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山「河南」傳奇故事

趙群山「河南」傳奇故事/火神爺火燒樊城

火神爺火燒樊城

火神是中國神話傳說和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

漢族的火神崇拜,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此外,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認為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北方很多地區以夏曆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趙群山「河南」傳奇故事/火神爺火燒樊城

我們村,祭祀火神的活動選擇在陰曆六月二十三,據說那一天是火神爺的生日。

關於火神爺的傳說,全國各地流行著各種各樣的版本。而我們村至今流傳著火神爺火燒樊城的一段佳話。

話說,明正德年間,村東頭火神廟前路過一群逃難的人,臨走落下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男孩流落在火神廟,靠吃火神爺的供享過日子。別人問他姓什麼叫什麼,他只是搖搖頭。

一天夜裡,男孩做了夢,夢見火神爺對他說:“門前有棵楸樹,你再依次栽一棵柏樹一棵槐樹,這樣,別人再要問起你的名字時,你就給他指指這三棵樹。”第二天,男孩就照此做了。人們問他為啥又栽兩棵樹,他就對人說:“是爺讓我栽的,爺說從此我就有名字了。”有人就唸道:“楸——柏——槐,邱——柏——槐。啊!他有名字啦!”

邱柏槐一直住在火神廟。熬過了正德帝,又整整度過了嘉靖帝的一個朝代。世人都知道,嘉靖皇帝是崇尚道學的皇帝,因而那個年代,世間崇尚道學特別吃香。因為東軹城火神廟裡供奉的火神爺是佛家學派,因而香火就不夠旺盛。那時候,濟源地方特別流行吃火燒,是農人創作的麵食的一種吃法,用“死”面做成形似蝸牛的餅,濟源人不叫餅,而叫火燒。邱柏槐很愛吃火燒,整天盼著香客來廟裡上香,盼著能吃上香客帶來的火燒。可是,那時佛教不興香火不旺,供品自然很少;再加上災荒頻仍,老百姓連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那裡還有心思燒香拜佛侍奉火神爺?邱柏槐日子緊湊,終年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一天,火神爺又給邱柏槐託夢說:“你侍奉我這麼多年了,活沒少做,罪沒少受,整天忍飢挨餓,叫我於心不忍。明兒,你出去走走吧,朝南走,莫回頭,一直走到荊襄大地。那兒是道家最盛行的地方,看看那兒的人吃什麼喝什麼?日子過得怎樣?一年為期,早去早回。”其實,傳說中的火神爺上通天下通地,何嘗不知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苦衷?他是要邱柏槐親身經歷一下,再通過他告訴百姓們,不管道家也好佛家也好,普天之下其實都一樣。

趙群山「河南」傳奇故事/火神爺火燒樊城

邱柏槐帶著火神爺的囑託上路了。沿路乞討,沿路打探,看著因乾旱絕收的莊稼地和飢餓難奈的逃難人群,心中升成許多惆悵。一天,他跟著人流來到湖北樊城地界。因為路途勞頓飢餓難奈,竟然昏睡在路邊。人流中一個推著獨輪車的年輕後生正打此處路過,車子一旁斜靠著年邁的老母親,一旁用繩子捆著一捆葦蓆。母子倆見邱柏槐昏睡的樣子,知道他因餓才成了這樣,便停下了車,掏出乾糧喂他吃了。邱柏槐吃罷母子倆的乾糧後,頓覺恢復了意識,母子倆問他要到何地?何至於餓成這樣?邱柏槐便將火神爺的話說給母子倆聽了。母子倆聽後,只覺得怪疑,想他必定是瘋人說瘋話。那老婆婆對他說:“前面不遠處有條杜裡街,是個商賈雲集的地方,我們母子倆正是到那裡賣席子的。你既然是想了解天下百姓的苦難,就不妨到那兒去一趟吧?”

