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通過備案之後是否一定安全?

老狗錢錢


一波雷潮,有著國資、上市背景的平臺垮掉一批,所謂的“

背景論”遭到史無前例的質疑。

12月底為提交報告最晚期限,明年6月底為備案大限,所以合規成為投資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既然監管層把平臺的合規經營放在當下首要位置,投資人選平臺也特別注重合規指標,那合規當然也就成為了平臺發力的賣點與宣傳點。

什麼存管銀行白名單、提交合規自查報告、三級等保、ICP許可證都被平臺一一擺上牌桌高談闊論。

平臺或投資人重視這些有問題麼?當然沒問題,但有的時候過於重視這些的話,反倒因此走錯路了。

先來談存管銀行白名單吧。

存管白名單是放在互金協會登記服務披露平臺公佈的,官方的背書確實能夠賺足投資人的眼球,但問題在於這是存管銀行通過測評、合規,而非平臺本身合規。

特別是首批白名單公佈後,但凡是上線該銀行存管的平臺,都卯足勁的宣傳造勢。

事實上當時我已經說過,這僅僅是首批白名單,未來二、三、四批白名單會陸續公佈的,現在也一一應驗。

這裡再說一個數據:按照目前互金協會公開的37家銀行通過資金存管測評來看,共對接了接近500家網貸平臺。

那麼難道這500家平臺都可靠、安全麼?顯然不是!

再看自查報告這一項。

不論平臺或是自媒體,現階段都愛拿著“已提交合規自查報告”說事,反正投資人也愛聽。

但自查報告僅僅是備案的最基礎的一項,接下來還有整改、現場檢查、信息披露等合規進程。也就是說,平臺真要想通過備案,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要記得現場檢查可是具有一票否決權的。

所以投資人也沒必要對自查報告較真,況且目前有至少400家平臺提交了自查報告,其中不乏壓根無人知曉的野雞平臺。

再來看ICP許可證與三級等保證書。

這兩個花錢就能拿到的證曾經有一段時間被投資人熱議,後來隨著投資人發現平臺的股東背景比這個東西實在可靠後基本無人問津,不過在最近合規的主基調下,有證好像再次成為了“保護傘”,再次被投資人挖出來討論。

先說組數據吧:通過三級等保認證的平臺在200家左右,獲得ICP許可證的平臺在400家左右,請問你怎麼選?

而且我也提到過,這東西是可以花錢就買到的,投資人還真別較真。

如果投資人留心的話,可以去扒一扒雷潮中垮掉的臺子,其中不乏所謂的“三證齊全”平臺!

文末我再總結下吧:

今天提到的這幾點,不足以成為你選平臺所要參考的指標。

如果你選擇的平臺有這幾個證書(官網可查),僅僅算得上錦上添花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提交了合規自查報告不一定安全,但未提交的大概率是真心不安全。

暫時有400家平臺提交了自查報告,這就意味著還有超1000家平臺未提交,那麼投資人盯好12月底這個時間點,彼時還未提交的話,這種裝死的平臺投資人還是不要過問了。

- end -

如果你有好的投資建議或者只是想跟我聊聊,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mrlanxiansheng


懶先生理財


作為一個多年投資p2p的我來說,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一定。為什麼呢

1.判斷一個p2p是否安全的需要參考各個方面,比如平臺從事什麼業務的,是否自建資金池,資金的走向是什麼樣的,這些方面都需要考慮

2.最好實地考察一下,跟老闆聊聊天瞭解一下情況,看看老闆的說話等等各個方面,看看這個人靠不靠譜,人都不靠譜,平臺肯定不靠譜,然後再跟他們高管聊聊,說不定就可以發展不少貓膩

3.6月底之前肯定會有一起平臺借殼來備案,這樣的平臺風險還是挺大的

總之,不要相信什麼備案就安全,都是鬼話,就像當初說是銀行存管就安全一樣,剛存管就跑路的平臺一大把,尤其是17年9月份。所以投資的時候自己心裡要有個數


每天帶你賺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