”、“從此遲到再無藉口”,因為“地鐵塞人不塞車”!那麼又為何做出如此巨大的觀點變化?我只能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的確,早在二十年前我就率先提出「地鐵重劃樓市版圖」的論述,並著書「地鐵重劃樓市版圖」,強調「逐地鐵而居」的重要與必要性,及為“地鐵房”做出定義:徒步15分鐘範圍內可以到達地鐵站的房產(約1公里)。


蓋地鐵易,養地鐵難

同樣的的確,從十年前開始,我在行走各地演講時提出另一截然不同的判斷:謹防過度氾濫的地鐵城市可能對區域前景帶來不可測的利空變數,因為:不少地方政府只知道建地鐵所費不貲,卻忘記了運營地鐵更是食指浩繁!


顯而易見的是,全中國除了香港地鐵因商業規劃、人潮導流處理得當,尚能產生盈利外,便再無其他城市可以做到!那怕是人潮洶湧、“擠上去靠運氣”的北上地鐵亦復如是。因此,為了一時的城市發展便“拍腦袋”決定投入巨資興建地鐵,並不合算,甚至可以說是“一單充滿風險的買賣”!


值得探究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城市急於興建地鐵?是真的考慮居民出行便利、促進商業發展嗎?當然這是絕不能排除的必要成分,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地方政府基於“現在”之“土地財政”、賣地收入的貪婪需求,才使得“未來”才會發生的維持、養護地鐵正常營業的“財政包袱”被刻意遺忘。


無財政解決方案便蓋地鐵,非常危險

眾所周知,“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凡地鐵所到、站點所設之處,周邊房地價莫不快速翻倍飈升,此為地方政府所樂見,但問題是地鐵通車、土地售罄之後,龐大的運營經費是否有著落?卻是個大大的問號。換言之,多數地方政府縱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卻毫無妥善的財政解決方案,是極其愚蠢且危險的。


近期我接觸到的某市地鐵商城便有類似的狀態,規劃之初匆忙上馬,無專業評估團隊、未善加考慮商業與人流通行之動線,現在完工了才發現問題嚴重,可惜“為時已晚”。


我相信這正是國家發改委不久前發文大幅提高2003年所制定地方政府興建地鐵之標準,甚至凍結了不達標的14個城市申報新的地鐵建設項目之資格

的根本原因,說明中央對有些地方基於短期利益,不當大舉建設地鐵的狀態已完全掌握。


發改委出手,事出有因

文件要求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常住人口必需達到300萬以上(此與2003年標準一致),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2003年的標準為100億以上),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元以上(2003年標準為1000億以上)。此一333”方案我認為是非常明智的做法,首先要有足夠的人搭乘、足夠的錢養護,否則在不遠的有許多地鐵城市深陷嚴重的運營虧損困境而不可自拔。


值得警惕的是,過去十年來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城市地位及土地財政之創收,明知地區收入、產值與人口規模對地鐵的需求並不迫切,甚至根本“養不起”地鐵,卻不惜以造假數據爭取興建地鐵的資格並得逞,長持以往,對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中央似應徹查,以防微杜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