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的有點密集,擔心會出現倒伏,該怎麼辦?

求實91699


隨著小麥分櫱期的到來,近幾天不少朋友給小幫手留言說,自家小麥種的過密,擔心中後期發生倒伏現象,該怎麼辦?這種情況播種時還未發現,誰知道隨著小麥分櫱越來越多,田間越來越密。

小幫手一直建議大家播種時,播種量不要過大,25-30斤即可,但既然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要做好預防措施,減少倒伏發生的幾率,從不同時期進行分析。

先從苗期時說,當苗期時發現小麥過密,建議大家及時做好間苗工作,人工拔除過密的麥苗,如果有出苗不好的區域,可以移栽過去,如果沒有,把拔除的麥苗移出田外,雖然有點費事,但為了減少倒伏以及保證產量,也要做。

如果到了分櫱期或者是種植面積較大的情況,可以進行鎮壓,一方面起到控旺的效果,一方面能夠破壞一部分的分櫱,減輕密集的情況,比如用拖拉機拉著鎮壓器,在地裡走兩圈即可,注意不要鎮壓過度。

除了鎮壓以外,噴施控旺劑也是一種辦法,因為種植過密的麥田,由於互相之間爭水分、爭養分,導致根系不深,莖杆細小,到了中後期很容易出現倒伏情況,而噴施控旺劑以後,抑制一部分向上生長,讓小麥向下以及橫向生長,這樣的話,促使麥苗健壯,提高抗倒伏的能力,控旺劑可選擇多效唑或矮壯素都行。

病蟲害的防治也要注意,因為當小麥播種過密時,田間的通風性不好,造成病蟲害的危害加大,如果不及時預防和防治,經過病蟲害侵襲的麥株,莖杆會有影響,不堅固,很容易發生倒伏現象。

最後一點,要注意水肥管理,既然種植過密,在水肥上面,要適當的加大,但是注意一些,在追施時,一點要注意氮肥的使用量,不要過多的使用氮肥,注意磷肥、鉀肥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補充。

關於小麥種植過密易倒伏的問題,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播種時注意控制用量,並不是播種量越大,產量就越高。

結尾,如果你在種植過程中,有其他好的經驗措施,歡迎在下面評論中分享給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種植的密度過大,的確容易造成後期倒伏和減產。及時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可以降低這種風險的。



常見的有鎮壓,啃青,劃鋤等等。不過,這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是費工費時,一般農戶已經很少用了。說一些利用藥物控制的辦法吧。



在小麥一心一葉到三心一葉期,或者返青至拔節期前,視天氣情況噴施多唑.甲哌鎓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密度過大,墒情好,暖冬情況下的麥田及早進行。



年後,拔節期至孕穗前對過稠麥田進行第二次噴施。基本上可以控制株高。促進根系發達,植株健壯。降低倒伏風險。

還有,年前年後不要再盲目追施尿素,碳銨等含氮量過高的速效肥料。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營養成分全的肥料。促進小麥整體發育平衡生長。



一般來說,小麥密度過大,田間鬱閉也很容易造成病蟲害的嚴重發生。尤其是根部病害,也可能造成倒伏。所以除了控制旺長,及時防治紋枯病,根腐病等也是必要措施。

我是今夕月映。關注三農話題,與您同行!


今夕月映


北方地區冬小麥播種密度要因土壤肥力、小麥品種、播種日期不同而不同。一般高水肥地高分櫱品種、適宜播期內,畝用種量控制在10公斤內;中等肥力適宜播期內,畝用種量控制在12-16公斤內;若晚播則適當加大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加大播量0.5公斤。

根據您的描述,如果真的播量大,苗子稠,最終可能導致以下現象發生:一是易發生凍害 。由於播量大,苗子爭水爭肥長勢弱,體內有機養分積累少,細胞內糖分及各種有機營養濃度低,當冬季低溫來臨時,抗寒能力弱,易遭受冬季凍害和倒春寒危害。二是易倒伏。由於播量過多而形成的稠旺苗群體大,葉大色綠,但主莖第一節間伸長不足,其他基部節間長,莖壁薄,幹物質積累少,地下根系發育差,春季雨水較多或中後期遇暴風雨,根倒和莖倒將同時發生。三是易發生病蟲害。群體基數大,透風透光差,加之旺苗本身素質差,抗病能力下降,在適宜條件下(如光照不足、春季多雨)極易暴發白粉病、根腐病等。

