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海下88米深處待了三年,成就了這條全國最長地鐵海底隧道!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轟隆隆”

2018年11月6日,

青島膠州灣灣口海平面下88米處,

伴隨著陣陣轟鳴,

過海隧道最後一層“窗戶紙”被捅破,

我國最深的海底隧道——

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正式貫通,

這也是我國目前建成的最長地鐵海底隧道。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全長8.1公里,起自西海岸瓦屋莊站,沿既有的膠州灣隧道東側向北下穿膠州灣灣口海域後,接入青島主城區團島貴州路站,是國內最長的地鐵區間隧道;區間線路縱坡呈"V"字形,海域段長度約3.49公里,最深處距海平面88米,最深處比膠州灣隧道還要深。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在爆破的一剎那,王佔海禁不住熱淚盈眶。這位中鐵十八局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經理部的總工程師,已經有三個春節沒回過家了。

穿越18條斷裂破碎帶

太陽照在海面反射著光芒,潮水拍打著礁石,站在青島市主城區西南盡端——團島向西望去,一艘船緩緩駛過膠州灣灣口。巨輪之下,由11條河流注入的淡水與黃海水進行著交匯,泥沙俱下,淤積在40多米深的海底。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王佔海站在斜井入口

王佔海出生於1979年,黑龍江人,大學畢業後參與過赤通高速、泉三高速、青銀高速等多個項目的建設。2015年6月,王佔海被調入項目部擔任副總工程師。那時他剛剛完成另一個項目,接到通知,揹著行李就來了。

剛到時,王佔海和同事們的腳下還是原膠州灣公路隧道開挖後填埋的礁土,站在斜井入口,他一臉憨笑:“我們相當於是從海上進洞,漲了潮,基坑就沒了影。”為解決此問題,他們先打了一圈止水牆,再在止水牆內側打了一圈高壓水泥旋噴樁,深入基岩面1m以下,構成密閉的止水帷幕之後進行作業。

海底施工,不確定性很大,尤其是會遭遇各樣的斷層和不同變化的地質,過海隧道穿越18條破碎帶,其中海域段穿越4組14條斷層破碎帶(岩石破碎、地下水量豐富的複雜地段),地質情況複雜。

複雜的地質環境給施工團隊帶來許多考驗,而施工人員綜合各種技術手段,一 一解決,確保了工程安全。“隧道在設計階段就採取了降低標高的方式儘量規避破碎帶的影響,從而避免塌方隱患。”中鐵三局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經理胡紅星說,海底隧道標高越低之處,地質條件相對越好,所以綜合考慮後,形成了現在的設計、施工方案。

使用“內窺鏡”預判岩層情況

從海底再往下四十多米,則是由花崗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岩石構成的堅硬海床。億萬年來,由於地殼變動,岩層相互擠壓,中間形成比較脆弱的地方,俗稱斷層破碎帶。破碎帶和海水直接連通,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滲漏、突水,安全風險等級為Ⅰ級。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海平面下88米,工人們正在工作

“常規的地質勘探,只需要用2-3種手段判斷即可,而我們綜合使用了6種方案,遠近結合,相互驗證,力求對前方的岩層進行一個全面準確的分析。”胡紅星說。

“我們引進了多功能地質鑽機,這種鑽機就像坦克一樣,前面的鑽頭可以進行超前地質鑽孔取芯,同時結合孔內高清攝像儀直觀觀察到工作面前方地質情況,觀察分析軟硬岩層分佈情況、裂縫情況、夾層泥土分佈位置及滲水部位,就像醫生使用的內窺鏡一樣。”胡紅星說。

超前地質預報數據為工作面開挖提供有力的依據,做到以數據指導施工,信息判斷施工,及時準確的調整施工方案和現場作業方法。

一旦發生坍塌、湧水,跑都跑不了

在項目組,除了王佔海、白智宇這樣資深的員工,更多是在一線的新人。李鵬超就是其中之一。

李鵬超是個90後,2015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鐵十八局工作,7月被分配到該項目部。雖然專業對口,但複雜的工程讓剛來的他一臉懵,發現跟書本上講的完全不一樣,只能一點點學,看圖紙,上工地轉。

他清楚記得,在這裡度過的第一個冬天。那時特別冷,尤其是凌晨3、4點的時候,穿著棉服、戴著手套值班,就在現場盯著,防止出現意外情況,一值就是12個小時。

生活環境的不同,也是李鵬超要克服的一大障礙。“第一次看見大海,怕水,不會游泳。”他說,海底岩層存在裂隙水,有時打探水孔會有特別大的水流,像自來水管那麼粗,而進入海域段正式施工時,遇到水大的時候更害怕。“隧道那麼長,一旦發生坍塌、湧水,跑都跑不了。”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工人們在海平面下88米處工作

為了克服自己的恐懼,李鵬超經常向前輩請教,得知海底岩層相對來說比較硬,裂隙水一旦流完即停止,便慢慢打消了自己的顧慮。經過三年多的錘鍊,李鵬超從技術“小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技術主管,時間還“磨”掉了他頭頂的頭髮。

中鐵三局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經理部黨工委書記龔麗娟告訴記者,現在一些大學生普遍接受不了這種工作環境,“有些畢業生進入隧道,聽見炮響,就辭了職。但留下來的,都是大浪淘沙後的真金。”

11月6日上午,海平面下88米處的海底隧道區間,隨著爆破聲響,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正式貫通。

四天後,站在海底隧道貫通處,王佔海打著強光手電,檢視著巖壁的情況,他感慨道:“後面的任務還艱鉅,繼續吧!”

重要意義

11月6日,地鐵1號線過海段貫通。這條長度達8.1公里的過海段是目前國內最長的地鐵區間隧道,建設歷時三年,跨越重重艱難險阻,其貫通標誌著地鐵1號線這條貫穿青島南北的“大動脈”向正式開通又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而由它所牽起的東西兩岸聯繫也將愈加緊密。

據瞭解,青島地鐵1號線預計2020年底全線通車,開通運營後,市民乘坐地鐵通過膠州灣僅需6分鐘。

他们在海下88米深处待了三年,成就了这条全国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這群人,在海下88米深處,歷時三年

打造了這條跨海“長虹”

唯有致敬,唯有感謝!

綜合:紅星新聞、閃電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