邱柏槐跟隨母子倆來到了杜裡街。果見街上人群穿流不息,叫賣聲不絕於耳。然而,集市上卻充斥著不少的不法商販,他們勾結官府,依仗權勢,欺行霸市,以次充好,缺斤短兩,全都掙得是悶心錢。邱柏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日頭偏西,他有點累了,就著堰邊歇一會,心裡盤算著,回去後一定把看到的聽到的給火神爺說道說道,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睡著了。

邱柏槐做了個夢,夢見火神爺對他說,半月內,杜裡街必有一場大火,專燒那些不法之徒,為了避免傷及無辜,要他通知貧苦百姓誠信商販趕快離開集市。還說,大火過後即刻恢復交易。邱柏槐一覺醒來,甚覺蹊蹺,心想,硬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關鍵時刻,最不該忘了一路走來的那母子倆。於是趕緊找到賣葦蓆的母子倆,把剛才做的夢講給他們聽。叮囑他們近日千萬不可再來杜裡街,還給他們出了好主意,要他們回去後抓緊時間編葦蓆,大火過後必有大用場!

從第二天開始,邱柏槐就在街上大聲喊道:“肚裡飢,吃火燒……肚裡飢,吃火燒……”那些不法商販見他瘋瘋顛顛的樣子,大聲喝斥他:“什麼肚裡飢?是杜裡街,話都說不明白,吃什麼火燒啊,分明餓得糊塗了。”有人可憐他,給他拿了餅,他一邊吃著,一邊說:“不是餅,是火燒。”繼續喊著:“肚裡飢,吃火燒……肚裡飢,吃火燒……”有人聽出話裡有話:“看這人瘋顛得非同一般,莫非這杜裡街真要遭受一場大火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紛紛打點行裝,將貨物運出杜裡街。唯有那些地方豪強,靠吭蒙拐騙過日子的不法之徒不信這一套,仍然穩坐釣魚臺。

半個月後,夜半三更,果然電閃雷鳴,一道火龍從黑幕中穿出,在荊襄上空樊城城頭盤旋數圈後,“刷”地一聲自東向西穿向杜裡街,然後拔地而起,在茫茫夜空中向北飄去。再看那火龍穿過的杜裡街,早已是火海一片。大火迅速漫延到整個街道,燒著了房屋,燒著了樹木,把商鋪裡的貨物燒得精光。第二天天亮,只見整個街道一片狼藉,那些平日靠欺壓百姓,吭蒙拐騙過日子的不法之徒,哭爹喊娘如同狼嗥。

趙群山「河南」傳奇故事/火神爺火燒樊城

再說那對母子,自那天離開杜裡街回到家裡,越想越覺得怪怪的,想那討飯的乞丐說出的話一定不會是撲風捉影。索性聽他一回。於是。趕緊請人幫忙割葦、涼曬、泡製,加緊編席,半月內編出數百條新席。聽說大火果然燒了杜裡街,母子倆趕緊顧人把葦蓆拉到了杜裡街。商販們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見到有人拉來的葦蓆,如同見到了救命稻草,不問價錢,爭搶購買,滿懷喜悅搭棚子去了。母子倆不到兩個時辰,百餘條葦蓆被搶購一空,高高興興回家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又拉了剩餘的席,不一會工夫就全數賣光。

據說,那後生自打賣席發財之後,沒有重操舊業,而是一心一意讀起聖賢書,不數年竟考取了功名。臨到山東上任之時,特意繞道到濟源東軹城火神廟祭拜來了,尊母囑一定要問清那路遇之人姓啥名啥,當面謝恩。那知,上香之後卻始終不見恩人的蹤影。當地的人告訴他,自打火燒樊城之後,那人回來就不見了火神爺,他就坐在了火神爺的寶座上,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坐化在火神爺的寶座上了。他的名子就是廟門前的三棵樹————楸、柏、槐。

趙群山「河南」傳奇故事/火神爺火燒樊城

作者簡介:趙群山,網名直子,河南濟源市人。完小畢業,當過六年義務兵,務農。愛好詩歌,在《龍門陣》上發表過多篇散文。願意結交更多的文學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