基於以上原因:建議您採取一下應對措施:一是化控技術。可每畝用矮苗壯60g,加水50~60kg葉面噴施。也可每畝用壯豐安25~30mL,加水25~30kg葉面噴施。冬前化控較春季化控更安全、更有效。二是冬前鎮壓。用石磙或鐵製鎮壓器進行碾壓,通過鎮壓損傷地上部葉櫱,抑制主莖和大分櫱生長,縮小分櫱差距,避免過多分櫱發生,達到控制旺長的目的。三是冬前深中耕。冬前可深中耕7~10cm,切斷小麥部分根系,減少植株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地上部生長,減少無效分櫱發生,促進根系下扎。四是不施或延後

返青撥節水和追肥。儘量不施返青肥,不澆返青水,也不施起身肥,不澆起身水,直到拔節前後分櫱兩極分化已基本完成,葉色開始自然落黃時,再追肥澆水,起身至拔節期間或拔節初期要進行鎮壓,抑制主莖和大分櫱旺長,減少小分櫱滋生。五是搞好病蟲監控、防治。

希望能幫助到您。 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交流。


學藝興農


小麥有的稠,擔心明年倒伏怎麼辦?說真心話,小麥稠是確實容易造成旺長,引起後期倒伏的主要原因,但生產上,也不是不能有效防控避免。所以只要你注重好田間管理,促旺轉壯,是完全可以避免倒伏以提高產量的。

在冬前及小麥返青拔節前,可以通過田間中耕鬆土,及其鎮壓等措施控制莖葉生長,以減少分櫱,促進根系生長,並利於莖杆粗壯,同時也能增加莖杆彈性,可以有效避免分櫱過多,群體密度過大莖杆細弱而倒伏。施肥上,要控制氮肥數量,可以適當增加磷鉀肥,尤其要不施或少施返青肥,重視拔節孕穗肥,也能延緩莖葉生長,促使根系發達莖杆粗壯,抗倒伏能力增強。同時小麥返青後拔節前要及時選用多效唑或抗倒酯或調環酸鈣等控旺藥劑噴施,以縮短基部節間伸長,控制株高,預防倒伏。另外要重點防治好小麥紋枯病或菌核病等莖基部病害,避免小麥莖杆受病害侵染後變軟而增加倒伏機率。小麥中後期,要避免田間積水,或乾旱影響,繼而造成根系早衰等引起莖杆倒伏。

總之,小麥雖然有的稠,但只要再病蟲害防治,及時控旺,及水肥管理上下足功夫,以利小麥健壯,是完全可以避免倒伏提高產量的。


玉米花生大講堂


振壓,底部節縮短,提高抗倒能力,返青時儘可不追肥,特別是氮肥。這是我們以常用法,但這些也是消極法,最好是改變種麥時間,小麥一般零度停止生長。象我們一般延到寒露後種,也就是十天以外出苗,年前分三個杈停止生長,苐二年返青力大。產量也高。


老侯


小麥有點稠.擔心明年倒伏.控制小麥株高.最少三遍防制病蟲害.快熟時不澆水.地溼地軟加上成熟雨水大.風大容易倒伏.不是太稠好一點!


誠淳依笑


有點密集的話,要注意做好小麥田間管理,防治好紋枯病,在年前噴一次小麥矮豐,或年後扳節前打小麥矮豐,不偏施氮肥等效果很好。


手機用戶6510368427


出苗初期,可以疏苗

水肥,在尿素地礎上,加磷肥,鉀肥

可以噴灑上控旺肥,降低麥株高度。葉面肥提高品質和產量。


零售美麗


最簡單的也是最有效方法,就是鎮壓,就現在這個時間,開著拖拉機拉上一個鎮壓器,在麥田裡轉上幾圈比什麼都好。


莊稼漢老夏


可以拔掉一些,我們村種莊稼如果稠了,就會拔掉一些,我們這裡叫(薅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