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異面龐令她註定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只願女兒成長不要自卑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龍王廟鄉起河村,王玉君和許麗南站在陰暗低矮的老屋前,身後是今秋收的幾大筐玉米,一個三腳架、一部手機,2年來,38歲的王玉君已習慣通過直播和網友互動,介紹妻子許麗南的病情。同樣是暴露在人前,許麗南卻不討厭這樣的方式,“不必面對赤裸裸的對視和各種複雜目光的打量,那些隱藏在鏡頭後面看不見的面孔讓人更有安全感,也少了幾分壓力。”

許麗南夢到臉上的“東西”沒了, 30年來,這樣的夢她做過很多次。 夢裡她有著年輕女人光潔的臉蛋、嫩滑的皮膚,有幾次,她都“笑”醒了。 醒來時,她伸手摸摸臉,心如死灰。 那個“東西”還在,像一隻醜陋的沒有腳爪的巨大“怪蟲”,肥膩的身子層層疊疊,從左側面頰一直延續垂到胸口。 它讓許麗南的面孔顯得恐怖又怪異,只有右半臉擁有正常的五官,一隻眼睛、鼻孔都只有半個,扭曲變形的嘴巴閉合不攏。

怪異的面龐令她註定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驚恐和尖叫聲伴隨、人們猶如躲避“怪物”般逃離。 許麗南的人生也被撕地四分五裂。 許麗南是遼寧建昌人,從小得的病。在兩歲開始,左眼處長出雞蛋大小的肉團,很快就失明瞭。年齡增長,肉團也跟著長。成年後覆蓋了她整個左側面龐,吞噬了原本正常的五官…


愛情,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直到她認識了王玉君。38歲的王玉君因血管瘤截肢失去一隻手,守著年邁多病的老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龍王廟鄉起河村的大山裡度日。兩人通過網絡相識相戀,王玉君不嫌棄許麗南樣貌,許麗南不嫌他家窮,兩人心心相惜,走到了一起。

2016年,女兒秋雅出生後, 臉上的“東西”又長大了,不到兩年,就長了十多釐米,“沉重的贅物扯著頭皮,晚上睡不好,白天腦仁疼。”不適的症狀越發嚴重,嚴重影響著許麗南的生活。 許麗南不知道它的名字,直到去年,丈夫王玉君帶她去北京看病,她才知道,打記事起就長在臉上的“東西”有個最普通不過的名字——“神經性纖維瘤”。

“再這麼下去,命都得沒了。”2017年,王玉君帶許麗南去北京看病,大夫讓先吃藥試試,“一盒藥2萬5,吃一個禮拜,要連吃三個月看效果。”王玉君砸吧著嘴,翻動著大筐內剛收的玉米,幾畝地玉米、紅薯是家裡的主要收入,幾輩子也攢不出這麼多錢。


看病的心沒死。今年年初,他們又去了上海,終於盼來好消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專家多次會診,表示可以通過手術去掉許麗南臉上的贅物。醫藥費保守估算——50萬元。 2個多月前,王玉君用不鏽鋼架子焊了個小棚子外面糊上防水布,罩在三輪車車斗上,帶許麗南去城裡做直播籌醫藥費。秋雅離不開媽媽,也帶著,風餐露宿,四處奔波。

許麗南身上大大小小的咖啡色斑塊,女兒秋雅身上也有。今年8月,上海醫院的基因檢測結果又給了夫妻倆重重的一擊,大夫說,女兒也攜帶了許麗南的致病基因,這些咖啡色的斑塊以後會發展成啥樣,不能確定,隨時得複查。

“小時候同學都怕我,唸到小學二年級就不念了,打工也沒人要。”只要出門,都會被當成“怪物”圍觀,甚至遭到謾罵,離群索居,像一隻躲避在陰暗角落裡發黴古物”,許麗南痛苦的回憶童年。 女兒遺傳——的事情,如同一根“刺”紮在許麗南心裡,她對女兒的愧疚更深了。


王玉君帶著愛人和孩子在離家80公里的秦皇島市區湯河公園直播,路過的熱心市民紛紛往募捐箱裡塞錢幣。一元、五元、十元,這些花花綠綠零散的鈔票,撐起了一家人 的希望。 外出直播總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善意、也有質疑、嘲諷和謾罵,有人叫許麗南不要再出門嚇人、有人質疑夫妻倆騙錢、有一段時間,20多個黑粉每天組團來直播間對夫妻倆言語攻擊。

50萬的醫藥費對這對小學都沒畢業的殘疾夫婦來說,想都不敢想,如果酬不到錢,一切都是空望。 委屈、壓力、苦悶、咬牙往肚裡吞,輾轉北京、上海的求醫之路,花費巨大,募捐得來的錢也所剩無幾,王玉君渴望通過直播獲得更多的關注,儘快為妻子籌集做手術的費用。

初冬的寒意漸漸顯露,王玉君開車時要穿上厚厚的棉大衣,四面透風的車廂冷得像冰窖,許麗南把裹著被子的女兒緊緊摟在懷裡,在發動機的轟鳴和顛簸中,一家人往返於市區與縣城募捐。 女兒一天天長大,許麗南做手術的念頭從未有這麼強烈過“不想她因我這樣的母親而自卑被人嘲笑。”她迫切地想要彌補,讓女兒擁有正常的人生。


許麗南期盼著“蛻變”,盼著那一天能早點到來。也許,她做了30年的夢,終究不再是夢,而是“新生”。如今許麗南手術費的缺口還差40萬元,如果你想獻出一份愛心,可以複製鏈接(https://yglian.qschou.com/gongyi/publicSite/detail?ChannelId=zgshfljjh&id=201811060000000026702695 )在瀏覽器中打開,完成捐助。

可將二維碼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微信“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識別,即可獻出你的愛心,完成捐助。該項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發起,善款由發起方直接資助受助人進行治療,並對治療情況和資金流向進行公示。詳細請關注捐款平臺動態。監督電話:4009-010-919。

關於“感光計劃”: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中華 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參與項目的公益攝影師,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礎上,將通過自己的頭條號持續發佈反映救助線索的公益圖片,為有需要的受助人連接社會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